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值得回味,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27年前,1994年10月27日曾发生了让海军憋屈多年的中美黄海对峙。一艘091型核潜艇执行完任务返航过程在家门口,被远道而来的“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立体围堵,美军专门派出三艘驱逐舰、多架S-3“海盗式”反潜机进行反潜演练。在72小时内连续发动7次模拟攻击,以主动声呐明目张胆测试攻击,我们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当天,除此之外美军还对周边基地进行了电磁压制,当时周边空军警戒雷达曾收到多达200架飞机信号,毕竟和平时期这种情况相当罕见。为预防万一空军出动一架歼-7E及一架苏-27升空拦截,另外出动4架战机寻找可能存在的干扰源,空中并没有发现雷达显示的大机群。更加先进的苏-27机载雷达也没发现可疑目标,反而是歼-7战斗机以雷达加目视发现罪魁祸首——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而且仅过三天后的30号,南京方向空军雷达上又出现类似情况,这次数量更多高达700多架,两架战机升空查证再次发现一个空中干扰目标(深入领空50公里)。
其实对于美军来说,电磁干扰、电磁压制已经不是新鲜事,特别是冷战结束前夕的海湾战争(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已经实战中使用了电磁干扰。以当时装备水平明显高于我们的伊拉克而言,采用了法国设计大量苏联防空武器结合的防空系统,在美军电磁压制下瞬间灰飞烟灭。
不用真枪实弹仅以少量电子战飞机,然后配合三军力量就能取得不对称优势,这对于美军来说是未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接下来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场景再次重现,不过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发现美军还在使用同类干扰手段,虽然沿海雷达一夕三惊多次出现大量目标,但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的我们也进行了一定对抗。
有个流传比较广的案例见证当年技术上的不足,在当时威慑使用发射的多枚东风-15,其中有几枚出现发射后无法追踪情况。最终导弹偏离原定落点,后来的分析可能是GPS信号被干扰或中断引发,包括对美军航母编队也无法有效跟踪,这也促进了后来北斗系列的诞生。
上述两次的电磁对抗,给我们留下震撼的同时,也熟悉了美军采用的干扰手段同时验证了自主研制干扰和反干扰装备。时隔27年新年度中美首次角力再次开锣,从23号开始美军“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出现在南海,E-2C以及P-8A也抵近展开侦察,中方则出动数十架次战机进行同等威慑。
26日,一架EP-3E电子侦察机出现在巴士海峡附近,由东南朝西北方向飞行。打着擦边球一路飞行还一路进行电子侦察,搜集我海空军相关电磁信号,对此我们出动了一架运-8G电子干扰机、一架运-8GX6反潜机,以及两架歼-10战斗机前出迎击。运-8G电子干扰机正面对敌进行电磁干扰,以阻止EP-3E进行正常电磁信号收集,时隔多年已经可以平分秋色。
这次对峙规模不仅是这两款电子战飞机,在海域周边中方还出动了两架预警机(空警-500),以及一架电子侦察机(运-9电子战飞机)协同作战。除此之外,领空内还有一架空警-2000进行全局布控,协调对抗现场的所有指挥以及预防其他方向威胁。
EP-3E型电子侦察机基本处于被包抄状态,左侧由空警-500以及运-9电子侦察机守卫,右侧则由上面提到的运-8电子干扰机夹击。除预防对方情报收集外,还顺便侦察美机与指挥部的电磁信号,这次是有完整预案的对攻而不是防守。
近年以来随着空军实力不断增强,信息化时代现代战争下对于电磁干扰、压制需求迫切,有过被全面压制无力反击海空军。在切身体会下不断研制高新产品,也就是这些年不断投入使用的运-8、运-9高新机,由于机体平台大滞空时间长,可以在周边海域发挥出其重大作用。再加上多种型号空警预警机、护航战斗机的支援,在局部区域完全可以和美军达到平衡,甚至可以压制。
随着航母大量入役,类似于E/A-18G“咆哮者”的歼-15D电子战飞机终将入役,今后甚至具备远洋电子干扰压制能力。27年前几无还手之力,经过多年发展不论在机型还是装备水平,甚至导航定位(北斗系统),我们已经可以站在世界第一梯队实现有效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