文|武品文史
现在重温抗日战争,我们一定会缅怀那些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只是有时也会为日本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三省而脸上光火,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张作霖在世的时候日本人没有这个胆,而张作霖死后竟然如此的嚣张?那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
“可怕”的张作霖张作霖出身贫苦,从一个胡子到受招安从军,再到坐上奉系军阀头把交椅,他的人生轨迹跟经历是饱满的,是能够支撑得住他的大帅之位的,而小六子张学良其实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风浪。
这就是为何张作霖父子在各自统帅东北军的时期,军力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日本人的态度却截然迥异的原因,日本人首先忌惮的是张作霖,然后才会怕张作霖统帅的东北军,一把锋利的刀只有在会使刀的人手上才能叫人心生畏惧。
张作霖手中的利剑-东北军再来看看那时东北军整体实力。首先要长远发展必然要培养军事人才,张作霖着手创建全国顶级的现代化军事学校,还扩大了原"东北讲武堂"的办学规模,而且还不惜花费重金聘请欧美的军事专家来授课。
其次张作霖目光独到,他是一个从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场上走出来的将领,深知武器装备的重要性,一支部队如果装备精良可以以小博大,但如果你部队装备落后,人数再占优势也只是一群炮灰。
于是张作霖创建了东北兵工厂,步枪、机枪、大炮等都能自行生产。奉军如此厉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强大的兵工厂做后盾,在当时东北兵工厂一个月的产能就可以装备一个师,已经是非常高效了,东北四十万人马看不到老旧的武器。
不过张作霖的内心还不满足,他年轻时参加过甲午战争,知道制海权和制空权在战争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有时候就是一场战役胜负的关键所在。所以还发展了空军和海军。
因此他的海军大小战舰21艘,总吨位占全国的76.7%,空军战机300多架,多为国外进口来的先进战机,单数量就超了全国一半还多。
在张作霖的呕心沥血之下,打造了如同虎狼一般的军队,如此战力的东北军其实在当时已经独步全国,而东北军这把“利剑”又把握在张作霖这么一个优秀的领头人手里,严重威胁了日军的侵华计划,因此日军才会极力的拉拢,但我们的张大帅是堂堂华夏硬汉,任凭日军软磨硬泡他都是毫不动摇,因此也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然而就是这么一支虎狼之师,换了帅后就什么都变了,老话说的“虎父无犬子”,也变成了“草布袋麻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不得不承认少帅张学良跟他的老子张作霖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不然东北绝不可能轻易沦陷。
总结东北军这么“锋利的一把利刃”,张作霖可以运用自如,也可以用它来扫平一切障碍,甚至日本人都望而生畏,但到了张学良的手里为何就无法展示出真正的威力呢?这是这和张作霖对张学良的教育有些许关系,张作霖对于儿子张学良的教育虽然非常的用心,但是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正确是认识这个世界的残酷。
我们都知道,张作霖是一介武夫,所以他非常希望儿子可以文武双全,所以在张学良6岁的时候,张作霖就送他去私塾读书,并且先后请来了诸多的名师进行指导。
张学良稍大一些后又被送入演武堂学习,期间不仅有武术名大家进行武术的指导,更有许多西洋老师来讲述国外的发展历史,这就让张学良成为了一个全方位的人才。
但是张作霖却犯了所有成功家族的通病,只是注重素质或者文化教育,却忽略的现实危机的教育,提供了过多的保护,因此张学良也就成为了所谓的“军二代”,长此以往,张学良缺少了基本的危机意识,这对他以后掌管东北军非常的不利。
反观张作霖,他从小就在底层摸爬滚打,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世界的残酷,所以他凭借着这份对世界的敬畏之心,一步步走到了人生的巅峰,然而可惜的是,他没能把这个本领很好的教给张学良,让人倍感遗憾。
参考资料:《我所知道的张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