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在中南海举行了两场授衔活动,第一场是授予十大开国大将军衔,第二场是授予十大开国元帅军衔。随后,在全国各地又举行开国将官和开国校官授衔仪式。
1955年大授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行授衔仪式,从此,我人民解放军的军衔等级、职级正式建立起来了。
大授衔中,我国评出了10位开国元帅、10位开国大将、55位开国上将、175位开国中将、798位开国少将,共计1048位开国将帅。当然这其中暂不包括1955年-1965年期间晋升的开国将军。
按照当时规定,全国除了大将外所有将官、校官、尉官军衔都指定专人分赴全国各地集中授予。
南京军区授衔仪式由刘伯承元帅主持成都军区、兰州军区授衔仪式由贺龙元帅主持北京军区授衔仪式由聂荣臻元帅主持沈阳军区、广州军区授衔仪式由叶剑英元帅主持武汉军区授衔仪式由李先念副总理主持本来毛主席要被授予大元帅军衔、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要被授予元帅军衔,最后都拒绝了。
不过,从被授予1048位开国将帅的祖籍分布来看,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原南方地区,甚至还出现可一个县走出了上百位开国将军,成为我军的一大特色。
后来人们就习惯于把走出开国将军较多的县定义为“将军县”,于是就形成了我国的“十大将军县”。
那么在中国一千多个县中,哪十个县被誉为“将军县”呢?哪个县走出的开国将帅最多?根据统计:
第一大将军县——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61人):
上将:6人、中将:11人、少将:44人第二大将军县——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59人):
上将:1人、中将:8人、少将:50人第三大将军县——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54人):
上将:2人、中将:5人、少将:47人第四大将军县——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52人):
上将:3人、中将:11人、少将:38人第五大将军县——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46人):
中将:13人、少将:33人第六大将军县——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41人):
中将:4人、少将:37人第七大将军县——河南省信阳市新县(40人):
上将:1人、中将:4人、少将:35人第八大将军县——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36人):
大将:1人、中将:3人、少将:32人第九大将军县——安徽省六安市(34人):
中将:1人、少将:33人第十大将军县——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30人):
上将:5人、中将:5人、少将:20人由此可以看出,湖北红安县才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将军县。仅在1955年就有61位开国将军,如果算上后来晋升的将军,红安县共有223位将军。
尤其是在61位将军中,开国上将韩先楚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开国上将陈锡联后来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开国中将秦基伟后来担任政治局委员,他们三人都成为副国级领导。
不过,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了解,湖北红安县除了有三位副国级领导之外,还诞生了两位国家主席,都是正国级领导,分别是董必武和李先念。
1886年出生的董必武和朱老总同岁,早前跟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先后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后来五四运动爆发后,信仰共产主义,参与创建武汉党小组,是我党13位创始人之一。
董必武虽然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并未上前线亲自指挥战斗,但一直作为后方解放区政府的高级领导人施政,可以说是党内德高望重的老人了,在中共创始人中,也就只有他和毛主席两人走到了建国之后,并担任国家领导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时,董必武虽然是国家副主席职务,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代理主席一职处理国务,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代理过国务院总理和国家主席的人。
另一位从红安走出来的国家主席是李先念,1909年出生的李先念,抗战时期在新四军领导抗日斗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朽功勋,是卓越的军事家,1955年授衔时本来要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的,但由于李先念已到地方任职,授衔作罢。
李先念在主政湖北后,大举措稳定湖北形势,把湖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基本都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后来调到中央后,参与领导国家经济财政工作,直到1982年被选举为国家主席。
所以,红安县一共产生了5位副国级以上的领导,可谓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