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种导弹的射程:
1、东风17是中近程导弹,覆盖范围在600~2500公理半径区域;因为水漂弹头机动性大,覆盖范围广;东风16射程在1000公理左右,加上水漂延伸的距离1500公理左右,东风17最大射程在2500公理左右;因此,刚好弥补了东风15与东风21之间的范围,也加强了东风16与东风21射程范围内的突防火力,是东风16与东风21的突防先锋。
2、东风21D是中程导弹,覆盖范围在1000~3000公理半径区域;因为是机动制导弹头,所以覆盖范围也比较广;东风21D在东风21基础上增加了一节火箭助推器,增加的射程应该超过500公理,因此,东风21D最大射程应该超过3000公理。小于1000公理半径区域是用不上东风21D的。
3、东风26是远程导弹,覆盖范围在3000~6000公理半径区域;因为射程远,也是机动制导弹头,因此覆盖范围也就特别广大。
4、在半径600公理范围内,一般是不需要东风17干活的,我国有大量精确制导武器和更低成本的手段;在半径3000公理范围内也不用东风26这把牛刀,因此,东风26的覆盖范围就是半径3000~6000公理的区域。
二、三种导弹的飞行轨迹:
1、东风17的飞行轨迹:东风17打出大气层外,在太空中弹头与助推器分离;弹头再入大气层,然后再拉升至大气层外边缘打水漂,借助平流层的浮力和弹头本身的惯性力,在平流层上下,同时也可以左右转弯做水漂动作;收到目标准确位置后再俯冲而下攻击目标。
2、东风21D飞行轨迹:东风21D在东风21基础上,增加了一节火箭助推器;弹头是圆锥形的,与东风17完全不同。
飞行轨迹与东风17也不同,东风21D在自由飞行阶段,是靠弹道惯性的推力和第二节火箭助推器自身的推力;机动动作是靠第二节火箭助推器四个面的喷气口实现的,第二节火箭助推器里面安装有小马达,能够灵活控制四个面的喷气,从而改变方向,可以做到上下左右蛇形机动。
圆锥形弹头是无法做到打水漂的;因此,东风21D在大气层外巡航的时间可以更长,大气层外机动阻力更小,更节省燃料;当发现有来袭的拦截导弹的时候,可以下降到平流层黑障区机动规避,也避免被敌方雷达探测,或在太空中机动飞行,敌方也无法拦截,除非用超大公率的激光武器拦截。那为什么东风21D还是叫弹道导弹呢?因为,不启动第二节火箭助推器里面的小马达的情况下,它是不会变轨的,这样就跟普通弹道导弹一样,是抛物线弹道轨迹。因此,东风21D的弹道轨迹是无法预测的,比打水漂的轨迹还难以预测,它是超控者的思想意识行为。
以上这种描绘图都不是正确的,网上有无数的描绘图,没有一种是正确的,没有人能准确的描绘出来,包括导弹设计师也一样;因为它的飞行轨迹就是超控者的思想意识。东风26同样是这样。
3、东风26比东风21D更大,弹头更长,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大;飞行轨迹与东风21D一样,是在东风21D基础上升级打造出来的。
三、三种导弹打击目标的精确度:
上图是东风21D打击航母想象图
1、东风17是靠平流层浮力和惯性力作用飞行的,攻击目标需要一个提前量控制。对固定目标的最大误差应该不超过5米,对移动目标就很难说了,提前量控制很难把握。另外,东风17的速度也比东风21D的速度至少低一倍,相应的目标移动的距离也大一倍。因此,打击移动目标的精确度是否达到东风21D的水平就很难说了,也许我国科学家已经掌握了“独孤九剑”的秘籍。
2、东风21D第二节火箭助推器安装有小马达控制四面喷气口,超控者可以随意的改变方向,灵活方便的控制角度;因为速度太快,基本上瞄准海上大中型目标,目标的变动距离不大。可以在收到目标准确位置后,飞到目标头顶,与第二节火箭助推器分离后,垂直攻顶。打击固定目标最大误差不超过5米,海上大中型移动目标误差应该不超过10米。东风26也一样,不会因为距离远有什么不一样。
四、三种导弹的飞行速度:
1、东风17上升到大气层后,弹头与助推器分离,弹头再入大气层,然后拉升至大气层外层边缘打水漂,这时候的飞行速度应该是15~10马赫左右;随着距离越来越远,速度就越来越慢;找到目标俯冲而下的速度应该在6马赫左右,不会到10马赫。
2、东风21D飞出大气层后,第一节助推器分离;在惯性力与第二节助推器的推力作用下,这时候在太空的飞行速度应该在25~30马赫左右;如果下降到平流层,飞行速度应该在20马赫左右;如果在太空就找到目标,然后直接攻顶,这时候进入大气层内的速度应该在20马赫以下,不超过20马赫;如果在平流层发现目标就直接攻击,这时候进入大气层的弹头速度应该在10马赫左右。东风26的速度也一样,没什么区别。
五、三种导弹的威力:
核弹头除外,三种导弹都是常规弹头的前提下;东风26威力更大,东风26弹头更长、更大,装药更多;其次,东风21D在垂直攻顶的前提下,威力比东风17更大;东风17因为是水漂弹头,无法做到垂直攻顶。
本文论述只代表本人一家之言,只是想抛砖引玉,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还望网友们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