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这段时间里,伴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中国的国家安全曾一度面临着各种威胁。
威胁来自哪里?威胁来自朝鲜,美国的悍然入侵让刚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次感受到来自世界的巨大压力;威胁来自不甘失败,在外部势力支持下,不断骚扰东南沿海的蒋介石;威胁来自贼心不死、与中古对峙于西南的印度;威胁还来自野心膨胀、忘恩负义的越南。
不过,客观的说,除去抗美援朝的以上种种,对中国来说虽说不是癣疥之疾,但也远不至于被称为心腹之患。而且即便是美国,其尚未“进化”出现在全球投送能力之前,在横跨太平洋的情况下,真正对中国本土的威胁只能说略微有限。
那么,在那个年代里,真正能够让中国感受到“黑云压城城欲摧”这般压迫感的乌云,究竟是谁呢?没错,就是曾经足以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老大哥——苏联。
从互不设防到陈兵百万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朝鲜、波兰、北越、民主德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相继承认了新中国的政权。之后,苏联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家庭的大家长,送上了新国成立之后的第一份大礼,1950年,苏联和新中国签订了一份名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互助协议。
协议的签订,代表着中苏蜜月期的到来,而那段时间又恰逢朝鲜战争打响,苏联站在中国背后不断给予中国武器援助、经济援助、工业援助以及专家援助,为之后新中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过,情侣之间尚有三年之痛,夫妻之间亦有七年之痒,兄弟阋墙更不是什么稀罕事情,所以两个国家之间也很难——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永远手足同心。
裂痕很快就出现了,上世纪50年代后半段,苏联自赫鲁晓夫上台后展现出的修正主义与大国沙文主义,让中国心生抗拒。之后,中国拒绝了苏联“在华建立所谓的长波电台与建立联合舰队”的请求,这让苏联变得十分恼怒。
1959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互助协议,撤走了当时驻扎于中国的所有苏联专家,更是在之后的中印边境冲突上公然袒护印度。而这一切,导致了1960年中苏双方,在布加勒斯特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大会上矛盾的公开化。
从意识形态分歧到国家关系破裂好像十分简单,而国家关系的破裂又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1964年,苏联开始在原本不设驻军或很少驻军的中苏、中蒙边界陆续增兵,据统计,在1968年,苏联在中苏、中蒙的漫长边境线上,驻扎了足足五十多个师,一百余万人。
1969年,中苏双方在中苏边境东段的珍宝岛上爆发了严重冲突,中苏关系降至冰点。之后的几年里,苏联继续加强在它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并部署大量新式装备,其中不乏能够直接对打击中国各个主要城市,并对中国首都造成极大威胁的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
来自另一极的巨大威胁
客观的说,在那个被铁幕分割的年代,如果说苏联在经济领域相比美国尚有差距,那么在军事领域,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并无太大差距。换句话说就是,那时世界范围内,任意一个除美国之外的国家和苏联开战,苏联都完全有能力在战场上战而胜之。
讲到这里各位朋友或许又要发问了,既然苏联这么厉害,那为什么它在中苏关系破裂,边境陈兵百万之后,却没有进一步行动呢?要知道,当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的时候,苏联的大军就在边境线上虎视眈眈,但是到最后这百万大军也只是隔岸观火,看着中国逮着它的小弟猛揍而没有进一步动作。按照电视剧的情节,看到自己小弟被揍,当大哥最不济也要勃然大怒,提兵南下,为小弟找回场子,可是现实里苏联最终还是选择了坐视不管。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苏联的克制呢?首先,揭晓最主要的答案——那就是前面提到的两极对峙中的另一极,美国。
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关系,由最初的严重对峙,到50年代赫鲁晓夫有意缓和美苏关系之下的“三和主义”,再到在自身庞大军事力量的催动下迸发的扩张主义,再到最后苏联解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总体来讲一直都是竞争远大于合作,美国信奉的“零和博弈”,让它和苏联的关系始终保持在对立状态,而这样的对立,就迫使苏联不敢真的兴兵百万南侵中国。
