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经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人生难料,世事无常,我们每个的人生都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各种不确定性充满了我们的生活。
今日春风得意,或许明日就会陷入困顿,众叛亲离,而今日处于低谷或许明日就是柳暗花明,拨云见日之时。
孙玉国的一生就充满了波折,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东北青年,起初在军中也默默无闻,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24岁那年,他当上了一个边防站站长,不出意外,他会这样平凡的度过自己的军事生涯,随后转业到地方,分配到一份普通的工作,继续过平凡的生活。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当时的局势把他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他成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战斗英雄,他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边防站站长的他绝对想不到,在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他将会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仅仅在9年时间,他就从一个小小的边防站站长变成了军区副司令,那时他才33岁,随后他又当选了人大常委会委员,前途一片光明。而仅仅7年后,42岁的孙玉国就受到审查,随后转业成为副厂长。
这对于大多数来讲注定难以接受,甚至可能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孙玉国却保持了较为平静的心态面对了这次波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真正的英雄,纵使一生经历大起大落,也不会向生活低头。要回顾孙玉国一生的经历,还是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苏关系说起。
一、名不见经传的边防站站长1965年,工人出身的孙玉国来到这片白山黑水之间,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边防站站长,珍宝岛就在他的站点的辖区内。
珍宝岛是位于乌苏里江的一个面积仅为0.74平方千米的江心洲,面积还没有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大,西侧距离中国200米,东侧距离俄罗斯300米,由于小岛的外形像是一个元宝,因此得名珍宝岛。
孙玉国没有什么背景,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没打过仗,没有在军事院校学习的经历,在军中像他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没多少人会在意一个小小的边防站站长,没多少人会在意祖国北陲那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然而孙玉国却从未懈怠,他认为要不负党和国家交给自己的任务,保护祖国的神圣领土。在他担任边防站站长期间,他在带队巡逻附近区域时一直留意着周围地形,并且努力记录下来。
孙玉国记忆力很好,对于地形状况记忆很快,几年下来,孙玉国将周围的地形已经烂熟于心。在其它人看来这完全是无用功,毕竟一个小小的边防站站长而已,按时巡边就行了,何必操这些心。
就这样,孙玉国依然与边防站的战士一起每天巡边,过着单调而枯燥的生活,而战争的阴云却在他们头顶聚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边境屡次爆发冲突。双方已久的积怨,就如同堆积的火药,只要有一点点火星,就会引发巨大的爆炸。最终引发中苏冲突的导火索,叫做珍宝岛。
中苏双方关于珍宝岛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双方经历了多次谈判,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华政策更加强硬,双方在边境边境争议地带随时都有可能擦枪走火。从1964年到1968年,中苏边境线上,苏军挑起冲突事件达4189起。
此时还只是一个边防站站长的孙玉国并不了解国际形势的变幻,他也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和国家命运交汇,他对于当地地形的了解将会对日后的作战发挥重要作用,而他将会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直接影响历史的走向。
二、珍宝岛1969从1968年起,在珍宝岛附近就多次发生了边境冲突,甚至发生了打死打伤我国边防军和边境居民的恶劣情况,作为边防站站长的孙玉国及时将情况上报。
在珍宝岛周边地区只有一个边防站的三十余名士兵,这显然是不足以应对可能爆发的冲突的,鉴于边境局势日趋紧张,我国向该地区调遣了边防军,并且部署了炮兵部队。
1969年3月2日,乘坐BTR-60轮式装甲运输车和一辆军用卡车的20名苏军试图阻止解放军开展巡逻,双方随即爆发冲突,中国边防军击毙了带队了苏军上尉斯特列尼科夫等7人。
随后苏军增援部队赶到,双方在珍宝岛南方再次交火。之后苏军再次增兵,并且派遣了一辆装甲车从珍宝岛西侧企图截断中国边防军战士后路,但被中方炮火击退。当日下午一时许,双方撤兵。
随后冲突升级,在双方对峙了半个月后,苏联方面再次增兵,并且派遣了数辆坦克,中国则派遣300余名边防军战士,增加了反坦克兵力,并且部署了炮兵部队。
在当时,苏联军队的装备比我国边防军战士先进的多,不仅机械化水平高,甚至还配备了当时先进的T-62坦克。我国边防军不仅没有配备坦克,而且缺乏反坦克武器,直接去与苏联军队硬碰硬是肯定不行的,必须依靠地形优势才可能取胜。
作为边防站站长的孙玉国由于常年在这一带巡逻,早已将地形深刻地印在了脑子里,对于当地地形十分熟悉,于是他提议,派遣士兵登岛作战,埋伏敌军。
上级同意了他的作战计划,随后孙玉国率领几十名边防军埋伏在了岛上。并且按照孙玉国的建议,为了防止苏联军队从岛西侧封冻的江面包抄我军,工兵还在岛西侧封冻的江面上部署了反坦克地雷。为了隐蔽性更好,工兵还在地雷外面裹上了一层白色毛巾。
3月15日上午十一时许,苏军六十余人在7辆装甲车掩护下登上珍宝岛,已经在冰天雪地里数日还未得到休息的孙玉国依然带领着岛上埋伏的中国边防军与苏联军队展开激战,利用地形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击毁了苏军3辆装甲车,使得苏军被迫后撤。
下午三点半,苏军派出了4辆当时较先进的T-62坦克,企图从岛南侧迂回解放军阵地。但在行进途中驶入了我军预先部署的雷区,失去了装甲优势的苏军被迫撤退。
随后在傍晚五时许,苏军在5辆坦克12辆装甲车的掩护下再次登岛,孙玉国带领士兵利用地形优势与苏军周旋,双方激战数小时后撤军。
