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美伊海湾战争,起源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0年8月2日当天,伊拉克突然大举入侵科威特,一天之内就将科威特全境占领。
萨达姆这一举动,瞬间让西方世界神经紧绷。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亦是西方最为依赖的石油产地,波斯湾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毕竟,经历过两次人为的能源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再也不想因中东局势问题而导致经济危机。
而且这一次,萨达姆目标很明确:吞并科威特消除两伊战争债务,同时提高本国在石油生产中的话语权。虽然对当时的西方国家来说,科威特被吞并事小,但如果伊军再往南下入侵沙特,才是最为危险的情况。为此,美国在第一时间便发起“沙漠盾牌”行动,出兵沙特。为了尽快构筑第一道防线,美国空军也向世界展示了其出色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极高的机动性。
实质上,美国在一开始并未打算发起攻击性行动,最早实施的“沙漠盾牌”行动只是一项集结兵力、构筑防御阵线的行动。美国想借此对伊拉克形成战略威慑,逼迫其退兵,而非开战。毕竟在冷战时期,美国还几乎没有打赢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因此,在“沙漠盾牌”行动早期阶段,美国空军除了主力战机转场之外,还肩负起大规模空运地面部队的职能。
4日清晨,美国军政高层商议之后,同意实施军事行动。3天之后,布什正式签署作战命令,同一天,美国空军立马展开行动。当天上午,第82空降师的先锋部队约2300人便随即搭乘C-141运输机前往沙特紧急部署。与此同时,两个F-15C战机中队共计48架飞机从本土起飞,转场沙特。同样的,5天之后,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人员及武装直升机从美国本土的基地乘飞机抵达沙特,而重武器装备则交由海运负责。
上文说到,在这一阶段,美军的任务是部署部队、构筑防线。因而,此时天上的主角还不是战机,而是空军的运输机。为了满足人员第一时间部署到位,当时美国军事空运司令部出动了美军及国民警卫队的所有现役、预备役运输机,这其中就有126架C-5A运输机和265架C-141B运输机。
即便如此,到18号的时候,美国所动用的运力还是难以满足现有的需求,因而空运司令部不得不征召民用后备航空队。当天,美国民用航空公司的18架客机和23架运输机转为军用,以弥补运力缺口。而这一制度,可谓是美军的特色:
在美国的法律和军事架构之下,空军可以将民间航空公司的一些飞机纳入预备役中。通过签署协议,美军每年给这些机队额外补贴,平时归为民用,在战时或需要时优先为军队使用。而且,在平时美军还将一些运输物资的任务交由这些机队承包。这样一来,美国空军既减轻了装备维护的压力,也保证了可靠的运输力。
就这样,美国空军在行动初期,便有每天高达124架次的空运量,最高峰的时候,每十分钟就有一架美军运输机降落在中东地区。而纵观整场战争,美国空军共计运输了54.5万吨货物和50余万人员。但就空运物资而言,却仅占所有物资量的5%,因为这一阶段空军的任务多是为运送军队,而几乎所有战斗人员都是由空军的运输机投放至中东地区的。
也正是因为有如此高效率的机动性,使得美军能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在海湾地区部署并建立起了完善的指挥与防御机制。
不过,就在美军建立好防线之后,萨达姆非但没有就此收手,反而还在视察部队的时候放出狠话“你们知道空军不可能决定地面战争……这是经过所有常规战争和解放战争证明的规律,最后一个证明的是越南战争。”
不仅如此,萨达姆还着手战备,打算与美军大干一场。此时的他不仅拥有53个正规师,而且还额外组建了24个师,共计120万人。此外,当时的伊拉克还有全中东最为完善的防空体系——“KARI”,以及包括米格-25、米格-29、萨姆-7、萨姆-8、幻影战机等最为精锐的苏制、法制武器。
面对如此赤裸裸的挑衅,当年11月,老布什决定增兵海湾,并且决定依照联合国第678号决议对伊拉克动武,即后来的”沙漠风暴”行动。到那时候,天空的舞台才真正属于美军的精锐战机。
在伊拉克拒不执行撤军声明之后,美国与盟国政府决定授权军队执行军事打击行动。在历经接近半年的“沙漠盾牌”行动之后,美军驻海湾地区的军队规模已达50余万人,而空军则部署了超过500架各型号的作战飞机。这当中,美军当时列装的最为新锐的F-117和E-8更是倾巢而出,涌向海湾地区。
1991年1月17凌晨,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从遥远的天际线向伊军阵地发起攻击。就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刮向了伊拉克。
其实在行动正式开始之前,9架隶属于美国陆军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便先行摧毁了两座伊军早期预警雷达站。因此,美军第一梯队的8架F-117战机才能在伊军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悄然降临伊拉克领空腹地,并执行对伊防空体系的“斩首”行动。
凌晨3点左右,一架F-117投下第一枚炸弹,轰炸了伊军位于本国南部的一处截击引导中心,“沙漠风暴”正式刮起。在这之后的时间里,超过700架次的战机也各自展开对伊军防空系统节点、指挥机构等重要目标的打击。在另一边,美国海军展开对伊海军全面打击的同时,还发射了50余枚“战斧”导弹打击伊拉克各地的输变电设备。
