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2月16日清晨,春寒料峭,静静的耒水河畔,一阵激烈的枪炮声,将市民们从睡梦中惊醒。
没过多久,枪炮声就平息下来了,守城的敌人纷纷溃逃。
这时,人们打开门一看,只见一队穿着朴素的革命军人,挥着镰刀斧头的红旗,正迈着整齐的步伐,斗志昂扬地前进。
很快,一大批群众走上街头,敲锣打鼓,放起鞭炮,热烈欢迎革命军入城。
群众队伍中,有一位年轻女子走在前头,高呼着口号,表现十分活跃。
她,名叫伍若兰,性格豪爽,在耒阳城相当有名气。
1906年,伍若兰出生在耒阳城南门外的一个小知识分子之家。
她虽然是女儿身,但从小就有一股男儿的倔强之气。
小时候,按照传统习俗,奶奶给伍若兰裹脚。几天之后,她觉得走路极不舒服,于是就大哭大闹,将裹脚布一把撕了下来。
她说:“我死也不裹脚!”
家人无奈,只好将她带到族长面前。
见面之后,她就先问族长:“为何只要女人裹脚,男人却不裹脚?”
族长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不裹脚以后就嫁不出去的!”
伍若兰说:“我一辈子嫁不出去也不裹脚!”然后就跑了出去,成为族里第一个不裹脚的女子。
伍若兰从小就爱打抱不平。
一天,她看见两个孩子在打架,只见大孩子将小孩子打倒在地上。她就马上跑上前喝道:“要打就和我打,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说完,就捋起袖子一把拉开大孩子,制止了这场打斗。
1924年,18岁的伍若兰考入湖南省第三女子师范学校。
她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还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很快成为了校园中瞩目的焦点。
在这里,她进入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每天都如饥似渴地学习进步的思想。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她懂得了中国人民苦难深重的根本原因。
她明白了只有在党组织的得力领导下,通过发动工人和农民群众运动,才能拯救这个国家于危难之中。
五卅运动中,她带头抵制日货,声援上海工人罢工。
1925年,伍若兰光荣地入党了。
1926年,伍若兰毕业后,回到了耒阳参加农民运动。由于出色的组织能力与演说能力,被组织任命为县青年团宣传部长和女子联合会主席。
她协助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保护工农利益,还开办夜校,努力提高穷人们的文化水平,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革命思想。
伍若兰自编了一首歌谣,对不公的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很快就在群众中传唱开来。
如今世道大不公,
富的富来穷的穷。
富人高楼饮美酒,
穷人赤膊喝北风。
由于积极活跃的表现,伍若兰不久就成了湘南地区有影响力的女党员。
这天,听说朱德等人率领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进城了,她格外兴奋。
在工农革命军进城时,她就早早地起来,守望他们的动向。
她踮起脚望去,骑在马上的那位军人,面相敦厚,气宇轩昂,给人一种稳健踏实的感觉。
她心想:“他一定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德吧!”
在宜章暴动后,朱德在湘南地区享有了很高的声望。因此,伍若兰对朱德早有耳闻。
自幼就崇拜军人的伍若兰,见到了沉稳朴实的朱德之后,一种敬意更是从心底油然而生。
在她心中,朱德就是劳苦大众的大救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三天后,耒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伍若兰被任命为共青团耒阳县宣传部长。
不久后,她又成为耒阳县女界联合会会长,负责培训妇女干部,并做好工农革命军的后勤保障工作。
伍若兰不仅能说会道,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她的有力宣传下,耒阳的群众纷纷加入到了工农革命军中。
这天,朱德看到了一篇宣传稿,清秀的字迹中又有着几分刚劲。再看内容,不仅鼓舞人心,而且有理有据,朱德读完后大为赞赏。
于是,他向人问道:“这篇稿件是谁写的?太有才了!将他调到咱们队伍中当宣传员吧!”
得知稿件的作者名叫伍若兰,朱德不禁念叨道:“若兰,若兰,像兰花一样的女子,这个名字真美好!”
原来,朱德一直都最爱兰花。
当年他在云南时,就喜欢一种开着白花,气味幽香的野兰花。在行军作战时,不便于种花,他就采集一些野兰花,或是养在瓶中,或是种在盘中,便于随身携带。
“朱师长,伍若兰来了!”
朱德抬头一看,只见她一身学生装扮,一头齐耳短发,面貌清秀,步伐矫健,眉宇间有一种男儿的豪爽之气。
但是,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伍若兰,第一次与朱德会面后,却变得有些拘谨起来。
“朱师长,你好!小妹不才,以后望您多多指教!”
