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上旬,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宣告结束,朝鲜战场的局势呈现出僵持状态,双方在无法吃掉对方的情况下,将战场转移到了谈判桌上。
但秉持“以打促谈”战略思想的志愿军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已经做好了和谈不成就打第六次战役的准备
一、第六次战役的总体设想第五次战役是朝鲜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共投入了一百万兵力,惨烈的战役把美国人逼回到了谈判桌上,但在和谈中,美国提出了一些苛刻且无礼的条件,使得谈判陷入了僵局
中朝双方的高级领导会晤后认为:美帝这是借着谈判的幌子为下一次攻势做准备,我们必须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休整两个月之后,争取再打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力求在雨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
第六次战役就这样被提上了日程。
彭德怀7月1日给毛主席的电报中阐明了第六次战役的设想:
充分准备持久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方针是完全必须的……再争取一两个或者两三个军事上的较大胜利,将影响所谓联合国军全部的分裂可能,美军战斗意志必然降低……如敌军北犯甚急,第3、19兵团准备不及,即以担任一线防御的部队加二梯队四个军于8月中旬进行中等性战役。
彭总的这一设想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军事家的素养,那就是考虑战场之外的政治因素,将这次战役控制在中等规模,说明此次战役的目的是逼迫美军和谈,而不是将其全部歼灭。
毛主席7月2日回电:
我第一线各军,必须准备对付在谈判前及谈判期内敌军可能对我来一次大的攻击……如遇敌军大举进攻时,我军必须大举反击,将其打败。
毛主席不愧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把“料敌先机”这项技能发挥到了极致。
后来的事实证明九月的谈判并不顺利,且美军在谈判期间真的对我军发起了一次攻击,这就是著名的1951年夏季攻势。
这么一来,第六次战役的规模和形式就基本确定了。
那么这样一次大的战役,彭总又有哪些具体设想呢?
二、第六次战役的规模有多大?8月8日,彭德怀向毛主席发了一封长电报,阐述了第六次战役的具体设想,大致可以总结为五点:
(一)以19兵团三个军加上47、42两军,共五个军的兵力,先用两个军牵制英国、加拿大、土耳其的部队,其余三个军加上炮兵和坦克部队,消灭涟川、铁原的美骑一师;
(二)以第九兵团的两个军牵制金化的美24、25、3师以及南朝鲜军两个师,争取歼敌一部分;
(三)20兵团的两个军沿着汉江两岸突破南朝鲜第6师防线,向山阳里、华川迂回前进,汉江海岸线附近由人民军两个军团进行牵制和警戒;
(四)38、40军以及三兵团的三个军作为第二梯队,39、20两军分别担任东西海岸的预备队;
(五)空军应予以配合,希望刘亚楼司令来朝鲜战场的空军联合司令部,并带22个飞行团来参战
通过提炼彭老总电报的五个要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六次战役将会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役,将是志愿军对美军第八集团军的最大攻势,此前在云山侥幸逃脱的美军王牌部队——骑兵第一师,可能会被彻底消灭,而韩军也会在志愿军的分割包围中全军覆没。
特别要注意的是第五点,彭总希望刘亚楼带22个飞行团来朝鲜战场,我们猜测彭总是想打一场陆空联合立体战,这样的战争形式在我军的历史上是没有的,这一大胆的设想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典范,既能锻炼新生的人民空军,也能提高陆军的战斗力,为未来的立体化作战打基础
战役的设想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战前准备了,那针对此次战役,志愿军又做了什么具体的准备呢?
三、第六次战役的战前准备战役开始之前,志愿军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各级部队中重点开展开展阵地战、防御战和各兵种协同作战的教育。
由于志愿军军在朝鲜采用的是轮战制度,为了快速形成战斗力,志司要求新入朝的部队加强实战化训练和思想教育建设,在这里我们看一个20兵团的例子:
20兵团到达朝鲜前线后,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命令他们做了三件事:
(一)20兵团从司令员杨勇开始,各级指挥员一律去前线勘察地形,熟悉阵地;
(二)20兵团与驻扎此地的老部队换防并交流,以此学习阵地防御战的经验;
(三)在兵团内部各级单位开展思想教育,让全体指战员明白第六次战役是具有伟大意义的,美帝国主义假借和谈策划新的战争,耍阴谋诡计,而我们就是要以战争的形式揭露他的阴谋,同时全体同志都要明白:这是一场艰苦激烈的阵地攻坚战,对于敌我双方的优劣,大家要做到心中有数,只要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就一定能把敌人打回三八线、打回到谈判桌上去!
在这样的动员教育下,20兵团各作战单位都制定了自己的歼敌计划、立功计划,同时准备好弹药、通讯器材、粮食,并进行战术协同训练,就等着战役打响再立新功了!
