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双枪老太婆真有其人,抗日有功且扬名天下,但

时间:2020-12-03 17:20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双枪老太婆”,是小说《红岩》塑造的传奇人物,是虚构的艺术形象。但抗日战争时期,却确实有一位老太太,她的腰裙下,有两支盒子炮,能够双手同时开

“双枪老太婆”,是小说《红岩》塑造的传奇人物,是虚构的艺术形象。但抗日战争时期,却确实有一位老太太,她的腰裙下,有两支盒子炮,能够双手同时开枪,被誉为“游击队之母”,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

双枪老太婆真有其人,抗日有功且扬名天下,但是结局却很戏剧化


双枪老太婆是一个被《红岩》小说所塑造出传奇人物,被艺术化加工,使人们觉得更加神奇,她的事迹流传在大江南北。为纪念她,2005年4月30日,华蓥山一座总体高25.8米的双枪老太婆塑像落成,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对“双枪老太婆”,有如下几个版本:

1、《红岩》版:小说《红岩》中有个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后来电影《烈火中永生》中这个“双枪老太婆”一枪击毙叛徒蒲志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说中她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疯老头”华子良,为渣滓洞越狱作出了贡献。还有个快板书《劫囚车》说的也是这个双枪老太婆的故事。

  2、刘兰芳评书版《双枪老太婆》:这个故事主人公名叫陈梅溪,由于军阀害得她家破人亡,使她走上革命的道路,她和她丈夫廖云涛在华蓥山成立游击队与反动派进行斗争。后来革命失败,丈夫廖云涛牺牲,陈梅溪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后来又多次被捕,历经重重磨难,终于迎来解放。这个双枪老太婆与《红岩》版不同,没有劫狱救同志,处决莆志高等情节。

  3、电视剧版《双枪老太婆传奇》: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小说《双枪老太婆的故事》改编,由何晴、王志飞主演。

这些都是艺术形象,但是,抗日战争时期,还真有一位抗日老太太,时年已六十余,她就是赵老太太——赵洪文国。


双枪老太婆真有其人,抗日有功且扬名天下,但是结局却很戏剧化


1938年邓颖超同何香凝(前排左二)组织的中国妇女慰劳将士后援会香港分会代表合影。前排坐者右一为邓颖超,居中老夫人为赵洪文国

《邓颖超文集》中,有一幅清晰度较高的19位女性的合影和“邓颖超1938年8月在香港与何香凝组织的中国妇女为慰劳抗战将士后援会香港分会代表合影”的简单的文字说明,在这幅可谓“巾帼群英会”的老照片中,坐在前排中间,连德高望重的何香凝(前排座位左数第二)和奉中共中央长江局之命专程到香港会晤宋庆龄等人的邓颖超(前排座位右数第一)也要坐在她旁边的身穿黑色长褂的一副北方老太婆模样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她就是抗战时期大名鼎鼎的被蒋介石封为“游击队之母”的赵老太太。

赵老太太(1881—1950),女,满族,夫姓赵,本名洪文国,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抗日英雄赵侗之母,人称“赵老太”,无党无派。抗日战争时期她屡挫屡战,参与组织创建了辽南“少年铁血军”、河北“国民抗日军”、河南“太行山光复军”以及“晋察冀游击纵队”,被誉为“游击队之母”、“民族之母”,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由于她的名字“赵洪文国”,可能是谐音的缘故,史料记载其名字也有称冯文姑或冯文国的。由阿英(钱杏邨)主编的上海孤岛时期的文献性月刊《文献》,1938年10月创刊号有一篇补白性质的短文《游击队之母》,记载她早年至19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前的一些故事:冯文姑,六十七岁了(笔误,应该是五十七岁)。在她的银发之下,满脸是粗又深的皱纹,就像她在满洲曾经锄犁过的大地一样。当日本夺取了满洲之后,他们抢去了她丈夫的土地。因此她的丈夫和她自己,她的儿子赵侗和别的八个女儿,便在饥荒中,而就是这饥饿,把他们对日寇的憎恨燃烧起来,促使他们行动。于是,他们组成了“义勇军”。