由于武器装备落后,我军伤亡更大,虽然中国边防军伤亡人数大于苏军,但是苏军登岛的企图却被粉碎,中国已经达到了既定的军事目的。
而在珍宝岛爆发冲突时,边防站站长孙玉国的表现得到了上级的注意。正是孙玉国利用自己对于当地地形的熟悉,在冲突中为边防军根据当地地形和我军优势制定了作战方案,最终挫败了苏军企图登岛的野心。
在冲突中,作为边防站站长的孙玉国更是身先士卒,坚持在一线作战,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冷静沉着,带领士兵在冰天雪地里顶着恶劣的自然环境与装备的劣势与苏军英勇作战。由于他在作战中的突出贡献,在冲突结束后,孙玉国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边防站站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他的人生轨迹也将因此发生重大改变。
三、大起大落:从边防站站长到副司令再到副厂长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原先一个小小的边防站站长孙玉国成了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并且受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国家领导人汇报作战状况。
在报告过程中,毛主席十分满意他的军事才能,在他汇报过程中激动得站起来鼓掌,并且在孙玉国汇报结束后还亲密地与他握了手。
随后几年时间,孙玉国可以说是收到了“火箭式”的提拔,从边防站站长到副团长,再到独立团团长,省军区副司令,在33岁,孙玉国当上了沈阳军区副司令。而在9年前,他还只是一个边防站的站长。
此时的孙玉国正是春风得意之时,看起来他是受到了命运的青睐,然而另一场风暴却悄然而至,而且将会使他失去几乎一切。十年动乱时期,当时孙玉国正在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一职。在特殊时期,他被迫地做了一些有利于反革命集团的事情,参与了一些相关活动。
这其中当然情有可原,毕竟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想要做出后人眼中正确的决定是一家十分困难的事情,很多老革命家都做不到,更不必说当时三四十岁而且没有太多从政经验的孙玉国了。
但是犯错就是犯错,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在打倒了反动势力后,孙玉国受到了组织严肃的批评教育。1977年7月,孙玉国被停职接受有关部门审查。同年10月5日,他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
命运对于孙玉国似乎十分戏谑,先是让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士兵的他成为战斗英雄,随后成为军区副司令,随后却使他在那场政治风波中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1982年,中央军委和政治部给予了党内严重警告,按照正团级待遇转业。
就这样,孙玉国转业换了工作,从军区副司令转变成了兵工厂的副厂长。虽然孙玉国对于这一调动表示坦然的接受和理解,但是正式上岗前一天,孙玉国仍然迟迟难以入睡。
孙玉国的自尊心很强,他不知道自己的工友会怎么看自己这个曾经的战斗英雄,也不知道领导干部会不会对他保持戒心。但是最终孙玉国还是胜任了这份工作,而且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没有辜负组织对他的信任。
在经历了如此之大的人生变故后,孙玉国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也没有变得浑浑噩噩,相反,他依然铭记着自己的初心使命。由于经历了十年动乱,兵工厂的生产也收到了很大的冲击,生产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无法保证。
当时在解放军7446工厂当副厂长的孙玉国在其位而谋其职,不仅仅严抓生产安全,生产效率,带领工人解决技术难题,使得兵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同时,对于工人的生活,孙玉国也十分关心。每天孙玉国不仅仅忙工厂的事,还积极帮助厂里的工人排忧解难。
由于自己也是工人出身,所以孙玉国明白工人的难处,他不仅仅帮助工人改善工作条件,在工厂修了浴池,还帮助厂里的工人解决子女的就业问题,甚至在各级公安机关来回奔波,最终成功让一些工人的家属从农业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户口。
在他的带领下7446工厂的效益越来越好,工厂随后与朝阳重型机械厂签订合同进行合作,帮助朝阳重型机械厂加工砧板。
由于生产砧板对于铸造和加工工艺都有很高的要求,是一项困难的技术活,而且朝阳重型机械厂对于砧板的需求量很大,要在规定期限内制作指定数量的砧板对于工厂来讲任务量很大。为了保证工作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工厂需要一位厂房干部领导工作,坐镇生产车间。
于是孙玉国身先士卒,前往生产一线。本来就出身工人的他再次戴上安全帽,与工人一同参与各个环节的生产,有时候一干就是半天,到了每天的饭点,他就和工人一起吃,有时候他的午饭仅仅只是从自家带的几个凉馒头。
他从来没有拿出过一点点军区副司令的架子,对于自己曾经带领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与侵略者作战的英勇事迹和获得战斗英雄的荣誉也绝口不提,工人们都看到了他对于工厂和工人做的,工人们都爱戴他。
他不再是战斗英雄,不再是军区副司令,他是一位受工人爱戴敬仰的好厂长。他的人生的前半段在他人看来是十分幸运的,而立之年便担任了军区司令的要职,而中年的变故也是多数人无法接受的,而他却一直坚持走了下去,并且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普通人往往都会被眼下的变故打倒,失去面对生活的信心,而那些人们口中的英雄和伟人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可以战胜困难,他们会永不放弃的与命运抗争,用不屈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孙玉国是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在平时默默无闻,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在后来即使经历了种种变故失去了曾经的荣光,他也仍然在普通的岗位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对于自己的光辉事迹绝口不提,不辞劳苦长期奋斗在生产一线,积极解决人民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无论经历多少打击都永葆初心,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