紧随这第一轮空袭之后的,是美军的空优战机梯队,以及第二、第三波的F-117空袭。
▲F-117A攻击机
经过不到一夜的空袭,到拂晓的时候,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已经溃不成军。伊军残存的防空部队对着被炸成废墟的指挥机构,只得各自为战。那些见到第二天日出的部队,本以为能与美军正面交火,却没想到迎来却是更加猛烈的空袭。当太阳徐徐升起之后,美军派出了更多适合白天作战的飞机执行轰炸任务,如F-16、A-10、F-111等。这些战机组成的编队铺天盖地的席卷了伊军的各处设施、阵地以及机场,打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除了派出战术轰炸机和空优战机,豪气冲天的美国空军更是使用了B-52作为导弹发射平台。在首日的空袭中,B-52作为补充火力点,发射了32枚常规导弹,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军用通信设施、输电设施和发电设施。
▲B-52远程战略轰炸机
不过伊军一开始也并非任人宰割。在首日,虽然防空系统遭到撕裂,伊军还是有可观的空军和防空导弹可供使用。在当天,伊空军以及防空部队还是做出了抵抗的。不过,因为地面引导系统大都已被摧毁,伊军的战机只能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升空作战。在完全掌握战场信息的美军面前,这一举动无异于以卵击石。现在回头看来,那些伊军飞行员义无反顾地登上战机的那一刻,足可称为悲壮了。
在凌晨时段的空袭中,美军的F-15C编队便击落了伊空军3架战机。而到22号,即第一阶段行动结束为止,伊空军一共损失了39架战机,其中有25架还未来得及升空便被摧毁。而美军仅损失14架战机,除一台自身原因坠毁之外,都为伊军地面火力所击落。可以说,伊空军夺取制空权的努力几乎毫无作用。
实际上,在第一天空袭之后,美军及其盟国便基本瘫痪了伊军的防控体系,而夺得最后的胜利基本就是个时间问题。因而,从第二周起,“沙漠风暴”行动进入第二、第三阶段:夺取科威特制空权、打击伊军的装甲部队。
经历过前一周的空袭,伊军加强了机场的防御工事,可惜,在美军超过1吨重的特制炸弹面前,这一切努力全白费了。为了避免空军被全歼,伊军做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让空军飞去伊朗避难。因而自26号起,多达80余架各型号的伊空军战机开始逃向伊朗。
即便如此,美军还是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空军迅速派出F-15和F-14前往阻截,并击落了几架米格-23。最终,伊拉克空军基本放弃了挣扎。
在长达一周的第二阶段作战中,美军基本夺取了科威特-伊拉克领空的制空权,击落了11架伊空军战机,而自身仅损失2架。与此同时,到2月28号上午为止,美空军的作战重心转向对地打击。因为此时美军已掌握了制空权,因而,他们直接派出了A-10、F-111和B-52对伊拉克军队展开全方位轰炸。除此之外,美军甚至动用了F-15E打击伊军的装甲车辆。
在没有空军的掩护之下,伊拉克的装甲部队宛若待宰的羔羊。仅在行动的第三周内,多国部队便摧毁了伊军坦克300余辆、装甲运送车约350辆、火炮200余门。而在“死亡公路”一线,伊军更是一次性损失了超过两千辆装甲车辆。到战争结束,伊军共计损失坦克3800余辆,装甲车约1400辆,火炮超过2900门。这当中大部分的损失,都来自多国部队长达42天的空袭,尤以美国空军为最。
纵观整场战争,美国空军之所以能够创下如此辉煌的战果,除了装备先进、飞行员技术过硬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信息化高。一个装备精良的士兵,如果在黑夜当中同瞎子一般什么都看不到,那他还不如一个带了夜视仪、手握短枪的普通人。
同理,一支军队装备再精良,再怎么样也敌不过耳目比它聪慧的对手,海湾战争中的美伊两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就纸面上来说,伊军的防空能力甚至能比肩北约的一些国家,但是它在实战中就如同一个瞎子一般。为何?因为信息化程度远不及美军。
为了能够获取近实时的战场动态,美军在海湾这一块小小的区域动用了几乎所有电子、光学侦查手段。从太空的光学、电磁卫星,到高空上的U-2侦察机,到E-3“望楼”空中预警机再到低空的MH-53“低空铺路者”。同时,为了完善前方的信息指挥系统,美军甚至不惜调用了当时还处在研发阶段的两架E-8A“联合星”指挥机。
而且,在开战前几日,美军便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到了伊军各个频道的雷达和无线电信号特征。因而,在行动期间,只要伊军一打开雷达,便会被美军锁定进而摧毁。在开战之后,美空军更是专门执行了“对敌防空火力压制”作战。
在这个作战当中,美军先是发射无人机,诱导伊军雷达阵地工作。在伊军雷达开机之后,美军作战飞机的雷达上,便会出现地面雷达信号。因为这些战机雷达已存入早已分析好的伊军雷达信号特征,因此只要立马发射反辐射导弹,它便会自动循着信号飞向就近的雷达天线,进而摧毁目标。
如此一来,美军便能高效的打击伊军的雷达。同时,也逼迫伊军不敢打开防空雷达,而是直接盲射防空导弹,俨然一种打到哪算哪的心态。
以上,就是对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作战的简要回顾。当我们现在在电视荧幕上看到美军战机毫无顾忌地发射导弹的时候,在它的背后,其实还有美军一套强大的信息侦查、传输系统在工作。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抑或是军迷,我们或许依旧沉迷于那些高科技武器装备当中;但是对于那个年代的解放军来说,这是一堂震慑人心的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