在当年的珍宝岛自卫反击之后,苏联国内的强硬派咽不下这口恶气,气急败坏地四处鼓噪将对中国实施一场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不过很快,得到这一消息的美国人通过报纸报道这一间接的形式,对中国做出了提示。同时,美国也通过苏联驻美国大使,向苏联表达了自己关于苏联将使用核武器打击中国这件事的意见,那就是美国不会对苏联可能进行的核战争,坐视不理。
得到美国暗示的苏联,一边在边境上剑拔弩张,一面在暗地里擦汗,最终还是选择了和古巴导弹危机一样的处理方式,妥协了。
无独有偶,在尼克松上台后,美国政府在对当时国际环境的考量下,结束了对中国长达二十多年的“眺望”,安排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两次访华。之后,尼克松政府放宽对中国的人员限制,停止海军在海峡的巡逻,并保证假如苏联同中国开战,美国将不会支持苏联。
再者,也不得不提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时,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对莫斯科提出了明确的警告,他说,如果有其他国家对“中越战争”进行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干涉,都将引起严重后果。
在美国的威胁下,苏联即使有心南下入侵中国,却也只是“有心无力”,因为苏联不敢开启下一个全球性的热战。换句话说,冷战之所以是冷战,就是因为没人撑得起下一场大规模热战。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他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人们会使用什么武器,但他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是棍子和石头。
中国,苏联吃不掉,咽不下,消化不了
当然,除了美国在旁虎视眈眈之外,苏联不敢进行军事冒险的原因还有很多。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打铁还需自身硬。就在中国对越自卫反击结束十个月之后,苏联在阿富汗扶植的政权被一个叫阿明的推翻,为了稳定阿富汗的局势,好让阿富汗作为苏联南下印度洋的跳板,苏联悍然出兵阿富汗。
事实证明,苏联的攻势在整个欧亚大陆都是堪称无懈可击的,毕竟都能让整个西欧瑟瑟发抖的钢铁洪流,用在阿富汗身上堪称杀鸡焉用牛刀了。阿富汗在苏联的钳形攻势下,只坚持了几天的时间就跪了,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苏联没有战败,但苏联却失败了。
从1979年12月到1990年这十年光景里,苏联仅对阿富汗傀儡政权的援助,就达到了85亿卢布,而用于战争的费用要比这个数目多得多,要注意,那时的卢布还是不是苏联解体后价值狂掉的卢布,还是很值钱的。除此之外,还有近1.5万苏军士兵牺牲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之间,5万余士兵受伤。
而仅仅一个阿富汗就让苏联元气大伤,那么中国呢?要知道,苏联入侵的阿富汗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时至今日它的人口也只有三千多万,领土面积堪堪65万平方公里,而同时期的中国虽说也并不发达,但是怎么看也比阿富汗难啃。
更进一步,就算苏联凭着一口镶了钻得好牙,吃下了东北、华北、西北的平阔区域,它的肠胃也绝对消化不掉已经觉醒了民族精神的广大人民。
核威慑时代
不记得什么时候看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生活在核武器阴影笼罩下的人们是不幸的,生活在核武器阴影笼罩下的人们又是幸运的。
是的,某些事情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由于核武器的存在,才让世界上各个主要势力意识到了彼此之间军事冒险的危险性。当一场全面战争最好的后果是一方惨胜时,战争却渐渐变得可以避免了,各个大国开始选择在谈判桌上互扔皮鞋,而非在战场上互扔炸弹。
1964年,罗布泊上腾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爆炸。次日,全世界几乎所有相关报纸都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哀嚎者有之,震惊者有之,烦恼者有之,狂怒者有之,而对这件事最五味杂陈的无外乎——美苏两个大国。
几乎是同年,我国可携带2万吨当量核弹头的“东风-2”型弹道导弹,也试射成功,当这条消息与中国成功研发核弹的消息,前后传递到苏联耳朵里的时候,苏联免不了的一阵胃疼......
没有“剑”和有“剑”不用完全是两码事。
在那个中苏关系最寒冷的时间,在那个苏联要对我们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时候,我们在国庆节前夕试爆的两颗核弹,无疑让苏联不得不重新考虑它的言辞,它的举动。
尾声
老调重弹,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苏联解体了,但是陷入“零和博弈”思维与“修昔底德陷阱”的国家,仍在虎视眈眈。
我们只有努力站起来,往前走,努力发展好自己的经济,军事,科技,才能在世界大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
努力不懈,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