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公然入侵朝鲜,同时派遣其第7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挠中共解放台湾。6月30日,美国陆军第八集团军直接参加了朝鲜的地面作战。美国为使其侵略行径合法化,又于7月7日操纵联合国非法授权其指派司令官统一指挥侵朝各国军队。从此美国就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纠合指挥所谓"联合国军"公开对朝鲜进行侵略战争。
开战后,朝鲜人民军节节胜利,曾于6月底占领汉城,8月初占领了朝鲜南部90% 以上的土地和人口,迫使对方退守洛东江以东的大邱,釜山一隅。美国乘朝鲜人民军主力深入洛东江地区,后方空虚之际,于9月15日由朝鲜中部西海岸的仁川港地区登陆,截断朝鲜人民军的后方交通线,配合正面进攻,前后夹击朝鲜人民军,使朝鲜人民军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
在此紧急关头,应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要求,中国政府及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于1950年10月 8日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人民军一道奋勇抵抗美国及其走狗的侵略。
01.三次战役的胜利:遭遇战、反击战、进攻战彭德怀率部秘密跨过鸭绿江,于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突然发起第一次战役。在西线歼灭韩国第6师大部、重创美军骑兵第1师;东线志愿军阻击了美军第10军向江界的推进,向惠山镇进攻的美军第7师也被人民军阻击于丰山地区,有力地配合了西线主力作战。入朝首战,共歼敌1万5千余人,驱敌于清川江以南。
严格意义上讲,第一次战役只能算遭遇战,美军主力未受损失,并没有把"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打疼。麦克阿瑟判断中共只派出了少量志愿军象征性地出兵,随即调集重兵发起“圣诞回国总攻势”。第二次战役自“联合国军”从11月7日试探性进攻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战役部署,诱敌至预定战场,11月25日黄昏时分突然发起大规模反击,歼灭南朝鲜军第7、第8师大部及土耳其旅一部,给美军第2、第7师和陆战第1师严重打击,重创美军第25师、骑兵第1师,共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并将战线推至"三八线"南北地区,粉碎了"联合国军"迅速占领朝鲜北半部的企图,迫使其由进攻转入防御。1950年11月7—12月24日的反击战,志愿军共伤亡3万余人,取得超出预定计划的胜利,扭转了朝鲜战局,使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获得两次战役胜利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发起第三次战役,敌军全线溃退。此役,中朝军队越过三八线占领汉城、仁川,1月8日,中朝部队进抵三七线,彭德怀下令停止追击,第三次战役至此结束。战役中共歼敌1.9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南朝鲜军。中朝军队伤亡仅0.85万人。
中朝联军一连串胜利的消息,由新华社广播到全世界,两国人民走上街头,热烈欢庆。
速胜的情绪开始在两国高层、部队、民间蔓延。
02.胜利后将领的焦虑第三次战役胜利后,从各种途径得到中朝人民欢庆胜利的消息,身为中朝联军统帅的彭德怀却感到喜忧交加、寝食难安。
他对政治部的工作人员说:“新华社不应该这样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光复汉城、因为敌我力量并没起明显的变化,这次我军虽然前进了一百多公里但未能大量歼灭敌主力部队,我们是一军(陆军)对敌人三军(陆、海、空军),敌人的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放弃汉城不过是应急措施,肯定还会反攻的,目前我军并无力防守。如果敌军重占汉城,我们可怎么向祖国人民交代呢?”
