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变迁,谁都不知道将来的事情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去变化。人们能够做的事情只有努力抓住当下,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为自己的梦想添砖加瓦。
现在的人们尚且感觉命运漂泊不定,在战乱年代,战士们的命运更加的飘渺。一场战斗下来,昨日还在与自己谈笑风生的战友,今日可能就已经倒在了战场。每一位上战场的战士都已经做好了生离死别的心理准备,多活一刻对他们来说都是奢望。
对于那些从战场上活下来的人来说,战场上的友谊将会变得无比的珍贵。我国曾经有两位亲密无间的战友,他们就是陈锡联和李德生,在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前者是师长,后者是班长。可48年之后,陈锡联享受副国级待遇,李德生却享受正国级待遇。这样一种情况会影响他们两人的友谊吗?
一、 战场上结下的友谊1. 陈锡联
1915年,陈锡联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市,虽然此时清王朝已经被辛亥革命推翻,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倒行逆施,人们的生活依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农村地区更是封建思想顽固,人们只知道换了一个皇帝,其他的事情则是一切照旧。
在这样的环境下,陈锡联的生活变得非常的困难。他的家中原来有一些土地,可由于地主的巧取豪夺, 土地越来越少,陈锡联甚至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生存都变得非常的困难。
1918年,陈锡联贫穷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困难,由于劳累过度,陈锡联的父亲突然病倒,家人迅速为他请来了医生,可实在是回天乏力。没过几天,陈锡联的父亲因病去世。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陈锡联母亲的身上,日子过得更加的艰难。
为了生存下去,陈锡联不得不辍学。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子,也是家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劳动力。陈锡联去地主家里面干农活,只为挣得一口饭吃。由于年纪太小,陈锡联甚至不被允许下地干活,只能去干一些放牛放羊的事儿。
1927年,正当国民革命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蒋介石突然叛变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人展开了无情的追捕。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共产党人则是毅然举起了武装反抗的大旗。
1929年,红军部队经过湖北红安,在击垮了当地的地主武装之后,红军在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们不光将地主土豪的土地分给平民老百姓,而且还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陈锡联也因此受益,他家里分到了一块适宜的土地,虽然土地面积不大,可却也勉强够母子二人生活。陈锡联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陈锡联在作战之中无比的勇敢,14岁的他就敢独自与敌人展开斗争。到了20岁的时候,陈锡联已经拥有非常丰富的战斗经验,顺利成长为一位师长。
2. 李德生
说完了陈锡联,再来说一说李德生。 1916年,李德生出生于河南省新县,他的家庭条件同样非常的差劲,他没读过私塾,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只知道整日里玩耍,长大了就去种田干活。
1928年,李德生的生命出现了转折。红军出现在了他的家乡,并在内实行了土地革命。12岁的李德生看到了全新的希望,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的理想,明白了自己今后要做的事情。
李德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红军当中的一位小战士。他熟悉当地的情况,在红军转战的过程当中帮了不少的忙。也正是在部队里,李德生知道了外面的情况,知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知道了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使命。
李德生向党组织申请,希望可以成为一位正式的红军战士。可他的年纪实在是太小,红军无法收留他。党组织于是让李德生当儿童团的团长,虽然不是正式的红军,但却也可以跟着部队。
在1933年的一场战斗当中,李德生的部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攻击。一颗子弹射穿了他的肩膀,虽然不致命,可却也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子弹损伤了神经,李德生的左手无法自由地屈伸。
即便是这样,在养了一段时间的伤之后,李德生依然投入到了战斗当中。虽然左手不能屈伸,可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儿,他的右手还可以开枪,头脑依然灵光,可以指挥部队作战。
3.二人结识
1935年,随着红军会师,陈锡联与李德生正式结识。两人都在红二十师工作,陈锡联是当时红二十师的师长,李德生则在部队当中担任班长。当时的红军部队讲究平等,士兵与军官之间没有多大的差别。陈锡联与李德生更是一见如故,成为了交心的朋友。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的过程当中,曾经出现过非常多的曲折。张国焘曾经给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由于张国焘的原因,李德生一度受到牵连,政治生涯岌岌可危。
陈锡联这个时候却勇敢的站了出来,他鼓励李德生勇敢的面对生活,不要有任何的灰心丧气。他让李德生相信党组织,相信党一定会给他一个理想的结局。
党组织最终还是还了李德生一个清白,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这一次合作以党外合作的形式展开,国民党承认中国共产党拥有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国共同时抵抗日本侵略者。
在陈锡联的带领之下,陈锡联与李德生所在的部队与日本人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他们是当时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正规军,很多大规模的作战都有这两人的身影。他们两人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非常多传奇的战斗,有些战斗至今仍然被人们传唱。
两人在战斗与生活当中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的友谊又怎么样呢?
二、革命友谊永不变新中国成立之后,陈锡联与李德生继续为新中国奔波效劳。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陈锡联后来被选为了政治局委员,按照当时的规定,政治局委员享受副国级待遇。可李德生后来居上,被选为政治局常委,在待遇上比陈锡联要高一个级别,享受正国级待遇。
虽然在待遇方面有所不同,可在生活当中,陈锡联和李德生其实从来都没有为他们所享受的待遇而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满。在中国共产党最为艰难的时刻,他们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更加没有任何的必要对待遇提要求。
李德生后来回忆到,在他的一生当中,有两个人非常的重要,他死都不能忘记。其中一个人就是陈锡联。是陈锡联教会了他如何打仗,对于李德生来说,陈锡联教会了他怎样面对生活,他与陈锡联是朋友,是战友,同时也是兄弟。
总结没有当过兵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战场上结下的友谊究竟有多么的牢固。在战场之上,要想存活,只有选择相信自己的战友。战友们最为讨厌的事情也就是背叛,要是有士兵在战场上背叛自己的同志,这样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
陈锡联与李德生有着过命之交,对于他们来说,革命理想与革命友谊大过一切。不同的待遇怎么可能是他们两人之间产生隔阂的原因,要是因为待遇不同就心生矛盾,中国共产党人绝对不可能走到现在,绝对不可能做出如今这样伟大的成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