年轻的赵侗做了游击队的领袖,并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因为日本人不断跟追他们,于是他们移到晋察冀边境的蔚县去,但赵侗没有走,仍然继续战斗。移到蔚县去的人们,在当地种起田来,冯文姑私心以为毕竟可以过和平的日子了。但她在刚刚收获了三次,日本的兵马又打了过来。这样,她又被迫放弃了他们的田地。

接着,冯文姑召集了家庭会议。她告诉他们,日本鬼子一天不赶出去,不论是谁,永远不能过和平的日子。她问她的丈夫,除开他和她这两条老命外,还有什么别的足以损失的东西?她又向她的女孩们诉说,使她们回想在吉林打游击过的日子。最后又说到赵侗,因此大家决定加到赵侗的部队去。

冯文姑是一个极有能耐的组织者。她由一村到一村告诉农民们:吉林的苦情是怎样的,日本是怎样来的,来后的情形是怎样的,以及她的儿子是怎样跟日本人战斗的。

“要是不把日本兵赶出中国,”她告诉他们说,“世上永远没有和平的日子。”随后,他们便跟她到赵侗那里去,跟北平的学生、门头沟的矿工,和二十九路军的士兵们排在一起。

在她的腰裙下,有两支盒子炮,能够双手同时开枪,而且百发百中,但外表看却绝对有隐蔽性。有一次,她在一个村庄里,那时候,日军快要到了。眼见寡不敌众,她只好蹲在路旁,把盒子炮藏在腰裙下,走过的日军用脚踢她,这样的“老太婆”,日军是不想要的。就连那些农民开始也看不起她。那天在晋北的一个村庄里,她劝促群众抵抗日军,那些农民以为她只是一个瞎吹牛皮的老太婆。

“你懂得什么打仗,你这老太婆?”他们冷嘲她说。

冯文姑没有争辩的工夫。那时候天已暮垂,她叫农民们跟着,他们走到镇外,直到他们看见,在一座小山旁,斜阳的微光,描衬出一队巡骑队,三个骑马的日本哨兵。她一句话也不说,从腰裙下抽出那两支盒子炮,瞄准后就放射。两个日军登时仆倒下来,第三个逃走了。就这样,那镇上的两百多个农民,就到她儿子的部队里战斗着。

她为着给赵侗游击队募捐,坐难民车到了汉口,汉口使她增加了见识。“是的,他们全晓得中国为什么要抗日,用不着人家再告诉他们。但在农村里,却有许多人还不晓得这些,诸位为什么不到乡村去,把这些告诉农民们,反而在这怪舒服的房子里,像鹦鹉一样的瓦拉瓦拉着呢?”她在汉口这样吼了起来。

赵老太太指挥制服混杂的队伍到第二监狱,说日本大使来了,要把犯人执行死刑。守卫的日本兵被赵老太太的队伍缴了械,救出500多囚徒,全参加了游击队。陶行知有诗曰:“说起赵老太,无人不崇拜。”

她接受南洋侨胞电请出国宣传,在港粤受到盛大的欢迎。

由于赵老太太知名度高和影响大,各报记者都对她进行追踪和采访。1938年秋,《立报》、《星岛日报》、《救亡日报》等战时传媒纷纷报道有关她的消息。1938年的香港《立报》连载吴青采写的长篇文章《记赵老太太》,记录她和儿子赵侗在卢沟桥事变后如何在北平城里运送武器到城外的游击队、与汉奸斗争、击落日寇飞机、打监狱救人并扩大队伍、开粮仓贩济穷人等近乎天方夜谭的故事。

例如,北平陷落,赵老太太用了两个计策将一百多人马秘密逃出城外,集合到一个庙子里。当时北平的流氓被日寇雇用了,经常在街头闲逛。她叫手下人学着流氓的样子,穿小褂裤,将长衫搭在肩上,小褂的纽扣上下错位,居然得以混出城外。同她亲自出马并雇两个老太太,每人带十几人出城,敌人盘问,就说都是自己的子侄。至于武器,几个老太太和年轻人一般都裹在行李卷里。一次,出城后由于有些紧张,年轻人跑得快,将提着一箱子武器的赵老太太等三个老人抛在后面,使之遇到险情。伪警察追了过来,问坐在箱子上的赵老太太是干啥的,她说是逃难的。“何必这样跑?”“城里都给日本人占了,我害怕,为什么不跑?”“上哪儿去?”“我们乡下老太婆,也不认得路,哪儿没有日本兵,我就上哪儿去。你问我们做什么?”“我对你们有点疑心。”“几个逃难的老太婆有什么可疑心的!你若要东西,我们的箱子包裹可以送给你。”伪警看不出有什么不妥当的,只好走开了,赵老太太从容镇定,而另外那两个老太婆却被吓得一身冷汗来了。伪警走远了,她们才提起箱子慢慢到那庙子集合。

