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卖得最贵一次,一枚一亿美元:一次交易超过外汇储备总额》
在前面题为《为何说两伊战争拯救了中国兵工厂?看当年的出口额,至今没被超越》的文章中我们提到,由于两伊战争的影响,我国在武器装备的出口上也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坦克和战斗机等武器装备,被大量卖到伊拉克和伊朗的手中,伊拉克还从中国购买了4架轰6D型轰炸机以及大批C601和C801型反舰导弹。
根据我们查阅的资料显示,在两伊战争期间,我国从中赚取的外汇就高达数十亿美元,单单是在1987年一年,中国军火年向伊拉克的出口额达就达到了37亿5000万美元,而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总和不到30亿美元。让中国一度成为全球第四大武器装备出口国,占世界军火市场份额的12%,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当初所占的市场份额,即使到了今天也没有被超越。
实际上,在这一时期,除了伊拉克和伊朗大量购买中国的武器装备以外,还有一个国家也买了中国的武器,而且还是“大杀器”,一次交易就超过了中国当时的外汇储备总额。这个国家就是我们常说的中东土豪国“沙特”,而当时我们卖的导弹则是美国和苏联都不愿卖的中程弹道导弹,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口中程弹道导弹,也是唯一一次出口。
上世纪80年代,整个中东都处于水深火热当中,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和伊拉克一打就是8年,把整个中东闹得鸡犬不宁,整个中东局势变得极其不稳定。1982年6月6日,第五次中东战争又爆发,使得沙特也陷入了不安当中,加上当时同以色列和伊朗的关系又不融洽,石油的出口也遭到伊拉克和科威特等国的排挤,局势对沙特来说极其不利,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有可能把沙特卷入战争中。
在此背景下,当时富得流油沙特开始满世界购买“大杀器”,而且要能够威慑整个中东,以此来打消当时不好的处境,立足于中东,换取石油市场的稳定与发展。而这里指的所谓“大杀器”就是导弹,按照当时沙特的要求,射程需要达到4位数,而不是像飞毛腿那种射程只有几百公里的战术导弹,当时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导弹出口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一般都不会对外出售如此远射程的弹道导弹。
所以,当时沙特不管是找苏联,还是找美国,给到的答复都是不对外出口,加上当时苏联已经在和美国就销毁1000-7000公里级别的导弹开始协商,而且沙特比较亲美,为防止技术泄漏,自然不会答应,而美国为了稳固中东的局势,避免打破平衡,更重要的是还有小弟以色列的存在。所以,苏联和美国都不可能对沙特出口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弹道导弹。
为此,当时沙特能找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中国不仅有各种型号的导弹,而且中国独立于美苏争霸以外,不受制于国际关系的影响。1986年沙特驻美国大使班达尔亲王和他妻子秘密来到了中国,很快表明了购买东风导弹的想法,根据沙特的需求,东风3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当时的中国军工部门和军队都处于经济上比较困难的时期,卖武器装备能够创收,促进经济发展和新武器的研发。而且,远程导弹只是载具,只要不带核弹头,舆论上就说得过去,便答应了出口东风3导弹的事宜。
同年12月,中沙双方代表开始在沙特南部某个空军基地展开秘密谈判。1987年,沙特防空军司令苏尔坦亲王来到中国,开始洽谈购买中国“东风-3”弹道导弹的事情,同年下半年签署了订购协议。同年下半年,我国正式向沙特出口了36枚东风3型导弹,为沙特培训技术人员,并配套高爆常规弹头和部分部件,总价值40亿美元,均价一枚超过1亿美元,一次交易便超过了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
东风3导弹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第一代地对地中程弹道导弹,于1966年12月试射,1971年5月服役,具备携带核弹头的能力,改进型的最大射程超过4000公里。当时为了避免带来太大的影响,在东风3导弹的出口时留了一手,进行了许多的限制。例如,当时沙特曾想花重金购买核弹头,但被中国方面严厉拒绝了。射程上也进行了限制,当时沙特希望射程能够达到4000公里,以便覆盖更广的区域,但为避免造成太大的影响,我国将射程限制在了3000公里以内。
同时为了防止技术泄漏和扩散,对结构进行特殊的改造,使得这些导弹不具备升级改造的条件,也无法进行仿制,这样就既能保证客户的需求,又能防止技术泄漏和扩散。这些导弹的到来,对于沙特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强大的威慑力,直接稳固了沙特在中东的地位,并化解了多次危机。这些导弹虽然已经在沙特服役了30年,但还未有退役的传闻,还在装备使用,还能起到威慑作用。而在中国,东风3系列导弹已经退出现役,由更先进的东风21系列导弹取代。
(潜望者2020年12月5日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