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华夏,底蕴悠久。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历经历朝历代,最终迎来民主共和,然而在新中国得以成立的这条道路上,有太多的流血牺牲。当年解放前夕,西北野战军和“马家军”的血腥较量,就被誉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最后一役。
时至今日,或许只有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才会去细究那段往事,更多的人或许只是将其看作一场平凡的战争。
然而,这段西北野战军和马家军之间的较量,却是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个难关。无数革命先辈在此流血牺牲,无数解放军战士在这场较量之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或许,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认真的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因为,用鲜血浇灌的历史往往会让人铭记终身。
“二马”相争,渔翁得利
解放战争后期,只剩下中国西北尚未解放,彭德怀壮心不已,希望能够彻底解放西北。而当时占据西北地界的仍然是在此盘踞了百年的“马家军”。
马家军最初是清朝同治年间由当地少数民族联合组织起来的一支军队,后来历经朝代变更,马家军的首领审时度势,一直依附于当朝政府,民国成立以后,以马步芳和马鸿逵为首的“马家军”依附于蒋,虽然未将手中兵权上交,但是行事以蒋为尊。
1949年4月,蒋氏政府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张治中奉命前往北平与中共方面进行谈判,从而遗留下一个西北军政长官的空缺,而这也成为马步芳和马鸿逵争夺所在。
与此同时,胡宗南主力部队受到西北野战军的沉重打击,开始向西溃败,为了阻止西北野战军的深入,蒋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手中还留有兵力的马步芳和马鸿逵二人。
在蒋的命令之下,马步芳和马鸿逵联合成立了“宁青联合兵团”,希望借此来抵御西北野战军的进攻。
只是,马步芳和马鸿逵驻守西北已久,蒋对其也十分忌惮,为了防止二人联手,他提出了由二人其中一人担任西北军政长官的职务,而另外一个人则担任甘肃省主席,这样一来,二马互相制衡又互相监督,正好和蒋心中所想。
马步芳和马鸿逵为了能够争夺西北军政长官的权利,互相谋划,最终还是以马步芳棋高一着胜出,他借助自己驻地青海盛产的黄金特产,开始进行他的黄金外交。
最终在重金求助下,马步芳顺利得到了李宗仁和阎锡山的支持,在这种情形下,马鸿逵迫于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担任甘肃省主席。
随之,马鸿逵致电国民政府,表示拥护马步芳成为西北军政长官,而且派遣自己麾下的部分军队与马步芳麾下军队联合,这也就是后来的宁青联合兵团,目的是为了合力进攻当时还在陕西由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
然而,成功上位的马步芳并未真心想要推举马鸿逵担任甘肃省主席,他顺利接任西北军政相关的一切权力之后,并未首先考虑二人之间的约定,反而大肆宣扬自己的地位,甚至将马鸿逵完全抛在了脑后。
此时的马鸿逵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已经被卸磨杀驴了,而此时,自己手下编入宁青联合兵团的两支军队已经在陕西和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开始交火。
但是因为马步芳的背信弃义,马鸿逵一怒之下要求自己的两支军队不允进攻,即时撤退,由二马各自人马组成的宁青联合兵团本就欠缺联合作战的默契,又因为马鸿逵的盛怒,还在陕西战场的宁青联合兵团很快就被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在双方领导的默认下,宁青联合兵团并未进行大规模的反抗,反而慌乱撤退,其中马步芳部八十二军骑兵第十四旅,一二九军第十四旅被派镇守固关一线,企图拦截西北野战军的西进路线。
与此同时,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首战告捷,士气大增,便一直向西进军,此时的马步芳终于从新官上任的喜悦之中清醒过来,他知道,如果自己的西北失守,那他这个军政长官也没有什么用了,反应过来的马步芳急忙调派人手,希望能够阻止西北野战军的西进步伐。
占据天险,胜不过人力
马步芳盘踞西北多年,对其当地地形了如指掌,在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的行军路线中,固关作为陕甘的交界处,因其地势陡峭,易守难攻,从古至今都是兵家争夺之所在。
而马步芳更是将自己麾下最为精锐的十四旅驻扎于此,希望以逸待劳,将西北野战军拦截于此,然而经过几天几夜的苦战,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王震部顺利攻占了固关,并且全歼了马家军十四旅。
又得一胜仗的西北野战军士气大增,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先后又攻下了长武,泾川,平凉等军事要地,而马步芳的军队接连败退.