又如,战乱中,赵老太太指挥一队便装和制服混杂的队伍,来到德胜门外的第二监狱外,里面关押着一批将要杀的囚徒,门口有许多日本兵看守。穿制服的人上前叫门,说日本大使来了,要看犯人,以便执行死刑。看守一开门,着便装的一拥而进,大声呼喊并开枪;里面的500多囚徒也跟着声震天地和大力砸门。守卫的日本兵全吓呆了,措手不及,不曾交战,立刻被赵老太太的队伍缴了械。于是所有的监仓统统打开,囚徒全部获释。另外还得到几挺机关枪、十几支手枪和步枪。当夜,在将囚徒身穿的白色囚衣换掉后,由赵侗召集他们谈话,问他们愿意干什么,愿意回家或愿意跟着队伍都行。500多人一致表示要入游击队。两天后,赵侗向他的母亲报告说,新加入的同志,都想拜见您并向您道谢。赵老太太觉得,自己工作多而且重要,不想让过多人认识她,万一这500多人里面,有人干不长,那反而坏事了。所以,她让儿子通知大伙不必来了,大家齐心协力好好干就是了。


双枪老太婆真有其人,抗日有功且扬名天下,但是结局却很戏剧化


同年9月,赵老太太从武汉南下香港、广州进行抗战宣传和募捐,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高度推崇。本文开头介绍的那幅照片就是一个例证。照片中的黄定慧(前排座位左数第一,她原名黄慕兰,是一位可圈可点的奇女子)回忆,她到跑马地摩利臣山道何香凝寓所拜访赵老太太。接着又一连数天,陪老人家到各妇女团体、救亡团体,还有“兵灾会”、“基督教青年会”等到处演讲和募捐。老太太满口东北话,香港人听不懂,黄定慧就帮助译成广东话;何东爵士的女公子在半岛酒店为老太太举行招待会,黄定慧替她答记者问。

9月2日,在香港四妇女团体联合欢迎赵老太太的的集会上,刚从欧美宣传抗日回到香港的陶行知,以及邓颖超、黄定慧、李汉魂夫人吴菊芳和香港各界名流出席。何香凝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今日各界举行此欢迎会,得蒙赵老太太、陶行知、李汉魂夫人、邓颖超各位参加,非常荣幸。赵老太太过去在华北组织义勇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其光荣过程,大家想必明白……现在失陷区内,同胞已受尽痛苦与耻辱,全国上下,应齐心一致,向侵略者报之以打击。”赵老太太讲述她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的抗日,包括1935年7月被日寇俘虏经过,绘声绘色,十分生动和感人,博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陶行知听后,非常激动地写下了一首当时流传很广的打油诗《送给赵老太太》:

“东洋出妖怪,中国出老太。老太捉妖怪,妖怪都吓坏。老太有儿子,名字叫赵侗。一身都是胆,复活赵子龙。老太有孙儿,名字叫赵伟。少年知报国,精忠比岳飞。好比一棵树,安根在东北。妖怪咬树根,树儿活不得。说起赵老太,无人不崇拜。生长在岫岩,与朝鲜交界。眼看众同胞,受尽妖怪害。组织义勇军,动员休妖怪。母子与孙儿,同军见三代。远近齐响应,三军都拥戴。军队大家庭,英勇而相爱。高粱为城堡,锄头是军械。兵器虽不足,百战不能败。老太没有粮,民众送饭来。老太没有枪,妖怪送枪来。钻进妖怪肚,妖怪摇脑袋。截断妖怪路,一块又一块。最后大目的,赶妖出东海。自由而平等,中华万万载。老太有名言,圣人不能外。别死在床上,战死才痛快。堂堂男子汉,富贵少奶奶。要想中国好,学学赵老太。”

