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国舰载战斗机并非一帆风顺,经过一番折腾后终于研制了歼15舰载战斗机,歼15舰载战斗机的生产、试飞引发了国际航空界的几乎所有专家的莫大
一:胎死腹中的J10双发战斗机
早在2006年,成飞、沈飞同时竞争舰载战斗机计划,成飞以歼10双发战斗机投标,最终败给了沈飞提出的歼15舰载战斗机,歼-10战斗机是比较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但腹部进气结构对舰载航空兵来说是个问题,全世界都没有采用机腹进气道的舰载战斗机,海军决策机关经受不起失败的风险,不敢尝鲜,另外体积较小的歼-10战斗机在载荷和航程上也无法和苏-33重型战斗机相比,
沈飞的计划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理由是歼11B战斗机开始生产,而且从乌克兰购入的T10K试验机研究多时,能否上舰问题不需要进行技术论证,因此歼15战斗机的基本技术、生产工艺、熟练工人都是现成的,.能够节省大量时间。而J10战斗机双发上舰则必须重新投入更多的预算、资金,重新进行设计,耗费时间。此外设计双发战斗机一直是沈飞的工作,这是海航、总装备部、海军装备部最终接受歼15战斗机的主要原因
歼10双发战斗机几乎是对歼10A战斗机的重新设计,其改动远远超过歼10B战斗机,重新设计的部分包括95%的机身结构,尤其是垂尾、机翼、中后段、进气道等,整个飞机尺寸都会加大。其次电传飞控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也必须改变。由于机身加.大,雷达整流罩的直径也会变大,因此为加装更为大型化的雷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火控雷达系统也可能重新设计。
双发歼10战斗机对单发歼10战斗机而言,完全可以说是全新开发的战斗机,中国缺乏设计舰载机的经验,技术风险过大并且设计和试验时间长,设计、研制、生产、试飞最后到定型可能需要8、10年,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海军获得舰载战斗机的时间将会拖延10-12年,这是海军所不能接受的,因此需要在未来三、五年内拿出成熟的舰载战斗机,因此只有仿制苏-33重型战斗机,歼10双发战斗机最终停留在设计纸面的阶段,退一万步说,即使歼15舰载战斗机的研制不顺利还是可以把歼10A战斗机作为过渡型飞概上舰。
2003年中国已经开始自行研究机翼折叠技术,改装一架机翼折叠的歼轰7「飞豹」歼击轰炸机,歼轰7不是理想上舰作战飞机,歼轰7的最大使用过载只达到7G,空中机动性远远在现代多用途战斗机之下,歼轰7飞机自重达到17吨,发动机的单台加力推力又只有9300公斤级别,从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现状看来,选择歼轰7进行折叠翼试验是合理的。歼H7是海军最先进歼击轰炸机。海航的其他战斗机如歼7、歼8为三角翼设计,对于测试机翼折叠技术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而歼轰7采用传统机翼布局,为悬臂式上单翼,接近歼10A甚至歼11的布局,歼轰7折叠机翼主要是试验,
二:苏-33重型战斗机的历程
苏-33重型战斗机原型是苏联T10试验机系列中的T10-24,这架安装了前翼的飞机构成了苏-33重型战斗机的雏形,而T10-25安装了尾勾,T10试验机都没有安装折叠翼、折叠安定翼,在苏-33重型战斗机的初期研制过程中,折叠翼、折叠安定翼是最难的部分,研制进度大大拖住了后腿,解决办法是首先生产T10-20KTM全尺寸模型了解飞机内部线路的布放长度,,同时该模型还上舰模拟航母到底可以滞留多少架苏-33重型战斗机,
这架模型机使用了折叠机翼,但是没有安装前翼,安装了尾勾的T10-25在乌克兰接受了在14度的滑跳甲板滑跳起飞和短距降落的测试,测试发现即使安装全套武器、满载油料的情况下,T10-25也能够以时速140公里的速度在105米的距离起飞,这表明上舰是完全可能的,由于缺乏经验,T-1实验滑跳起飞载台在初期的测试过程中出现摇晃,稳定性差的状况,不得不建设T-2实验滑跳载台。