这位征战多年的老将,从红军的军团长、八路军的副总指挥到解放军的野战军司令,对敌我态势有清醒的认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战场的态势没有宣传中的那么好。“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第三次战役时彭德怀果断地命令部队停止追击,历史证明是正确的战略决策。
《彭德怀自述》:“我军将敌驱至‘三七线’后,敌改变计划,从日本和国内抽调新生兵力共约四个师,又从欧洲抽调老兵补充部队,集结在洛东江的预备防线。从东线战场方面撤退之兵力,亦集结于洛东江。总之,敌军一切一切都在诱我南进攻坚,待我军疲劳,消耗殆尽,再从正面反击,从侧翼登陆截击,以断我军归路。志愿军入朝后,不到三个月,连续经过三次大战役,又值严冬,全无空军掩护,也未曾休息一天,疲劳之甚可以想见。战斗的和非战斗的减员已接近部队的半数、急需休整补充,准备再战。”
随后的进程证实了彭德怀的判断。
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诱中朝联军南进不成,改变作案方案,将其一线的作战部队增至25万余人,调整美军和南朝鲜军队的混编方式,改用美军打头阵,将兵力分为四路,采取齐头并进、稳打稳扎、各路互援、避免被歼的战术,乘中朝军队来不及补充和休整,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大规模反攻,目标是重占汉城。
03.回京陈情彭德怀对敌人的反攻并不感到意外,但敌人由溃退到反攻如此之快却出乎意料,不得不佩服敌军的后勤补给和快速集结能力。
志愿军连续经过三次大的战役尚未休整补充,粮弹供应十分困难,参与轮换作战的十九兵团未到位,第四次战役注定是一场惨烈的阻击战。
第三次战役之后,联合国政治委员会于1月11日通过了“联合国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提出有关解决朝鲜及其他远东问题的五项原则意见的报告:在朝鲜立即安排停火;停火实现以后,一切非朝鲜军队将分阶段撤出朝鲜,并以各种措施实现“联合国”在朝鲜建立统一的“政府”的决议;由英、美、苏、中四国代表讨论解决远东问题,其中包括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根据1951年1月11日“联合国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的决议,彭德怀于1月27日密电毛泽东:“为增加帝国主义内部矛盾,可否播发中朝两军拥护限期停战,人民军和志愿军从乌山、太平里、丹丘里线北撤15--30公里的消息,如同意请由北京播出。”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彭德怀提出的方案不失为一个好谋略。
翌日毛泽东复电:我军必须立即发起第四次战役,以歼灭两万至三万美李军,占领大田、安东之线以北区域为目标;我军没有补兵,弹药也不足,确有很大困难。但集中主力向原州打下去,歼灭几部分美军及四、五个南朝鲜师的力量还是有的。请你在高干会上进行说明。
彭德怀收到毛泽东复电,当即决定中朝联军停止休整。他将部队分为东、西、中三个集团,采取“西顶东放”的作战方针,经八天激烈战斗,志愿军坚守住了主要阵地,但敌人攻势猛烈,负责断后的五十军和三十八军伤亡惨重,从而被迫节节抗击,力阻敌人前进。
中朝联军第一线兵团连续作战,大量减员,而第二番轮换兵团还远在鸭绿江边,前线部队被服粮弹均未补充,很多战士赤脚作战,让前线最高指挥员彭德怀对局势和部队的处境心急如焚。他深感战场的真实状况用电报已经难以陈述,16日急电毛泽东,请求回国当面汇报,毛复电同意。
19日,彭德怀电告在东线指挥作战的邓华速回志司主持全面工作。
尾声2月20日晚,彭德怀带两名参谋、两名警卫员,乘两辆吉普车,冒着敌机的轰炸,连夜向北疾驰,21日晨到达安东,聂荣臻派来的专机已在机场等候,飞机降落在沈阳机场加油。时任东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的郭瑞乐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看到彭总很疲劳,请他在机场休息室休息一会儿,他说:‘我不累,你们别管我!’他不进休息室,既不吃饭,也不喝水,就一直站在飞机旁,等着飞机加完油,即刻向北京飞去了。”
彭德怀在北京停留了一周时间,面见毛泽东时得到了“能速胜就速胜,不能速胜就缓胜”的指导方针。
周恩来连续主持召开军委会议,做出一系列重要决定:国内部队全部轮换参战、调刚改装的空军和高炮部队保护交通线、向苏联购买几十个师的武器装备、调用国内物资大量支援前线。3月5日,斯大林电复毛泽东,同意派2个驱逐机师和两个高炮师参战,同意向中国增供6000辆汽车的合同。
彭德怀北京之行,为志愿军解决问题、减少困难、增强战斗力起到了巨大作用,为停火和谈打下了坚实基础。3月1日彭德怀离京,3月5日返回上甘岭志愿军司令部,组织指挥第四次战役。
战至3月底4月初,中朝军队全线转移至"三 八线"以北附近地区,"联合国军"再次越过"三八线"。4月15日,志愿军第3、第19兵团已经入朝,分别在伊川、铁原、平康地区和南川店、市边里、兔山地区完成集结,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也在平康、洗浦、淮阳地区完成集结。4月21日,"联合国军"被阻止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此役,中朝军队历尽艰险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历时87天,毙伤俘敌7.8万余人,中朝联军伤亡5.3万余人。中朝军队完成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也为劣势装备军队依靠一般野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积累了经验。
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共产党人彭德怀,受任于功成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伸大义于东邻,挽狂澜于既倒。世之虎将,国之干城,横刀立马,浩气长存。
@大师兄论剑为你分享战争故事,欢迎关注评论。
#抗美授朝##战争传奇##历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