1939年元旦,陶行知还写了《新年小诗》:“除夕除了新秦桧,拜年要拜赵老太。可喜溢屏成国屏,投出金镯捉妖怪。”新秦桧指汪精卫;溢屏,指九龙儿童书院的八岁小朋友李溢屏,向母亲要来一双金手镯,献金抗日救国。

关于赵老太太在广州的情况,从《救亡日报》1938年9月14日发表该报女记者高灏采写的通讯《欢迎游击队之母》可见一斑。9月13日下午,赵老太太由港乘泰山轮抵省,她站在轮船甲板栏杆边,不断向冒雨前来欢迎的广州市各妇女团体、文化团体、劳工训练班的代表摇手。在歌声和口号声,欢迎的人群冲开外国水手的阻拦,争着上船与赵老太太握手。国民党省书记长谌小岑、第四战区政治部主任李煦寰等也赶来欢迎她,与她合影留念,向她表达无限的敬意。随后,大家拥着她往长堤女青年会休息。赵老太太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看过去已有七十多岁,脸上刻出深皱的脸纹,头发也非常的稀少了,穿着一套黑衣服,完全一个北方农村型的朴素老太婆,态度显得非常和蔼慈祥,但她有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睛。”

记者高灏和几个代表陪同赵老太太上楼休息,不料她毫无倦意,只是坐在床沿上,与高灏谈起话来。“她虽是一个没有教育的老太太,但讲话很流利,很有组织次序。‘我从汉口、香港以及此次到了广州,各处青年男女的爱国热情,太使我感动了,我觉得中国有希望,不用怕日本。’”“接着她讲南来的任务一是为了报告游击队作战的真情,使在后方的政府民众清楚了解,勿受汉奸等造谣的蒙蔽;二是为了沟通游击队战士和人民,加强团结;三是为了请求政府以及富者有地位者予艰苦作战的游击队以援助。”她也说:“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但是切切实实地援助游击队,还赶不上开会欢迎我来得热烈。”大家回答说:“广东的民众以及政府,正明白赵老太太此来的使命之伟大,我们当竭尽力量来完成以下几件事:学习赵老太太的伟大精神,切实推动政府及动员民众给游击队以物质援助。”

在欢迎茶会上,妇女界代表也表示:“决不要使这位老太太感到欢迎热烈于援助。”果然在当晚的哥伦布餐厅的欢迎公宴上,各界名流纷纷捐款。

赵老太太和赵侗将军一家,由组建的少年铁血军开始,毁家纾难,由北退南,前仆后继,历经13年的血与火,直至抗战胜利,赵氏家族为国捐躯30余人。蒋夫人宋美龄称赵老太太为“全国妇女之楷模”、“民族的母亲”

1932年春,“九一八”事变后,赵侗由北平回故乡组织抗日义勇军。

1933年,白君实、刘壮飞等来到赵家,在赵老太太和二儿子赵连俊的帮助下,组建抗日“别动队”,后改组为“少年铁血军”。赵老太太负责购买保存枪支弹药,安排铁血军的重要军事会议,收集日伪情报等等。很快,队伍发展到基本部队500名,被当地百姓称为学生军,“用黑铁赤血之精神,采全民革命之手段,收复东北,振兴中国”。


双枪老太婆真有其人,抗日有功且扬名天下,但是结局却很戏剧化


1934年8月,日寇突袭赵家堡子,将赵老太太一家六口抓进监牢,株连的赵氏家族和乡亲300多人。赵老太太始终坚贞不屈。关东军司令部拟秘密执行死刑。临刑前赵老太太在铁血军的配合下机智假释出狱,并解救出株连的乡亲。随后赵老太太携年迈丈夫及年幼子女潜往北平,在东北救国会的帮助下,筹集军火,联络抗日义士,支援少年铁血军。

1935年12月,铁血军由辽南一隅,渐次发展到辽东、热河各地,队伍发展到11个方面军11000勇士。赵侗以铁血军领导人为班底,成立了中国第一民众抗日自救政府“辽南临时政府”,公选铁血军总司令赵侗兼任政府总裁。概略计算,辽南少年铁血军各路连年大小战役300余次,杀敌在4000余,俘日伪军警2000余名。

1937年1月,日寇准备进犯热河,侵占河北,赵老太太与赵侗决定在北平组织武装起义,抗击日寇。义举得到杜月笙、史笙赓、沈鸿烈、马占山、张学良诸位先生的热心捐助,以及东北救亡总会的支持。

