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克声明: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解放战争初期作战,由于敌强我弱,我军的基本战略战术是避强击弱。但粟裕不拘常法,敢于打最强,敢于打最硬,他曾先后4次准备打国民党军第一大主力整编第74师。其中两次真正交手,两次放弃。
第一次:1946年10月19日至11月1日,粟裕决定在涟水城下,对74师予以歼灭性打击。此战,张灵甫率整编第74师和整编第28师192旅共3万余人,分三路向涟水城发动进攻。粟裕率华中野战军主力共23个团迎敌。这也是粟裕与张灵甫第一次硬碰硬的直面较量。
第一次涟水保卫战鏖兵14天,战况十分激烈,最后张灵甫败走。华中野战军共“歼敌9000余人,其中74师6000余人”。
粟裕后来回忆说,当时尚不具备全歼74师的条件。此仗我虽对74师予以沉重打击,但“华野部队也付出了伤亡6000多人的代价。特别是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光荣牺牲,是一个重大损失”。粟裕认为“涟水保卫战基本上是一个消耗战”。(《粟裕传》第一版,第538页)显然,粟裕对这一仗并不十分满意。
第二次:1946年12月19日,粟裕得悉第74师准备进攻沭阳,决心在运动中将其歼灭。当时,宿北战役刚刚结束。据敌情报告:“薛岳令74师及桂系第7军第171师,将自涟水向北进攻,并限该师23日攻占沭阳”。粟裕对此分析认为:“如果74师按此令北进沭阳,势必形成孤军冒进之势,这样可利于我就近转用兵力,将74师在运动中加以歼灭”。
然而,战场情况不断变化。张灵甫很敏感,预感战场情况不对,他怕重蹈宿北战役戴之奇69师灭亡的覆辙,“直到23日仍在原地未动,并与第7军、整编第28师相衔接,企图等待欧震兵团到齐后,再继续北犯”。
敌变我变。粟裕见最终歼灭74师战机未现,便报中央军委:“74师迟援,我决放弃歼击”。(《粟裕研究文萃》第三集,第179—180页)
第三次:1947年3月28日,粟裕准备集结5个纵队于蒙阴东南地区,待机歼灭南线74师。当时,敌整编第74师、83师占领费县。粟裕设想以“3个纵队伸入郯城、马头、新安镇。到新安镇后向西扩张,占领运河线,造成渡运西进,威胁津浦南段之势,诱顽74、83两师南援”。而我主力“5个纵队集结于蒙阴东南、临沂西北地区,待机歼灭南线之74、83两师”。
此战粟裕计划“于4月1日开始运动,14日左右才能打响”。(《粟裕文选》第二卷,第286—287页)
然而,战场上的博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粟裕后来得知,我军行动与企图,“江日(3日)即为敌发觉,对我军部署敌人均很清楚”。(《粟裕文选》第二卷,第288页)于是,粟裕第三次歼击74师计划因“军机泄漏”而放弃。
第四次: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粟裕“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74师此次终被全歼。这次歼击74师,也是最后一次。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孟良崮战役了。
实际上,打74师也有个阴错阳差的过程。原本上粟裕5月10日下达的作战命令是歼灭第7军和整编第48师,部队已开始分头行动。
但5月11日,粟裕得悉74师向我华野指挥部驻地坦埠以南的第9纵队发动进攻,又通过技术侦察获悉了敌具体作战部署。根据敌呈一线密集推进,74师稍形前出的战场态势,善于捕捉战机的粟裕当机立断,马上改变原打7军和48师计划,决心集中5个主力纵队,以反突破反包围战法挖歼第74师。
这一次,粟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团灭了74师。这很好地印证了那句话: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猎手的。
主要参考文献:《粟裕文选》《粟裕年谱》《粟裕研究文萃》
(帅克品读:坚持原创,坚持客观,坚持公正。点击关注,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