朱德望着伍若兰笑着说:“别谦虚,你的这文章写得真好,我倒要和你学学呢!以后,你就要耍好你的笔杆子,让它妙笔生花啊!”
这时,边上的一位同志说道:“朱师长,您可别以为她只会耍笔杆子,她的枪杆子也玩得挺好呢!”
朱德有些惊讶地说:“哎呦,这位女将,真是文武双全啊!我倒要见识见识。”
伍若兰有些害羞地说:“别听他们乱说,什么文武双全,我什么都只会那么一点皮毛而已。”
回去之后,伍若兰躺在床上 ,望着屋顶,久久无法入眠,想着初见朱德的一幕幕谈话。
他对朱德更有好感了:“他看起来那么威严,那么有才华,和他交往起来却又是如此平易近人。这样的男子,世间真是少见。”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亲自煮了几个鸡蛋,送到了朱德的桌上。
“朱师长,您工作太辛苦了,一点小意思,给您补补身子。”
朱德见到后十分感动,但是又马上说:“若兰同志,我们可是有规矩的,群众的东西可不能随便乱收,你还是拿回去自己吃吧!”
伍若兰马上说:“我就是群众,您不收就是不和群众打成一片!”
朱德笑着说:“你这小鬼,笔杆子厉害,嘴巴也挺厉害啊!”
一边吃着鸡蛋,朱德一边想着这一幕,越来越对伍若兰刮目相看。
她是那么有才华,那么有朝气,可又是那么贤淑,如果能结为伴侣该多好!
由于在一起工作,两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伍若兰对朱德的崇敬之情也越来越深,朱德对伍若兰的聪明能干也是欣赏有加。
有一天,吃完晚饭后,伍若兰轻轻地敲开了朱德的房门。朱德抬头一看,平日里着装简朴的伍若兰,换上了一套崭新的衣服。
朱德问道:“不知你有什么事情?”
伍若兰抿嘴一笑,然后说道:“今天天气暖和了,可以出去河边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你看怎么样?”
于是,两人来到了耒水河畔,和煦的春风吹过脸庞,一轮金色的夕阳映在河中,美得让人心醉,波波粼粼的河水,倒映着两人的影子。
伍若兰先开口了:“您整天就是在打仗,风里来雨里去,真是太辛苦了,可是身边都没有一个人来照顾,呃......如果我来照顾您,看看怎么样?”
朱德低头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道:“干革命可是要流血牺牲的,跟着我,你以后可能会后悔的。”
伍若兰立刻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不,走上了革命这条道路,我就永远不后悔!上刀山下火海,献出生命,我也在所不辞!”
朱德听到这坚定的回答,握住伍若兰的双手,一时说不出话来。
就这样,两人十指紧扣,紧紧相拥,很久没有分开,直到夕阳渐渐西沉,夜幕逐渐降临。
1928年3月中旬的一天,伍若兰的侄子伍绍祖家里,朱德与伍若兰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在拜过了岳父岳母大人后,伍若兰笑着对朱德说:“我长得不好看,脸上有麻子,配不上你。”
朱德也笑了:“我脸上有胡子,也配不上你。我们就这样'麻麻胡胡'地过日子吧!”
说罢,众人哄堂大笑。
于是,有人编成了几句顺口溜:“麻子胡子成一对,马马虎虎一头睡,唯有英雄配英雄,各当各的总指挥。”
他们的婚礼,在这种简单而热闹的气氛中过去了。
这对革命夫妻,就这样结成了志同道合的伴侣。
跟着朱德之后,伍若兰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在朱德的指导下,她的军事技能提高得很快。由于以前有一定的军事基础,加上勤奋练习,很快她就练成了双手持枪的绝活,并且能运动到战斗中。
她说:“如果右手受伤不能射击,左手还可以打!”
因此,伍若兰也赢得了“双枪女侠”的美名。
1928年4月,伍若兰随着朱德和陈毅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
上井冈山之后,伍若兰担任了红四军政治宣传队队长,开展分田运动。她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群众疾苦,并培养了一大批农民骨干分子。
1928年6月22日,这天是端午节,这天伍若兰却病倒了。
然而,就在这时,国民党反动派集结了5个团的兵力围剿井冈山,朱德率领部队前去迎敌。
临走之前,朱德不忘给伍若兰熬好了药,并叮嘱她一定要按时吃药。
第二天,七溪岭战斗打响了。
听着外面猛烈的枪炮声,伍若兰心中无法平静。她于是找了个借口,避开了看护人员,奔向了七溪岭。
当她走到朱德身边时,朱德正在指挥战斗,有点生气地问道:“谁叫你来的?”