1937年7月20日,赵老太太与赵侗和战友24人在北平临时寓所焚香发誓,而后分两路于深夜出城,在城郊西南白羊城起义,组织建立“华北国民抗日军”。打响了华北民众抗日的第一枪,攻破北平第二模范监狱,解救包括著名共产党领导人在内的千余名犯人,在全国首次击落日机一架,激起国内外震动。队伍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基本部队有9个支队,外围6个支队的游击队伍,分别驻防在平郊、灵源、怀涞、热河等地,总共计25000人左右。当年12月,八路军彭德怀副总司令亲自书信,邀请赵侗率领的国民抗日军共同合作。八路军晋察冀独立团团长杨成武与之联系,聂荣臻亲自迎接,国民抗日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五支队,赵侗任支队总司令。并率部与日寇展开龙泉关阻击战、二道河伏击战、五月大出击、七七大出击、袭击石景山电厂等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37年9月,赵老太太南下武汉,一面宣传抗战,争取后方各界给予军火支援,一面率领东北青年和两个女儿去河南太行山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筹建抗日光复军。

国民政府为表彰赵老太太为创建抗日游击队做出的贡献,尊她为“游击队之母”。一些报刊撰文说,蒋介石与腰插双枪的赵老太太合影留念,并且结拜为兄妹。蒋夫人宋美龄在三八年妇女节发表文章,称赵老太太为“全国妇女之楷模”“民族的母亲”,把她比作孟母、岳母。宋庆龄、何香凝、宋霭龄、朱光珍、史良等妇女界名流也纷纷题词赞赵老太太为:“女中模范。”“母教救国。”“求中华民族解放大道自由平等地位,赵老太太顽强抗敌的精神做领导先锋。”

冯玉祥将军与赵老太太成为挚友,赞她是“女中豪杰”,“句句英雄话,愧死男儿汉”。

1939年1月,蒋介石邀请赵老太太和赵侗到战时首府重庆,一时间重庆市万人空巷,欢迎场面空前热烈。

1939年3月,赵氏母子二人与东北抗战的老战友再次招募选拔东北爱国知识青年,组织晋察冀游击纵队。赵侗被国府任为总司令,少将军衔,再度率领干部队伍200人分两批由重庆赴黄河再度北上,计划与河北、辽南抗日军旧部会合,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

1939年12月下旬至1940年1月间,赵侗率部北进于河北新富、灵寿两县交界处的陈庄,突遭偷袭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国府追授中将军衔。同时牺牲的还有赵老太太的三女儿赵理智,年仅20岁,她曾在抗日战场上死里逃生,被誉为少年巾帼英雄,轰动武汉三镇。

1943年3月,赵老太太与东北同乡国民党中将王达,向国府申请批准挑选部分智勇双全、熟悉游击战术的得力干部,深入湖北武汉一带的敌人心脏,使敌人腹背受敌,牵制业已攻到贵州独山,进而围困四川的日寇主力部队。赵老太太再次将自己的子女送往敌后战场。

1945年,8月14日,抗战胜利的前一天,赵老太太的丈夫客死异乡。尔后,赵老太太主动辞去国府军政两部和妇女指导委员会等职务,解甲归田,返北平隐居。

赵老太太和赵侗将军一家,由组建的少年铁血军开始,毁家纾难,由北退南,屡挫屡战,前仆后继,历经13年的血与火,直至抗战胜利,赵氏家族为国捐躯30余人。

忘恩负义的赵老太,受蒋介石利用,在她为匪作乱的10多天里,杀害我武工队员和群众200多人。川西军区军法处判处赵洪文国死刑。赵老太太从“游击队之母”到“匪首”,书写了一个村妇悲剧的人生

1949年4月,赵老太太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蒋介石委托,组织冀热辽边区游击第二路绥靖纵队,四子赵连中任总司令,驻足重庆,以“总统府留守”自任。策划“反征粮”暴动,提出“赶走共产党,三年不纳粮”等口号,建立大陆游击区,抵抗进川的解放军,阻止国民党十六兵团起义,枪杀解放军谈判代表,围攻占领川西的温江、崇庆、郫县、金堂、新都及川东的秀山等多座县城。