这样的战前准备体现了两条道理:一是知己知彼非常重要,二是一定要弄清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
弄清了前一条,就基本掌握了敌人的心理和行动规律,弄清了后一条,就不会打稀里糊涂的呆仗、坏仗、烂仗。
朝鲜前线忙碌地准备着,后方也没有闲着,东北军区后勤部长李聚奎为前线能打好第六次战役做了充分的准备,主要干了五件事:
(一)23兵团两个军共计3.5万人在修飞机场的同时执行反特、反空降任务;
(二)军区所属2个火箭炮团、2个榴炮团、1个重榴炮团随时待命,准备入朝参战;
(三)军区所属的车队将弹药和冬季军装装车打包,准备在9-11月分批运抵朝鲜前线;
(四)召集500辆专供车皮将9、10两个月的军粮装车,准备随时送往前线,并从全国召集1700辆汽车开赴朝鲜运输物资;
(五)动员17万新兵,拟于9月底之前完成集训,随时准备入朝参战
老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李聚奎上将的这个后勤部长当的真是无可挑剔,用了很短的时间就从全国各地征集来了大批物资,有这样的组织纪律和动员能力,何愁不打胜仗?
四、第六次战役计划取消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史》一书的说法,第六次战役的指导方针是“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也就是说战役进行到何种程度、何时停火,都要视和谈情况而定。
接到彭老总关于第六次战役设想的电报后,毛主席于8月10日夜间召开会议,与会的有周总理、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空军司令刘亚楼、炮兵司令陈锡联、总后勤部长杨立三、作战部长李涛等,大家讨论的四点结果是:
(一)雨季来临之前,朝鲜的公路、铁路、桥梁不一定能修好;
(二)即使道路修好,我们的粮食也不一定能运过清川江,因为这里的桥梁全都断了;
(三)空军无法在11月之前修好飞机场,所以无法参战,前线想打二十天到一个月的战役,不依靠空军的支援恐怕很难;
(四)如果9月的谈判较为顺利,而我方在战场上大打出手,恐怕于谈判不利;
最后军委形成的决议是:第六次战役应该视谈判情况而定,如果谈的不好就大打,谈的好就寻找小的战机,不断给予敌人杀伤,等待空军11月准备好了再大打。
8月19日,毛主席给彭德怀起草了一份较长的电报,表示第六次战役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原因有六:
(一)飞机场没有修好,空军在11月之前无法投入战斗;
(二)第六次战役相关事宜,我们必须征求苏联方面的意见,但他们至今没有答复;
(三)敌人害怕承担谈判破裂的国际责任,因此不敢大打出手,如果我们大打,恐怕在政治和舆论上于我们不利;
(四)朝鲜的雨季快来了,交通还没有恢复,即使恢复了,我们的粮食和弹药可能已经受潮了,送到前线也无法使用了;
(五)我军的一线部队只有八个军,而敌人有十六个师、旅可供接应,如果我军打运动战,迂回渗透到敌人后方,势必拉长战线、延长作战时间,这于谈判不利;
(六)我方现在的火力处于有利地位,敌人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如果打起来战而不胜,我方反而会暴露弱点;
最终,毛主席的意见是:
望你对9月战役计划再行考虑,可否改为加紧准备而不发动,如此,既可以预防敌人挑衅和破裂,又可以加强前线训练和后勤准备,你意如何,望即电告。
总而言之一句话:先别打了,因为空军、天气、运输、政治舆论等各方面都不允许我们打大仗,但必须有所准备,不能马放南山。
8月21日,彭德怀在复电中说:
同意将9月战役进攻改为积极准备,9月战役改为积极备战,防敌进攻,准备适当时机反击,如敌人暂不进攻,待10月再决。
果然不出毛主席的预料,9月的谈判进行的并不顺利,“联合国军”虽然没有大举进攻,但却向中朝联军连续发起了夏季和秋季作战攻势,事实证明我们的准备没有白费,在夏秋两季的作战攻势中,我军予以敌人较大杀伤,使敌人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10月下旬,彭德怀宣布:大战在无空军配合的情况下暂不进行,11月甚至本年内,没有特殊情况也不进行全线大反击战役。
至此,第六次战役计划宣告撤销。
但是志愿军对第六次战役的准备并没有白费,在夏季作战中,战前准备的物资,训练的新兵,学习到的新打法都派上了用场,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史》的记载,夏季作战攻势中志愿军共歼灭敌军7.8万人,其中美军2.2万,如果没有第六次战役的准备工作,我们可能很难取得这样的成绩,更不可能把美国人逼回到谈判桌上,这再一次印证了那句老话:能战方能止战。
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是一场计划周密却最终未能实现的战役,最根本的原因是这场仗能否开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军的情况和谈判桌上的结果。
如果从纯军事角度来看,志愿军空军未做好战争准备,地面胜利把握不大;从谈判桌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谈判无疑会耽误战机,等到谈完了,不管结果与否,战机都已经失去,双方都必须重新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布置新的作战计划,这无疑是不合算的。
本文作者:李洋,“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