伍若兰坚定地说:“是我自己要来的!”
只见这时,一位士兵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报告,风车口被敌人堵住了!”
风车口是指挥所的前哨阵地,一旦失守,朱德的指挥所就危险了。
朱德马上率领预备队冲下山岭,而伍若兰则迅速指挥一队人马从侧后方绕过去。
“哒哒哒!哒哒哒!”
朱德的预备队被七八挺机枪挡住了去路,情况十分不妙。
敌人正在得意时,侧翼出现的伍若兰,屏住呼吸,手持双枪,瞄准敌人的机枪手,伴随着一连串清脆的枪声,机枪手的脑袋顿时开了花。
朱德高声喊道:“同志们,冲啊!”军队再次占领了风车口。
红四军经过艰苦的战斗,最后取得了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井冈山的第四次围剿。
伍若兰“双枪女侠”的美名再次传开,连敌人都对她刮目相看:“匪首朱德的老婆会用双枪,真是不得了啊!”
1929年1月,大雪纷飞,蒋介石调集了3万多人疯狂围剿井冈山,红四军战略转移到赣南闽西一带。
2月2日,部队到达了江西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
夜深了,天气也越来越寒冷。
朱德和同志们讨论完战局,回屋发现伍若兰还在灯下写宣传标语,朱德取出了一件棉衣,披在她的身上:“若兰,辛苦了,你怀有身孕,就早点休息吧!”
伍若兰感动地望着朱德说:“你也很辛苦,明早还要赶路呢,都早点休息吧。”
可是,没过多久,两人就被屋外传来的一阵枪声惊醒。
朱德猛地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这时,一个卫兵气喘吁吁地说:“不好!我们被包围了!”
朱德马上集合警卫人员,便向村子外面冲了出去。
敌军遭到了朱德的反扑,由于天黑无法弄清虚实,敌军也不敢贸然进攻,准备等待天亮之后再发起进攻。
在朱德的掩护之下,村中的大部分同志顺利地在天亮之前冲出了村子。
很快,天就亮了,敌军开始发起猛攻。由于敌众我寡,眼看朱德就要被敌人两头围堵,形势万分危急。
这时,只见伍若兰手持双枪,带着一队士兵,杀了过来。
朱德说:“若兰,你怎么还没走?”
伍若兰说:“你没走,我就不走,就是死,也要死在在一起!”
紧接着,她一把将朱德推开:“你快走吧!红军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
说完,她拿起双枪,左右开弓,冲向了敌军阵地。
在伍若兰的掩护下,朱德在枪林弹雨之中,终于突出了重围。
伍若兰一边与敌军交火,一边开始撤退。然而,当她撤退到一片油菜地时,腿部不幸中弹,当时她已怀有身孕,无法继续跑动而被敌人俘获。
早春的油菜花已经开了,大地一片金黄,映着伍若兰血色的脸颊,仿佛在谱写着一首壮丽的诗篇。
三天后,伍若兰被押送至赣州城。
当得知伍若兰是朱德的妻子时,抓到一条大鱼,敌人欣喜若狂。
敌人先是对她拷问,将她吊起来抽打,然后又用竹签扎她的手指。见到毫无效果后,又使用了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
敌人对她说:“只要你说出红军在哪里,就可以释放你。”
伍若兰抬起头,轻蔑地一笑:“红军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敌人听后又说:“只要你发表一个声明,表示你投靠红军是误入歧途,我们还可以给你一个官做。”
这时,伍若兰坚定地说:“要我投降,除非赣江的水倒流!”
见她软硬兼施都不吃,敌人恼羞成怒,残忍地将伍若兰杀害,并将她的头颅砍了下来,悬挂在城楼上示众。
伍若兰,就像她的名字,最后化作了一缕清香的幽兰。
看到报纸上妻子英勇牺牲的消息后,朱德悲痛万分,泪水淋湿了手中的报纸。
尽管朱德的工作日理万机,但他始终没有抛弃养兰花这个爱好,并写下了几十首赞美兰花的诗歌。
1962年,朱德参观北京中山公园后,写下了一首诗:
幽兰吐秀乔林下,
仍自盘根众草傍。
纵使无人见欣赏,
依然得地自含芳。
对于朱德来说,伍若兰,就是井冈山上一朵美丽高洁的兰花,在他心中永不凋谢。
参考文献:
1.鲜为人知的伍若兰,姜哲平,中国老区建设,2005.6
2.“双枪女将”——伍若兰,王书范,军事春秋人物,1996.2
3.姑妈伍若兰:“双枪女将建奇勋”,伍天晓,湘潮,2016.2
4.兰花世界里的朱德,程世刚,党史博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