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国产新步枪定型量产有多难 试射消耗超2习总书记

时间:2019-11-22 17:17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正如1997年95式自动步枪首次亮相后引发国人关注一样,国庆70周年阅兵上出现的国产新型步枪同样引来各方的目光。这种武器后有伸缩式

  正如1997年95式自动步枪首次亮相后引发国人关注一样,国庆70周年阅兵上出现的国产新型步枪同样引来各方的目光。这种武器后有伸缩式枪托,前有脚架握把,导轨上还有专用瞄准镜,连弹匣也和过去的任何中国步枪大相径庭。尽管相比于东风17、东风41等重量级王牌武器,国产新步枪显得十分渺小,但其意义却丝毫不逊色。正所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只有在这种普及到单兵的武器上也做到极致先进,才真正步入一流军队之列。

  国产新步枪定型前试射消耗超过200万发子弹

  尽管时代变换,军事技术不断进步,但最终的战斗往往还是离不开古老的步兵及其单兵武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下属的208研究所就一直是解放军单兵枪械研发的核心机构。1964年全军比武活动中,缔造人民军队的毛主席兴奋地拿起一支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56式半自动步枪进行瞄准体验,这充分体现了伟人对步兵地位和轻武器自研的重视。几十年过去了,208所不断创造更多佳绩,如果说当年的95系列枪族标志中国单兵武器彻底摆脱俄式风格,那么现在的国产新步枪就标志着中国步枪性能开始走向世界顶级水平。

  毛主席这张手持56式半自动步枪的照片十分出名

  一款好的步枪,必须具备五高一长的特点。即高精度、高可靠性、高舒适性、高安全性和高系统性,一长则表示枪械本身寿命长。在今天数字信息化作战中,足够大的挂件潜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国产新步枪的设计团队在开发过程中一直贯彻这一设计宗旨。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地形变化多样,所以新型步枪不但要在测试场上表现出足够的精度和威力,更要经受多重恶劣条件带来的考验和挑战。新步枪的设计团队先后在定型中制造了300多支样枪,和当初研发和改进95系列枪族一样,极端气温、粉尘和严重潮湿状态的反复测试也是团队几年来的基本工作流程。据统计,从新步枪设计到最终定型量产,在各种条件下的测试发射子弹数量就超过了200万发!

  国产新步枪的测试团队还曾到过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产新步枪还曾接受过低温和稀薄氧气下的苛刻测试。其测试团队曾深入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海拔五千多米的无人区,他们每天都往返于试验场和驻地的技术测试点,不少人还是第一次在这种地形和气候下工作,他们不顾陡峭山地中复杂多变的气候,最终仅用40多天就完成了预定的所有测试环节。百论不如一战,测试团队不惜自己健康和生命换来的宝贵数据最终对新步枪的定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时,每一组射手打完一轮射击后,高原反应都会让他们因为缺氧而把脸憋得发红发紫,不少人任务间隙都大口地抽着气,呼吸变得十分急促且头疼欲裂。但他们简单吸氧后,就开始了下一轮试射。

  直接浸水后再快速射击也是国产新步枪测试的环节

  此外,研发者几年间都把全身心扑在了研发事业上,没有白天黑夜的工作成为他们的常态。研发组重要领导者韦志俊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2016年8月23日凌晨,当他刚从外地出差归来,还在单位和同事们就新枪可靠性技术攻关展开研讨时突然接到家中的电话,原来他的妻子即将临盆。然而韦志俊最终依旧没有放弃手头的工作,由于在妻子和孩子最重要的时刻没有陪伴在身边,所以韦志俊此后一直十分愧疚。无数个把新枪当自己孩子的研发者几年不懈努力,最终让国产新步枪在极端环境的可靠性骤增,彻底解决了由此带来的射击散布面增大问题,保证了其作为单兵武器最基本的能力。国产新步枪的设计团队先后两次获得兵装集团重大奖项两次,申报专利40多个,发表了60多篇论文,并荣获优秀创新团队称号。国庆阅兵中,他们的心血产品在新步枪上得到了体现,这些幕后的无名英雄尽管无缘作为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但他们在这一刻的喜悦自然不言而喻。

  尽管造型相对传统,但国产新步枪融合了百家技术和自身特色

  集百家之长,避免闭门造车,也是新步枪设计团队的理念。纵观国产新步枪,兼具SCAR的模块化概念、HK416的消焰器、G36的浮动枪管、AR的枪机结构等。而且还有全新的枪托、多功能瞄准镜等世界先进同类的特点。毫无疑问,设计团队在几年来博各家之长,并将自身技术经验和设计理念融合到新步枪的设计,做到不盲目跟风的同时避免脱轨于时代。该枪下发部队后,得到了一致好评,特别是其性能均衡而可靠性又十分出色的特点让官兵爱不释手。非但如此,国产新步枪还有足够大的升级空间,完全可以和以后的新型反防弹衣弹药实现完美磨合。可以预测,国产新步枪也将开启中国单兵武器的一个新篇章。(作者署名:迷彩派)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