面对这种情况,远在后方遥控指挥的李宗仁和阎锡山讨论认为,西北地区只剩下二马还有一些兵力,可以暂缓解放军的前进步伐,而如今马步芳一人显然无法抵抗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
为了缓解紧张的局势,李宗仁和阎锡山决定让马鸿逵担任甘肃省主席,并重新将其麾下部队与马步芳麾下部队联合,共同抵抗西北野战军的进攻。得到任命通知的马鸿逵喜出望外,当即下令自己的部队坚守阵线,不再后退,开始全力抵抗西北野战军的进攻。
只可惜,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尽管李宗仁阎锡山已经很快下达了通知,但是一直消极应战的马鸿逵部队在还未得到马鸿逵指令时,就被西进的西北野战军纷纷击垮,阵地也相继失守。
两军交战,最忌讳的就是各自为战,所以从古至今,没有一支军队在作战时会有两个将军,宁青联合兵团的节节败退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马步芳和马鸿逵二人面和心不和。
而马家军又并非像西北野战军那样,拥有同一个信仰,马家军的军队构成更像是私军,所以二马麾下的士兵几乎都只听从一方的指令,而在局势复杂的战场上,军心不齐又怎能打赢胜仗。
除此之外,马步芳和马鸿逵二人虽然称霸西北多年,但是无论是眼光还是格局都有所欠缺,在解放战争已经到后期时,战争的走向已经趋于明朗。
而他们二人还在为一些权势官职争来争去,甚至将战争看作是二人博弈的一场游戏,由将及兵,不难看出,这样的两个领导者,手下的士兵注定也无法和当年的西北野战军比肩。
短暂合作,合力对敌
彭德怀一路西进,直指马步芳的老巢兰州,此时此刻,西北的情形已经十分危急,然而二马之间的隔阂却依然很深,为了能够使马步芳和马鸿逵二人彻底放下私怨,一致对敌。
李宗仁和阎锡山特地为二人安排了一场会面,在这次会面中,几人权衡利弊,最终定下了团结合作的作战方针,毕竟,无论是马步芳还是马鸿逵,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二人一旦有一方不存,另一方也只能成为败军之将。
有了这样的共识之后,二人决定一起回到兰州,共同作战,但是由于当时的兰州是马步芳的根据地,尽管二人已经握手言和,但是就在上飞机的前一刻,马鸿逵又后悔了,他担心自己孤身来到马步芳的根据地,会成为马步芳的人质,所以权衡之下,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地盘,宁夏。
但是,尽管如此,他也明白二人所面临的危急局势,因此,仍然派遣了精锐部队前往兰州与马步芳一起协同作战。
回到兰州的马步芳虽然并未对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有多警惕,因为当时兰州内外兵力加起来有十万余人,在马步芳眼中,自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只有一些土枪土炮,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打赢的。
但是因为有了前几次的教训,马步芳还是为迎接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作出了充足的准备,毕竟,这一战,如果胜利了,他在西北的地位可以彻底稳固,如果失败了,那属于马家军的荣耀可能就要到此终结了。
在之后的军事紧急会议上,马步芳还喊出了“破产保产,拼命保命,挽救危机,确保西北”这样的口号,其中不难看出他对这场战争的重视。
只是,谁也没想到,在这次会议之后,他将自己的军事指挥权移交给了儿子马继援,而他自己则回到了西宁,在此之前,他还以电报的形式通知马鸿逵前来增援。
谁也不知道,为何大战之前,马步芳却选择了离开,他声称自己能够力敌西北野战军,但是结果却是不战而逃,或许那个时候的马步芳也预感到了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毕竟,大势所趋,从来都不是非一人一力所能改变的。
与此同时,兵临城下的彭德怀及所有西北野战军,也正在为这最后一站殚心竭虑,面对比自己优良的多的敌军装备,彭德怀思索再三,决定兵分三路,先是两面包抄,然后正面进攻,最终三路齐发,共同进攻,一野炮兵团正面袭击,第三军第七师从后方拦截部分逃兵。
也正是在这场战役之前,彭德怀将军留下了那句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深的作战策略,“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战争开始之后,西北野战军炮火猛烈,而兰州城中的马继援也是顽固异常。
初时,双方不分胜负,均伤亡惨重,而后,彭德怀在紧急时刻挤出时间重新确定战略方针,并做出深刻检讨,紧接着,经过了将近一个星期的炮火进攻,西北野战军终于成功的将兰州城防击破,并将驻守在兰州城中的马家军重击。
马家军第一二八军、保安第一师和第三师全部被西北野战军歼灭,第十一军和3个骑兵团被彻底击溃,只余一小部分残余势力外逃。
得知这个消息的马步芳连夜坐上飞机逃往重庆,而此时还在宁夏的马鸿逵已经预感到自己的末路,起初,他还想负隅顽抗,但是随着西北野战军的势如破竹,而他的残余兵力最终只剩下八万人,他也选择了外逃。
至此,西北野战军和马家军的血腥之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也许有人会问,为何在西北野战军对抗马家军的战争中,要用到血腥这个词。
熟悉马家军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在西北这片土地上,马家军由来已久,几代人的努力,使得他们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真正的“王”。
尽管最终在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进攻之下,西北得以解放,但是这并不是说明马家军太弱,相反,马家军的实力有目共睹,否则李宗仁和阎锡山也不会将最后的砝码压在他们身上。
面对这样棘手的敌人,西北野战军只能靠着浴血奋战来正面对抗,在此过程中,无数的解放军倒下,谁也不知道,为了解放这片土地,西北野战军究竟倒下了多少同志,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就在这种情形下,展露无遗。
众所周知,解放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最后一个战役,所有中华儿女都将其看作是黎明前的曙光,但是我们都不知道,有多少革命先辈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仅仅是一个西北,就埋葬了多少解放军战士的生命,我们无法计算,但是我们应当深感于心。
为何西北野战军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为何面对兵力和装备都要胜于自己的马家军,西北野战军依然坚持到了最后,因为这场战争的本质是为了解放,而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我们要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所以,在这之前所面对的一切艰难险阻,都只是为了最后能够更好的推翻封建腐朽的一切。
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所以不知道战争的面目有多残酷,然而,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我们能够享受这片盛世康宁,不过是多年以前,已经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如今每一天的平凡岁月,都是前人不敢祈求的未来。
生于华夏,长于华夏,愿以我辈之青春,献与我辈之中华,虽九死其犹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