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激战正酣,英勇无畏的志愿军将士,对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猛烈打击,迫使其从鸭绿江畔一路溃退到三八线以南,朝鲜战场局面彻底逆转。
然而,就在志愿军的高歌猛进的时刻,美军的4架B-26轰炸机突然飞临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上空,并投下了数十枚凝固汽油弹,直接导致尚在作战室的参谋毛岸英和高瑞欣壮烈牺牲。
作为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的壮烈牺牲令彭老总如五雷轰顶,尽管失态的他让战士们到火堆里抢人,但两人早已壮烈牺牲,且被烧得面目全非,战士们通过毛岸英手腕上岳母张文秋赠送的德国造手表以及腰间那把斯大林赠送的手枪才得以辨认。
面对惨烈的现实,彭老总凄然叹道:“哎,为什么偏偏把岸英给炸死了?”说话间已是老泪纵横,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因为他还没有上阵杀敌,还没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是真正的枪未出镗,剑未出鞘,就这样突然谢幕。而且更重要的是,毛主席为了让毛岸英这“第一个志愿军”抗美援朝,不惜设宴为毛岸英“求情”。
“唉,毛主席把他的儿子托付给我,我怎么向他交代哟”?想到自己没有保护好岸英,辜负了主席的重托,彭老总这个钢铁汉子一时间难以自持。
在当天给毛主席的电报中,短短几行字,彭老总竟写了一个多小时。而当这个噩耗传回国内,霎时间便引发了惊涛骇浪。
由于当时日理万机的毛主席正在全力指挥扭转朝鲜战局的第二次战役,且近日来又身患重感冒,所以收到彭老总电报的中办机要室主任叶子龙深感压力重大,不敢直呈毛主席,只能先向西花厅报告,由周总理亲自处理这件惊天大事。
同样日理万机的周总理看到这个噩耗,惊得半晌说不出话。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的心和手都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看着桌面玻璃板下压着的与毛岸英的合影,周总理回想起12年前苏联养伤时见到毛岸英和毛岸青时的情景。当时年少的毛岸英还立志要做一名军事干部,为保卫祖国保卫人民而奋斗。
想不到,这样一个有志青年,却再也无法见面了。周总理的内心涌出一阵悲痛,作为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周总理深知毛主席满门忠烈,为了革命的胜利,毛主席的妹妹毛泽建,妻子杨开慧,胞弟毛泽覃、毛泽民,侄子毛楚雄先后壮烈牺牲。
而如今,连大儿子毛岸英也长眠异国他乡,毛主席怎能承受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
想到这里,周总理和其它领导人商量,决定暂时隐瞒这一噩耗。
而对毛岸英情况一无所有的毛主席,依然在轻松的气氛中处理内外事务,同时也不忘和儿媳刘思齐交流对毛岸英的思念之情。
直到1951年元旦到来,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深感不能再继续隐瞒的周总理才在1951年1月2日将这一噩耗告知毛主席,此时距离毛岸英牺牲已经过去了整整37天。
当看到叶子龙含泪递上来的文件夹时,毛主席脸色蜡黄、目光迟钝,他的嘴唇微微发抖,却没有哭出来。见主席目光缓缓移动到茶几上的烟盒,秘书李银桥急忙帮他点燃一支烟。
此刻的屋内,空气似乎凝固了,只剩下毛主席抽烟时发出的咝咝声。
等到抽完第二支烟后,老人家才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得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毛主席凝望着窗外的柳树枝,轻轻吟着《枯树赋》:
昔年种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在场的人无不悲戚怆然、泣不成声。
长久的哀伤后,眼圈血红的毛主席终于回过神来,然后又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告诉叶子龙等人:“这件事先不要对思齐讲,晚点儿尽量晚点儿……唉,新婚不久就失去丈夫,他怎能经得住这沉痛的悲伤哟!”
然后,毛主席洗了把脸,重新恢复了庄严伟岸的神态,恰在此时,刘思齐到了,兴奋地向公公分享志愿军朝鲜前线捷报频传,国内后方热情高涨的所见所闻。她没有注意到毛主席心不在焉的神态,只注意到老人家泛红的眼圈。
“爸爸,您不舒服吗?”刘思齐关切地问。
“我的娃,我很好呢!你也要注意身体,岸英不在,以后就要看你自己了。”毛主席话里有话地安慰。
刘思齐感觉今天公公说话怪怪的,但却根本体会不到毛主席的弦外之音。因为1949年10月15日才和毛岸英结婚的她,如今也才20岁,根本就是懵懂无知的小姑娘。
毛主席之所以选择不把儿子牺牲的噩耗告诉刘思齐,除了担心刘思齐难以承受丧夫之痛,更担心刘思齐的学业受到影响。
按照毛岸英临别前对刘思齐的嘱托,为防止毛主席挂念,刘思齐每周六都要去看望毛主席。但毛岸英牺牲后,这样的温馨会面反而成了毛主席的最大折磨。
刘思齐又假装生气地问毛主席为什么毛岸英几个月了都不来信,强忍悲痛的毛主席只能安慰儿媳,岸英只是太忙了,或者是保密需要。恍惚间,他又向刘思齐讲起了年轻时和杨开慧依依不舍而后又突然收到妻子噩耗的悲情往事,只是思念心切的刘思齐依然听不出公公有意无意的暗示。
虽然她答应毛主席不再追问毛岸英来信,但每一个思念丈夫的夜晚,刘思齐都会拿出那封几年前收到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回忆着自己和毛岸英温馨的点点滴滴,幻想着再见丈夫的亲密场面。
而这一天,似乎终于到了。
1953年初,刘思齐偶尔从摄影记者侯波手中的照片上,看到了英姿飒爽的毛岸英。看到毛岸英身着朝鲜人民军军装站在雪地里威武英俊,刘思齐心里不禁一阵自豪。
1953年7月27日,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美国终于在板门店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在九州欢腾、普天同庆的时刻,刘思齐也终于等到了丈夫凯旋而归的荣耀时刻。但是见过了一批批战斗英雄,却始终看不到丈夫的身影,而他们闪烁其词的神态,让刘思齐有了越来越多的疑惑。
又一个下午,刘思齐又来到了毛主席身边,听毛主席讨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巨大意义,不过她似乎对丈夫何时归来更期盼。
毛主席深情地说:
“思齐啊,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无数革命者为了今天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这里头就包括了我们的亲人——你的父亲刘谦初,岸英的母亲杨开慧呀!”
