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抗美援朝作战的故事,例如美军的编制、朝鲜武装力量的建立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志愿军部队的编制问题。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总计先后抽调了27个军,入朝作战。一个问题出现了,当时,一个军到底有多少兵力?每个军之间的兵力,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朝鲜的局势变化。在古代历史上,李氏朝鲜王朝曾经是明清两朝的核心藩属国之一,其他两个是安南和琉球。李氏朝鲜在各方面,向明清两朝学习。例如服饰、文字等诸多方面,与中原王朝非常接近,在众多的韩剧中,经常看到明朝服饰的影子。当时,《资治通鉴》《史记》等中国经典书籍,属于李氏朝鲜贵族子弟们的必读刊物。在19世纪末期,经历了明治维新之后,隔海对望的日本迅速崛起,并且开始了对外扩张。
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朝被日本打得一败涂地,日本迫使清朝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随后,朝鲜半岛被日本所吞并,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立了总督府。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时候,苏联军队已经挺进了朝鲜半岛北部,美国军队则远在冲绳列岛附近。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和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双方进行了让步,以北纬38度线为界限,划定了双方的势力范围,这就是朝鲜和韩国的前身。
起初,苏联和美国都在朝鲜半岛驻扎了军队。1948年,苏联首先从朝鲜境内撤军。随后,美国从韩国境内撤军。在此以后,南北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在1950年6月,爆发了朝鲜战争。战争爆发以后,朝鲜的部队一路势如破竹,先后占领了汉城等大片地区,韩国的部队兵败如山倒,全面向南溃退。即便是美国军队参战,也没有多少起色,在战局最精彩的时候,朝鲜人民军,已经占领了朝鲜半岛92%的土地和90%以上的人口,美国和韩国军队的10余万人马,被挤压在釜山周围不足1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内,眼看就是上演“敦刻尔克的翻版。”
就在这个时候,麦克阿瑟上演了险中求胜的仁川登陆战,随后,战争局势才开始迅速逆转,并且逐步恶化。截至1950年10月,战火已经燃烧到了我国的鸭绿江边。处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决定派遣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其实,早在7月份,我国已经抽调了38军、39军、40军、42军等部队,总计25万多人,组成了东北边防军。到了10月份,以东北边防军的几个军为主力,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踏上了新征程。
那么,当时的4个军,各自拥有多少兵力呢?认真的说,在1949年后半年,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以后,我国四大野战军的部队编制,进行了全面调整。在调整以后,没有出现兵力差距特别大的问题。在调整之前,四野一个主力纵队的兵力,比一野一个兵团的兵力还多。我们具体看一下38军、39军、40军和42军的兵力,分别是:38军44500多人、39军52000多人、40军48300多人、42军53000多人。在39军和42军,甚至出现了达到300人的步兵连。
请注意,当时的一个军,一般下辖3个师和其他的配属部队。即便是兵力最少的38军,也做到了齐编满员。这4个军属于第四野战军的王牌拳头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志愿军入朝参战以后,鉴于实际作战的需要和兵力部署的问题,华北地区的第66军和东北地区的第50军(滇军第60军),先后入朝作战。从兵力来说,第66军41000多人,第50军36000多人。请注意,抗美援朝初期的战役,基本上都是上述6个军完成的。
随后美国军队的大举增兵,美国的第9军、第10军先后入朝。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第9兵团奉命入朝作战。第9兵团下辖了第20军、第26军、第27军,属于第三野战军的王牌拳头部队。原本驻扎在东南地区,现在奉命北调。请注意,这3个军的情况特殊,因为每个军都下辖了4个师,属于四步兵师制军。三个军的兵力分别是:20军50500多人、26军48000多人、27军50500多人。这三个军的兵力大体上相当,与38军、39军等几个四野主力军的兵力,基本上在一个水平线上。
到了第四次战役的末期,由于久战疲惫和伤亡等问题,第二野战军的第3兵团和第一野战军的第19兵团,先后入朝作战。第3兵团下辖了第12军、第15军(黄继光的部队)、第60军,三个军的兵力,分别是:第12军54000多人、第15军48000多人、第60军41000多人。第19兵团下辖了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由于第一野战军的兵力整体偏少,下辖的每一级的编制兵力,都比其他野战军少一些。3个军的兵力,分别是:第63军36000多人、第64军38000多人、第65军35000多人。
从第19兵团3个军的兵力来看,明显比其他军要少一些。与42军相比,甚至少了1万多人。鉴于美国军队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再次组织大兵团进行沿海登陆作战。原本驻扎在湖南省的四野第47军,奉命入朝作战,担任了战略机动预备队的作用。第47军的兵力达到了59800多人,几乎是6万人的规模。第47军每个师、每个团的兵力都非常富裕,甚至出现了4000多人的步兵团。在入朝参战的所有军中,第47军的兵力最多,再次反映了四野部队的老底子,确实雄厚。
随着大规模运动战的结束,双方在三八线附近,进入了阵地战对峙的局面。从当时的形势来说,属于一边打一边谈。为此,第20兵团和第23兵团先后入朝作战。第20兵团下辖了第67军和第68军,原本是华北地区野战部队的老底子,两个军的兵力都达到了4万多人,和初期入朝的几个军相比,兵力上大体相当。第23军兵团下辖了第36军和第37军,这两个军的主体是绥远起义部队改编而来的。入朝以后,基本上不承担前线作战任务,主要承担后方警戒和修建各种设施、机场等任务。
这两个军的兵力比较少,基本上都只有2万余人,不到四野几个主力军的一半。时间进入1952年以后,鉴于战争进入了对峙的局面。部分部队已经久战疲惫,我国开始有计划轮换部队入朝作战(27年后,还出现了一次轮换,而且时间更长)。在1年多的时间里,截至停战协议签订之前,先后有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54军、第23军、第24军、第46军等7个军,入朝作战。这几个军,基本上都是各个野战军的主力军,各个军的兵力,基本上都在4万人以上。
我们总结一下先后参战的27个军,在参战的27个军中,大部分军的兵力,都在4万人以上。部分兵力比较强的军,达到了5万人以上,甚至是接近6万人的规模。一野参战的几个军,兵力只有3万多人。至于第23兵团下辖的2个军,都只有2万多人。因此,每个军的兵力,在2万到5万多人之间。各个军的任务、战斗力不一样,兵力自然也不一样。关于抗美援朝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