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局势风起云涌,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关系恶化,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局面,苏联甚至扬言将用原子弹“制裁”中国。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爆炸成功,一举扭转了对我国不利的局势!
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为我国创造了发展所必须的和平环境,可谓是“功在社稷”!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名字“钱学森”!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上海,钱家乃是书香世家,极为注重子女的教育,所以钱学森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过人的天资加上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得钱学森的求学之路“顺风顺水”!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同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留美学生。
经过一年的准备,1935年9月,钱学森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主攻航空航天学,毕业后又转入加州理工学院,成为冯·卡门的得意门生!钱学森在冯·卡门的教导下成长很快,年纪轻轻科就在美国崭露头角,甚至引起了五角大楼的关注。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钱学森激动不已,一身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回中国去,一定要回去”!他的心中不停的呐喊!
一封神秘的电报
钱学森立志报效祖国,然而回国之路却远比他想的艰难,美国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用尽各种手段,威逼利诱不成又将其软禁。
1955年10月8日,在总理和外交部的百般努力之下,被软禁五年之久的钱学森终于登上了回国的游轮。
然而美国甘心如此放钱学森回国吗?
答案是否定的,美国表面上同意钱学森回国,并保证他在邮轮上的安全,但背地里却小动作不断!
据蒋英在回忆录中描述,轮船每到一处,港口都会有人引诱他们下船,船到横滨时,有人甚至近乎强迫的逼他们下船,好在钱学森抵死不从,才没有发生意外。
而钱学森之所以态度如此坚定,源于他在回国途中收到的一封电报,这封电报的发件人是其父亲。
《钱学森回忆录》中记载了这封电报的内容:“儿子,很高兴你能回家,路上当心,中途不要下船,路上别人给的东西不要吃,去员工餐厅就餐,到了中国后,船下会有朋友接你”
一路上,钱学森都谨记父亲的叮嘱,二十多天的航程除去吃饭只呆在自己的房间,哪也不去,最终安全的回到了祖国。
回国之后,钱学森向父亲提起电报的事,谁知父亲却矢口否认,表示从未发过电报,那么这封神秘的电报究竟是何人所发呢?
钱学森一时也理不清头绪,就此搁置下来。
真相大白
钱学森回国五十年后,中央公布了一批档案,其中就包括总理嘱咐外交部以钱学森父亲的名义为其发一封电报,嘱咐钱学森中途切勿下船,真相这才大白于天下。
档案中同时记载了如此做的原因:美国不甘心放钱学森回国,但是在船上无法动手,只能派人沿途引诱钱学森下船,只要钱学森下船,发生的任何事都与美国无关!我们不得不惊叹于总理的思虑周全,害怕钱学森不相信还特意以其父亲的名义发报!
小结:
钱学森回国后立即投身科研,八年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随后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成功等等,这背后都有钱学森的功劳!
《人民日报》评价: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钱学森的一生就是这句话最真实的写照,正是有一大批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回国建设,新中国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站稳脚跟,并实现腾飞!
此外,钱学森能够顺利回国离不总理的百般周旋,总理为新中国的崛起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终其一生,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中国的崛起!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骄傲的告诉总理,您的愿望实现了!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钱学森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