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战争,需要具备几个方面,一是武器装备要精良,二是要有强大的国力支持,三要有足够的战略资源来支撑战争,四要有团结一心的斗志。这样,才做到了知己,才有取胜的把握。尤其是现代战争,再也不是古代战争那样一把刀,一把口粮就能从头打到尾的战争模式了。现代战争,打的就是石油,打的就是钢铁,缺失这些战略资源,那么,在战争中走向失败也是必然的。二战中,日本就走进了这种绝境,没有战略资源作为支撑,最后加快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步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直以来,伴随着日本在亚洲广大地区侵略行动的是日本的一句非常具有欺骗性的口号,那就是“大东亚共荣圈”,日本人怀着私心,以反对西方国家,拯救亚洲各国的口号,撒谎要建立一个新的属于亚洲人民的世界新秩序体系。为此,日本人从一开始就选择用战争来实现其目的。但是打仗不是儿戏,而是要下本钱的,还要有可观基础和实力。无论日本人在武士道方面有多狂热,仍然需要国力来支撑战争的进行,但是,日本本土太过于贫瘠,几乎没有任何能够维持战争的战略资源。
在前期的侵略行动中,日本人目的就是要寻求这种资源,所以,日本率先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结果日本人找了很多年,却什么都没发现。为此,日本人只得通过贸易的形式,从其他国家购买这些战略资源。在侵略中国的前三年的时间里,日本用于战争的石油88%都是依靠进口,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美国购买的。而在使用的钢铁方面,90%来自于美国。所以,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同时也掌握着日本的战争动脉。日本人发动的战争规模逐渐扩大,越来越往南方蔓延,这让美国很是担心其在东南亚的利益。1939年2月份,为了遏制日本的南下势头,美国国会通过了“天平洋设防案”,反对日本侵略。只此,美日之间就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同年7月份,美国国会彻底废除了《日美通商条约》,给日美之间的贸易通道重重一击,日本人怀恨在心。与此同时,欧洲战场也激烈进行着,在德国占领法国后,1940年,日本出兵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地区。日本此举,彻底激怒了美国,罗斯福下令,断绝美国向日本的石油和废铁运输通道。随后,美国在贸易方面全面打击日本,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当时,日本汽油消耗量大约为一天1万吨,而日本石油总储备不过800万吨,也就是说,一旦美国禁运,那么,日本就将很快陷入无油可用的地步。美国断绝对日本的贸易来往,也预示着日本对美国发动的战争将不可避免。
此时日本不断扩大战争规模,对石油和钢铁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如果没有这些物资,那么,日本将不战自溃,瞬间死亡。为了避免这种结果,以东条上等兵为首的日本政府决定,趁美国不备,袭击珍珠港,歼灭美国天平洋舰队,然后占领东南亚地区,以获得该地区的石油和铁矿等资源。日本人预计,歼灭天平洋舰队后,美国人至少在一年之内不会出现在天平洋地区,日本则可趁机巩固局势,占据有利地位。太平洋战争打响后,日军迅速出兵东南亚,从本土和台湾地区不断调兵,进攻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而英美海军在遭到重创后,无力反抗,给予东南亚军队任何支援,日军彻底占领了东南亚地区。
在这一行动中,臭名昭著的“巴丹死亡行军”就是对日军在这一进攻期间罪恶的控诉。而麦克阿瑟在逃跑时,也不忘向日本人发出警告“我还会回来的”。当时很多日本人也明白,不发动对美国的战争,日本将因为缺少资源而迅速死亡,而一旦发动战争,那么日本的失败已成必然,只是稍微苟延残喘罢了。日本人当时有退路吗?可能有,那就是全面撤军回国,向各国道歉求和。以当时日本的实力,其他国家也只能答应日本的要求。但是很显然,日本人断然不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