毛主席又想起了杨开慧,更想起了儿子毛岸英,此前在每次接见志愿军烈属时,毛主席总是好几天打不起精神,毕竟他也是烈属。而他却隐瞒了两年时间,独自承受了晚年丧子之痛。
而象牙塔内的刘思齐,终于在丈夫迟迟未归时听出了不对劲,但她不愿意相信这个噩耗,更愿意相信这是毛岸英不爱自己了。
直到看到公公颤抖的手,才终于明白了一切,撕心裂肺的哭声回荡在菊香书屋,积攒了3年的思念再也抑制不住。
李银桥安慰刘思齐节哀顺变,她才发现,毛主席又一次呆滞在哪里,双手冰凉,久久无言。他不知道,为了抚平心中的创伤,毛主席曾到石家庄疗养了一段时间。
刘思齐不哭了,让毛主席保重身体,毛主席告诉她:
“好孩子,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女儿,你有什么要求和困哪,尽管提,我会帮助你的。”而后刘思齐逃离了菊香书屋,从此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中。
而后,毛主席对刘思齐进行了耐心的安慰和鼓励,终于让刘思齐逐渐走出了丧夫之痛,鼓起了生活的风帆。
毛岸英牺牲后,国内不断有将其骨灰迎回国内安葬的声音,而彭老总从大公无私的角度,建议毛岸英埋葬在朝鲜,作为中朝友谊的见证。
而后,毛主席同意了彭老总的意见,坚决不搞特殊,让毛岸英和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在朝鲜大地。
毛岸英牺牲后,根据朝鲜方面意见,先将其就地安葬在大榆洞。朝鲜停战后的1954年,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西北的志愿军烈士陵园动工修建,而后,包括毛岸英在内的115名党员、16名团员和3名无名烈士安葬于此。
得知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和妹妹邵华曾多次提议将毛岸英骨灰迎回国内。但毛主席以东汉名将马援“马革裹尸”为例,没有同意这一请求。
但刘思齐太思念丈夫了,尽管去苏联留学,毛主席也不断劝她考虑自己的幸福,并不断为她介绍对象,但她终归不为所动。
她要对丈夫有个交代,于是她向毛主席提出想要到朝鲜看看毛岸英的请求。老泪纵横的毛主席为了了却她的心愿,决定安排刘思齐去朝鲜,也带去自己未尽的慈爱。
1959年2月,刘思齐和妹妹邵华以烈属的身份,一同前往朝鲜为毛岸英扫墓。
出发前,毛主席特意嘱咐所有开支从自己稿费里出,不花公家一分钱。在驻朝大使馆,两人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为了不麻烦朝鲜方面,一同前来的任荣将军和驻朝大使乔晓光商量后决定:刘思齐姐妹仍由任荣将军带队,一名女性工作人员陪同,一同前往桧仓郡。在这里,刘思齐终于见到了自己阔别9年之久的丈夫。
和得到噩耗的那个下午一样,见到丈夫墓碑的那一刻,刘思齐再也没有抑制住自己的痛苦,伏在毛岸英墓碑前放声大哭:
“岸英啊,我看你来了,代表爸爸看你来了。这么多年才来看你,我来晚了……”
泪流满面的任荣和工作人员连拉带架地搀扶起来,而后几人沿着毛岸英墓地绕行一周,并在悲痛中用手绢包起了毛岸英墓前的一把土带在自己身上。
“再见了,岸英!安息吧,岸英!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刘思齐依依不舍地告别丈夫,后来的人生,她有先后三次来到丈夫安息的地方深情缅怀。
得到刘思齐扫墓的消息,朝鲜方面热情邀请并给予高规格接待。
刘思齐回国后,毛主席再度劝导刘思齐走出悲伤,尽快重组家庭。但刘思齐对毛岸英的思念,让她心里再难接纳他人,即便能,也需要同样能接受她对毛岸英思念的丈夫。
幸运的是,1962年,刘思齐终于迈出了这一步,和苏联留学时的学友杨茂之重组家庭,至此终于了却了毛主席的一桩心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