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部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云南乌蒙山地区,22岁的余秋里担任十八团政委,和十八团团长成钧一同带领部队截击国民党王耀煌的部队。
在前线的战斗中,余秋里的左臂不幸被一梭子子弹射中,霎时间鲜血四溅,余秋里为了掩护战友左臂又被机枪子弹击中,臂骨彻底断裂。等余秋里从前线撤下来的时候,左臂的骨头已经穿出皮肉,手臂上的血都快流干了。
长征路上条件极其艰苦,别说没有好的医疗设备,就连最基础的麻药和消炎药都成问题,余秋里的伤势如此严重,也只能敷上一些止血的药物进行简单的包扎。就这样,余秋里拖着一条断臂爬雪山、过草地,难以想象,当时的余秋里承受了多大的痛苦。
同样是22岁失去右臂的贺炳炎,以老战友的身份来规劝余秋里不如做手术把左臂切了吧!余秋里固执地摇摇头,他担心,失去了左臂的自己能否再次拿起枪保家卫国。长征路上,余秋里的手臂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开始发炎甚至腐烂,坏死的肌肉上都生了蛆虫,唯一的止痛方法就是放到冰水里泡一泡,以便暂时得到缓解。直到1936年9月份,余秋里的伤势严重到以及危机生病,红军又正好缴获了一批敌军医疗物资。于是在简陋的环境下,卫生部长侯政亲自操刀切除了余秋里的左臂。继贺炳炎之后,我军又多了一位“独臂将军”。
农村出身的余秋里,性格质朴善良,一心为党为人民,在军中深受战士们欢迎。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余秋里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余秋里不仅被授予中将军衔,还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官至副国级。即便如此,余秋里始终自称自己是个“大老粗”。余秋里的成就,在117名开国中将中,都是唯一的存在!
一、来自农村的“狗娃子”,一路成长为“独臂将军”和许多的开国上将、开国中将一样,余秋里也出身于基层,1914年出生于江西庐陵坪里村的一户农家中,世代贫农的老余家,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白丁。余秋里的父亲因为没什么文化,都没有给余秋里取一个正式的名字,村子里的老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余秋里为“狗娃子”,在那个年代,人们相信“名字起得贱,孩子好养活”。
也正是因为如此,父亲想尽办法让余秋里读书认字,7岁那年余秋里进入村子里的私塾上了两年学,也算是粗通文墨,略通伦理。余秋里善良又孝顺,不仅和村里的孩子们打成一片,还经常去探望周围的老人,帮老人按摩揉背,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1929年,15岁的余秋里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指导员登记的时候,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余秋里悻悻地回答:“我父母都叫我狗娃子。”指导员听完啼笑皆非,“狗娃子”是小名,没办法登记到名册中去。后来得知余秋里割谷子后的秋天出生的,指导员就自作主张给他起了“余秋里”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很适合余秋里,长大后的余秋里温润如玉,长相十分清秀,不少人初次见他都觉得像个拿笔杆子的书生,但是上了战场的余秋里,却是一名所向披靡的猛将!
失去了左臂的余秋里依旧一心为民,时时刻刻牵挂着前线的战事,拖着病体在抗日军政大学里培养了一批能文能武的战士。俗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位出色的将领是多么难得的存在。余秋里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少都成为了将领和指挥官,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奉贺老总之命,余秋里担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率领300多人的第三支队在敌人后方展开了游击战争。没想到,余秋里的人越打越多,不到一年的时间,从300多人变成了5000多人,成为了冀中地区赫赫有名的抗日支队,后来被编入第358旅第8团,贺帅常说:“八年抗战,余秋里打出了个天下第一团!”
二、诉苦三查,为我党注入大量新鲜血液余秋里东征西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他的功劳不仅仅建立在战争上,在整个战局中余秋里都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诉苦三查”被史学界称为“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个伟大创造”,对加强人民军队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以及战俘的处理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1947年秋天,西北野战军两次围攻榆林皆以失败告终,在战后总结中,余秋里想要找到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众人七口八舌,有人说是情报掌握不足,有人说是因为傅作义的部队来得太快了,但是余秋里始终觉得,这些都不是导致战败的根本原因。
在715团的座谈会上,余秋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刚才在操场上集合,好家伙,黄乎乎的一片(国民党战俘穿的黄色军装),你们觉得这些解放战士占多少比例?”众人沉思,回答:“70%,甚至有的连达到了80%!”余秋里找到了根本的原因——战士中的成分变化太大。很多国民党战俘被吸收到军队里成为“解放战士”以后,对战斗早已失去了斗志,这样一直萎靡不振,军心不齐的队伍,怎么可能打出胜仗?