1984年首架真正的T10K-1舰载战斗机试验机开始建造,表面上看苏27SK战斗机与T10K-1原型机的外型差距似乎只是一个前翼和前起落架,而事实上整个飞机结构截然不同。前起落架的100%、机身前段的80%、机翼的100%、飞机后段的60%进行了重新设计,为其设计了前翼、UPAZ-1A空中加油管,增加了新的包括尾勾启动等内容在内的自动着舰装置,为了让T10K-1号机拥有比T10K系列试验机更大的升力扩大了翼展面积,两片全动式前翼为T10K-1增加升力至少1.5倍,同时降落时又强化了阻力。安定翼也采用折叠的方式,
为了降低飞机高度,稍微缩短了垂直尾翼的长度。同时为了改善飞行员的着舰视野,光电探测装置由T10试验机的中央布置方式往右侧移动,最大的难点设计当然是折叠机翼,尾翼、起落架等,前起落架从苏27战斗机前起落架的单轮设计,改进成双轮设计,为挂载了射程达到300公里的3M-80E系列空对舰超音速导弹,对火控系统、飞控导航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外挂点从苏27战斗机的10个增加到12个。
首架T10K-1试验机的建造耗时将近三年,直到1987年才结束,这架T10K-1原型机依然使用固定式机翼,折叠机翼直到1987年尚且无法投入使用,可想而知其难度,该试验机同年8月17日首飞成功,遗憾的是这架试验机很快失事,一年以后,使用了强化型起落架、折叠机翼、折叠安定翼、尾勾、加油管的T10K-2(编号39)完整版的舰载战斗机原型生产完成,这架飞机才是真正的苏33舰载战斗机的鼻祖,即完整版的舰载战斗机原型。
1987年11月1日,普加乔夫驾驶的T10K-2号原型机成功安全降落在「第比利斯」号航母,同日,MiG29K原型机也进行了成功的短距降落。11月21日,普加乔夫在夜间成功驾驶T10K-2原型机降落在「第比利斯」舰上,直到1989年T10-2原型机进行了长达224次飞行测试,最后一批苏33舰载战斗机的制造在1993年中止,共制造24架。
第三架试验机称作T10K-3,这架试验机没有编号,整个T10K工程的每--架试验机,都是拥有代号,第4号试验机T10K-4原型机编号为59。五号实验机T10K-5原型机编号69,1992年8月在首届莫斯科航空展上露面。最后一架测试机编号为T10K-9,编号109,于1995年出现在莫斯科航展上,当时的名称是苏27K,后来才称作苏33,唯独T10K-3原型机在出厂之后没有编列代号,T10K-3原型机是整个苏33战斗机生产计划中的首架飞机。
总共生产了7架先导机,分别是T10K-3、4、5、6、7、8、9,T10K-3原型机属于较早期的苏33战斗机型号,已经安装了加油管、折叠翼、强化型起落架、尾勾、前翼、IRST等,T10K-3原型机的首飞是1990年2月17日,一直在乌克兰进行滑跳起降、尾勾等测试,在苏联崩溃的的时候来不及撤离,滞留乌克兰,乌克兰人并未把T10K-3原型机放置在机库,而是作为废弃飞机露天停放,经过将近10年的风吹日晒,已经不能飞行,锈迹斑斑,但是飞机的基本结构是良好的。
三:没人相信中国能凭一架破飞机能造出舰载战斗机
2000年,中国向俄罗斯对苏33舰载战斗机进口表达意向,中方希望获得50架苏33舰载战斗机,同时要求进行相应的技术转移,俄方相信中国在歼11B战斗机基础上研制舰载战斗机的技术方面出现障碍,才转向俄罗斯寻求购买苏33舰载战斗机的。这种战斗机在结构上与苏27SK战斗机是有重大差别的,因此苏33舰载战斗机使用专门的生产线,要重新启动生产线,双方需要讨论投资的话题,
谈判中,中方也表达了对苏33舰载战斗机技术的一些疑问。毕竟这是1993年以前生产的海军战斗机,苏33舰载战斗机从服役开始未进行过改进,航电、雷达系统是90年代初期的,只能作为歼击机运用R-73、R-27等空空导弹。因此中国不会接受原型的苏33舰载战斗机,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尤其是雷达的换装或者改良,火控系统、飞控系统也需要进行改良,这些设计也要先期的资金投入,与苏30系列战斗机所不同的是只有中国对苏33舰载战斗机有兴趣,这样整个先期费用、工厂生产线的重新启动费用加起来非常高,
