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看做是一个人成长的话,那么红军时期是少年苦难,成长艰辛难以“自立”,八路军时期则是青年发展,这段时间虽然磕磕碰碰,但也迅速壮大。有了稳定的根据地,人数也从最初的缺兵少粮十来万发展到抗战结束的百万之众,为后来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主要由红一方面军改编的115师、主要由红二方面军改编的120师、主要由红四方面军改编的129师,这三个师里最出名、发展最好的是林彪、聂荣臻率领的115师,但其实抗战时期,最能打的是129师!
或许有人不这么认为,那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诚然,中国抗日以来的首个大捷是林彪率领115师打的平型关大捷,广阳战斗也是抓获了第一个日本俘虏。不过129师也不错,夜袭阳明堡、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战斗等等也有很大的意义。
129师在八年抗战期间共歼日伪军42万余人,115师共歼灭日伪军35万人,歼敌人数是最能体现战斗力的方面,而且129师的根据地基本都位于华北平原,面对更机械化的日军,处境更为凶险。
在华北的抗日队伍中,日寇将129师看做最大的对手,在《亮剑》中日本装甲车涂装有“专打386旅独立团”的口号,现实中真有,不过是“专打386旅”。其他的国民党部队都不管不顾了,专打八路军,侧面反映了八路军把日寇打得有多疼。
但是在解放战争中,两者的发展大不相同,129师基本上就是后来的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经历过中原突围、挺近大别山两次意义极其重大、损失也很重大的事件。
而115师的壮大速度只能用恐怖来形容,后来的四大野战军及华北军区下的野战部队都与115师有关:
西北野战军因位置与职能的独特性,所以关联稍微小一点,但是也有部分115师的人员;115师的教导4旅等部后来就改编成了中原野战军的部队;这两支野战军算是比较少的。
华东野战军是由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而成,山东野战军基本就是115师发展而来,占比可以说高达一半;
东北野战军就更不用说了,为了抢占东北这块工业重地,115师山东军区先抽调了6万官兵出关,后来又从晋察冀军区拉了8万部队过去,从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到各大纵队司令,基本都是115师的人;
华北野战军同样也基本是聂荣臻带领的115师人马发展而来。
用一个词来形容115师极为合适——兵强马壮!
那为什么会造成两个时期差别这么大的情况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中共中央对于三个师的任务分工不同
看三个师的驻地就能清楚,120师主要就在西北地区,保卫党中央、阻止日军渡过黄河就是其主要职责。
而西北地区我们都知道,即便是现在都地广人稀,经济和粮食都是大问题,所以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120师都不是那么的出彩,基本都是些小战斗。
129师就在华北作为主力与日军作战,目的其实与120师有那么些相似,在发展的同时阻止日军西进,拱卫中央的安全。
而115师进行了多次的分兵,一部分在山西,一部分由聂荣臻带到河北,一部分由罗荣桓带去山东,三处发展壮大的速度自然更快。
换句话说,120师和129师都是保护中央的盾,而115师则是开拓进取的矛!115师没有后顾之忧,这点上是个优势。
二、发展区域不同
129师主要在华北,恰恰是日寇大力侵略的地区,基本都是在前线,所以发生的战斗也最多,这样一来也就无可避免地自身伤亡大,像苏精诚、范子侠、陈元龙、叶成焕、邓永耀等高级干部也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且129师根据地的发展条件也不如115师。
三、115师领导水平高
并不是说其他两个师的领导水平就不行,只是比较起来115师要更好,最明显的就是例子就是在十大元帅当中,115师的聂荣臻、罗荣桓都不是以军事闻名,他们在搞政工、发展方面更为出众,所以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干部,这些干部就像种子一样,出去单干后遍地开花结果。
比较优渥的环境加上有这两大元帅领头(林彪抗日时期因为被误伤实际领导115师的时间并不长),发展得自然要更好。
115师的领导力在后面的解放战争中也能体现,前期华东、中原地区都打出不少胜利,反而是东北吃了几个败仗,甚至被赶到了松花江。
但是有超强的领导班子在,培养出了很多优秀骨干,厚积薄发,没要几年就发展到百万雄兵,决定性的三大战役,东北野战军就打了两个,这就是领导的重要性!
当然,不管是哪一支部队为国家的付出都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因为他们的奋战,才会让日寇灭亡中国的妄想落空,才会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从此脱离了任人欺凌的旧中国!为国而战的勇士都是新中国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