受《白毛女》启发,余秋里决定在战士中开展“诉苦三查”运动,诉旧社会和军队的苦,查战士们的阶级、工作和斗志,从思想上彻底解决“解放战士”的心结。714团2营4连就有一个格外消极的“解放战士”,他的名字叫做路新理。路新理是蟠龙战役中的战俘,吸纳到我军以后思想格外固执顽劣,不仅把发放的解放军帽放在脚底下踩,还把津贴给撕了,上了战场趴在地上看都不看就乱开枪,一直都是令指导员头疼的存在。
一天深夜,战士们都已经睡熟了,路新理突然从被窝里爬了起来,抱了一包东西鬼鬼祟祟往野地里跑,正好被指导员看到了,指导员跟进悄悄地跟了上去。
一直跟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土崖上,路新理才停下了脚步,跪在了地上,从布包里掏出一个纸牌插在地上,点燃蜡烛和供香,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就对着纸牌说起话来,一边说一边哭。指导员慢慢地听明白了,原来是路新理在祭奠自己死去的亲娘。因为他是新来的“解放战士”,在部队中的表现又不好,所以路新理也没什么朋友,伤心事也不愿意和别人说,被深深感动的指导员上前抱着痛哭的路新理,两个在战场上杀伐果断的大男人在深夜的土崖上抱头痛哭了半宿。
第二天连里召开了“诉苦大会”,在指导员和余秋里的鼓励下,路新理上台诉说了自己悲惨的身世,得到了同志们的同情和理解,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愿:“今后,我一定在解放军里好好打仗,为我的亲人报仇!”余秋里趁势将路新理当做典型在连里推广开来,不少出身贫苦、经历悲惨的“解放战士”都放下了心中的芥蒂,一心一意地加入了解放军,为保卫家国和亲人拿起了手中的枪。“诉苦三查”对转化战俘起到了极好的效果,余秋里就自己的整军效果认认真真地写了一份报道,交给了彭德怀,彭德怀看完赞不绝口还上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完以后大赞余秋里:“此人是个将才,日后大有可为!”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开展“诉苦三查”运动,毛主席把余秋里喊到了自己的住处。余秋里整理了资料,做好了完全的准备来见毛主席,毛主席一进门就递给余秋里一根烟,只有一只胳膊的余秋里熟练地用单手点着了烟。毛主席看着余秋里左臂空荡荡的袖管,心疼地问:“左胳膊是长征路上受伤的?为什么没能保下来?”余秋里感受到了毛主席的关怀,瞬间心头一热,装作不经意地说道:“长征天天行军,顾不上。”后来还是任弼时给毛主席详细地讲述了余秋里失去胳膊的经过,毛主席感叹道:“秋里,你是我军的英雄,也是革命的功臣啊!”毛主席的这句话让余秋里瞬间泪如决堤,之后余秋里向毛主席进行了详细的工作报告。
毛主席念着余秋里的名字,赞叹这是个好名字,余秋里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个大老粗,小的时候就叫狗娃子,参加红军的时候,登记的领导给我起了名字。”毛主席大笑,赞叹余秋里还有这份人生际遇,这个名字颇有几分诗意,余秋里听完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余秋里之所以自称“大老粗”,其实是因为自己没受过什么正规的文化教育,军中不少政委都是黄埔军校出身,所以余秋里颇为惭愧,也因为小时候没有机会学习而抱憾良久。
三、担任石油部长,振兴国家工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急需人才,被授予了中将军衔的余秋里也一直没闲着,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出自己的贡献。1958年1月下旬的一天,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政委的余秋里在办公室接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电话,通知他去毛主席办公室开会,还特别通知余秋里要早点到。
一路上,余秋里都在琢磨着是什么事情,到了以后,周总理对余秋里说:“秋里同志,我们准备让你和李聚奎通知对调一下,请你出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当时毫无思想准备,自己没什么经验,恐难担当重任。就在这天下午,毛主席又把余秋里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余秋里说了一番拒绝的话后,毛主席笑笑没有回答,问余秋里:“你今年多大啦?”余秋里回答:“43岁。”毛主席大手一挥,笑着说:“43岁,儿童团嘛!你当石油头完全可以!”余秋里被毛主席的幽默逗笑了,之后毛主席严肃地对余秋里说:“不会可以学,我们现在的任务非常严峻,必须克服困难,学会自己不懂得东西,向行内人拜师,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地学,钻机去,三年五年总可以学会的。”听毛主席这么说,余秋里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之后毛主席又向余秋里解释了中央为何做出这个决定,李聚奎同志年纪大了,需要更年轻,更有精力的人来担当这个任务。怕余秋里不放心,毛主席又说道:“就这么定了!你如果缺干部,可以指名要,军以上的干部随你选!”看到毛主席这么说,余秋里也定下心来,安安稳稳地坐在了石油部部长的位置上。此后的24年中,余秋里也深受毛主席启发,不论什么工作,都先去努力学习,学到了工业、经济方面不少的知识,带领石油工业开启了新的篇章,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