谈判长年毫无进展,俄最低希望出口40架苏33改良型战斗机,基本费用最低大约需要20亿美元,这是因为重新启动生产线需要建设投资,中国希望首先获得2架苏33舰载战斗机,俄军事工业界基本予以否定,因为没有一家工厂会重新启动生产线而只生产两架苏33舰载战斗机,俄也不可能出售海军航空兵现有的苏33舰载战斗机给中国,谈判总是重复不断,毫无进展,俄方认为中国无意进口成套的苏33舰载战斗机,只是需要引进技术,这是无法接受的,在中国不购买苏33的前提之下,不会转移苏33折叠翼等技术给中国,俄方认定已经没有进一步谈判的必要,
而同时中国专家频繁地访问了乌克兰的滑跳甲板模拟中心,很快发现了那架T10K-3原型机,除了飞机之外还存放了二、三套供苏27K测试用的尾勾,直接希望购买,这架废弃飞机在2005年前后出口中国,乌克兰国家武器进出口公司2007年也向中国提供了一架苏25UTG舰载教练机,从2005年开始,中国与俄罗斯谈判购买苏33舰较战斗机装备的尾钩,最终中国在2006年从联合体购买了4套。
知道中国人从乌克兰购买了苏33原型机后,多数的俄罗斯航空专家认为T10K-3原型机的首飞是1990年2月17日,自然图纸不可能流入乌克兰,中国只能通过强行拆除折叠机翼的办法研究其结构,测量T10K-3原型机的几何尺寸、气动外形基本数据用于测试,中国进口T10K的主要目的显然是主要从事折叠翼尾钩布放、强化型起落架的研究,至于试飞,老旧的T10K原型机即使安装新型AL31F发动机可能也面临安全问题,要通过一件不能动弹的T10K样品就可以克隆苏33舰载战斗机是相当困难的,
这些工程听似简单,但即使外观酷似,但是性能、材料可能完全不同,必须边克隆,边进行技术分析、研究,同样需要技术开发,设计和制造工艺。需要进行反复的试验,要快速克隆苏33舰载战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的飞机设计师也认为如果飞机材料、雷达、航电技术达不到一定的独立技术开发的阶段是无法克隆的,即使让美国的航空工业要一模一样地仿制俄式战斗机更是不可能,因材料应用不同、设计思想不同,美国也没有这种能力,即使有也可能需要相当的时间,
四:俄罗斯的不高兴
然而让国际航空工业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国从进口乌克兰T10K试验机到完成20多万张设计图仅仅用不到两年时间,2007年7月第一架歼15试飞型原型机就举行试制开工仪式,工程全机由三万多件零件和上百万道工序组成,计划至2007年底交付30%,实际因各种原因12月下旬零件才开始陆续交付,产品设计与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高度交叉和并行,到成功首飞仅仅用了10个半月时间,此外船舶工业也新研制了包括阻拦机在内的几百台套航空保障设备和100多项航母航空保障技术,为歼15舰载战斗机上舰做足了准备。
首架歼15舰载战斗机在2009年11月开始进行了滑行、机翼折叠试验,原型机从2010年夏天在闻良试飞中心进行了首次成功地滑跳起降测试效果完全理想,开始试飞,第二架从2011年开始加入试飞,第3架歼15舰载战斗机是进行武器测试、雷达整合工作的全功能型,雷达是国产改良型,追加了对海搜索、攻击模式,使其有能力使用中国生产的大型反舰导弹,
歼15舰载战斗机强化型后轮起落架、强化型双轮前起落架,、缩短了的尾椎与原装的苏33舰载战斗机如出一辙之外,折叠翼、光电雷达的位置也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航电、雷达系统;通讯天线、阻拦伞舱盖外形,垂直尾翼的UHF天线形状略有差异,歼15舰载战斗机垂直尾翼、机翼的部分使用的复合材料,空重比苏33舰载战斗机轻550公斤左右,试飞在2013年左右完成,随后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各国航空专家对于中国能够如此快速地仿制歼15舰载战斗机表示震惊,认为可以看出中国大规模组织、生产能力是世界第一的,2010年7月1日,俄国家武器装备进出口总公司在莫斯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针对关于歼15舰载战斗机问题的提问,代表团团长A.Emeliynov对此表示:我们注意到了事件的发展,我们对此不高兴并且反对这样的做法,但是我们有什么办法,中国人没有同我们进行过一次的沟通,这不是我们公司的责任,
歼15舰载战斗机的问题引发了美国、欧洲军事工业界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