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历史上的中国海军在三次打击中如何艰难重生

时间:2019-12-27 15:21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历史上的中国海军在三次打击中如何艰难重生

抚今追昔,对照中国近代以来国贫兵弱、饱受外患的苦难历史,中国海军曾先后遭逢三度毁灭性打击,每次几乎都是从零开始蹒跚重建。

第一次打击正是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在黄海海战、威海卫保卫战之后,清廷费心经营多载的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提督丁汝昌服毒自杀,残存的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军舰全遭日军掳走成了战利品,日本仅留下一艘被拆除武装的康济号练习舰,供投降的清朝官兵带着丁汝昌等人的灵柩离去。

当清廷得知大败之后,尚未想出继续同日本奋战的方法,竟急忙怪罪“海军误国”,并谕令宣告“目前各事未齐,衙门暂无待办要件,拟请将当差人员及应用款项暂行停撤,以节经费”,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直接裁撤,余下军官不是遭革职就是被查办,令北洋海军成为统治者认定的战败祸首,建制消失。

历史上的中国海军在三次打击中如何艰难重生

直到1896年,清廷才寻思该重新培养海军人才以及添购新舰,闽浙总督边宝泉也上疏请求重整船政局,并辛酸地对比中日差异:“日本现在执政大臣,多与我第一届出洋学生同堂肄业,岂中国学生资质尽出人下哉?”遗憾的是,虽然中国学生的才智并不输人,但被沉重赔款压得喘不过气的清廷,已无多余资金和心力重建海军。

虽然到了1907年,清廷设置海军处、1910年又升格为海军部,打算恢复海军荣光,但庚子赔款的负担使清朝有心无力。学者马幼垣曾估算过,自1895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之间,清廷仅外购军舰39艘,排水量计34,728吨;自制舰艇24艘,排水量共10,564吨。反观从中国榨取巨额赔款的日本,利用横财先后建立“六六舰队”与“八八舰队”,光是其中一艘富士号战舰,排水量就超过1,2000吨。这种压倒性的对比,实充满近代中国的血泪与屈辱。

历史上的中国海军在三次打击中如何艰难重生

民国后,北洋政府海军部满怀希望地提出《置舰计划》,并以日本为指标:“最下亦须求与最近最强之邻国相埒,方能并列于强国之间”。参谋本部也呈报《民国三年至十年第一次造舰计划案并理由书》,计划在1920年前,建成一支包含战斗巡洋舰、侦查舰、鱼雷驱逐舰、潜舰等各式新锐军舰162艘、排水量共计百余万吨的雄壮舰队,但贫弱的现实依旧残酷地击垮这份理想。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北洋政府才新增了寥寥17艘舰船,而且几乎都是200多吨的浅水炮艇而已。

随后国民政府虽完成北伐、形式上统一中国,但境遇也好不到哪去,即使制定过15年内造舰60万吨的草案,但终因财政困窘无力执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海军部认为“吾国海军欲求其与日本在海上作战,至少须有其海军之七成”;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国民政府参谋本部与海军部在无力达此目标后,只能哀戚地判断“欲使敌舰不致深入腹地,随意登陆,除以陆军防御,空军轰炸外,殊有赖于水中防御。水中防御物计有水雷、强缆、浮筏、链锁、防网、沉船等,而以有线水雷及机雷为主”,彻底放弃以海军抗衡日本的构想。毕竟当时日本已有285艘在役战舰,总排水量高达惊人的115.3万吨,中国海军才只有共计6.8万吨的118艘舰艇,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历史上的中国海军在三次打击中如何艰难重生

因此,就在差距如此庞大的劣势下,弱小的中国海军迎来第二次毁灭性打击抗日战争。为保存实力和拖延日军推进,国府只能下令将舰艇全集中于长江扫敌,将制海权拱手让出;接着将多艘舰艇与民船自沉于上海董家渡、江阴水道与山东青岛,再配合水雷封锁,希望可以阻挡日军溯长江而上。在这种惨烈的战术下,中国海军几乎全数葬送,无舰可战的海军官兵衔命组成布雷游击队,负责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与布置水雷。虽然游击队炸毁日军135艘大小舰艇、造成5千余名日军伤亡的战果,但对整体战局没有决定性帮助。不过,这仍充分彰显中国海军以小抵大的壮烈意志。

历史上的中国海军在三次打击中如何艰难重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虽得到抽签分配日本舰艇作为战利品的权利,一时之间多了好几艘驱逐舰壮大军容。但由于缺乏维修资源,加上这批战利舰的武器多已被拆卸,无法形成有效战力。

历史上的中国海军在三次打击中如何艰难重生

最后,当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泰州成立首支海军部队时,仅拥有自国民党政府俘获、投诚、与遗弃的大小舰艇共183艘,排水量43,268吨,且不少都因性能落后与缺乏零件而不堪战斗,其余海军都随着国民党退往台湾澎湖各岛去。解放军多场夺岛登陆战役都仅能征集民船或落后的舢舨运载士兵。1950年,解放军首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还得租用渔船才能巡视刘公岛,足见当时中国海军到了何等窘迫的境地。

历史上的中国海军在三次打击中如何艰难重生

对比一百多年来的长期积弱,如今的中国海军已毋须退往内河避战自沉,反而能昂首迈向深洋大海。且最要紧的是,对于曾饱受欧美列强侵略的中国来说,打造强兵只是为了自卫、避免民族悲剧重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