双枪老太婆真有其人,抗日有功且扬名天下,但是结局却很戏剧化


1949年11月25日,离重庆解放还有5天,重庆上清寺赵公馆宽敞的会客厅里一位鬓发染霜,脚裹绑腿,腰系宽大武装带的老太婆,正挺着厚实的腰板,双手撮土焚香,恭敬地祭奠着那位作古千年的关公。

“老英雄步履稳健,忠勇之气溢于容颜,实乃党国之幸事。”屈尊降贵造访赵公馆的蒋经国手捧一纸”委任状”,激动地赞叹道。

被蒋经国唤作“老英雄”的那位两鬓衰白的便是“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

1938年春,赵老太的长子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俘,日本鬼子将其残酷杀害并枭首示众,这更激起她的国仇家恨,抗战之志益坚,在太行山青杠岭战斗中大获全胜,击毙日本分队长三浦和尉以下官兵33人,伤俘伪军警察22人。《大公报》报道了赵老太伏击日军这振奋国人的消息,美国的《纽约时报》和日本国内报纸也播了电稿。随即,以她次子赵侗命名的“赵侗抗日游击队”被我晋察冀军区改编为第一支队,赵老太任副司令兼参谋长,当时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曾接见和赞扬赵老太。在我晋察冀军区的领导和有力配合下,这支队伍设伏打点,痛击日寇,战功卓著,赵老太也名噪一时,世人誉之为“双枪老太婆”。

1940年春,她作为抗日英雄,受到蒋介石的接见,蒋介石与她合影留念,亲书“游击之母”赠予她,当时中共驻重庆代表董必武为此亲到现场祝贺,厚勉有加。后来,蒋介石为拉拢她,诱之以利,封她为“冀辽边区第二路绥靖总指挥部”中将总指挥。赵老太感激涕零,更是死心踏地追随蒋氏左右;“共产党究折腾个啥名堂?咱可别再埋汰自个儿了,对不?赶走了小日本,将来的天下终归是国军的?对不?”

忘恩负义的赵老太,亲自拉出一支反动武装。蒋经国少主亲来传书,捧着一张委任状正色道:“现在宣读委任状。”赵洪文国满脸堆欢,甚是得意,“咔喳”一声,双脚一靠,挺直了腰板。

“兹委任赵洪文国为西南反共游击队第二路绥靖司令,希贵司令奋起抗日精神,发扬游击经验,扩充川滇黔反共军从,复兴中华,树立新功。”

赵洪文国接过委任状,说道:“请转告委座,承蒙拾举,还记得我这把老骨头!咱双枪老太婆一定为党国尽忠尽力,请委座放心。”

当日,她便带着两个儿子,女婿,连同一些心腹,怀揣委任状,领了蒋介石亲赠的大批弹药踏上川西平原,准备配合蒋介石搞好成都会战。

此时,解放军十八兵团兵锋已直逼成都,二野已解放了川东川南,四川省解放在即。眼见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赵老太婆叹息:“这咋弄的?不成不成!国军连小日本都顶住了,咋就干不过共军么,对不?”她未死心,仍希望自己和国民党能东山再起。

解放军入川先头部队,念其抗战功绩,多次派人劝她明辨是非,回到人民行列。然而她死心塌地,孤行己见,甘愿做一个大匪首。同年底,赵老太太率部到正准备通电起义的国民党十六兵团的驻地什郁县,策动少数顽固分子叛变,杀害解放军收编代表列潞平和陈文高。但是兵团的多数官兵并没有跟她走。解放军西南军区又派出李克夫、傅传作深入该兵团,向官兵们宣讲形势与政策,还冒险会晤赵老太太,希望她不辜负当年声誉和人民意愿,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无奈她依然执迷不悟,说什么“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蒋委员长”。十六兵团被解放军收编后,她只好逃进深山老林。

赵老太狐行鼠伏,窜到什邢县三河乡红白场一带,受到当地有名的袍哥舵把子、地霸头目马举林的欢迎。此时,什邡县宣布和平解放,也成立了“解放委员会”,马举林当了委员,干着乡长,但何去何从,他感到茫然不安。赵老太的到来,令他大喜过望,等看到10支手枪外加一挺机关枪的“厚礼”更是喜上加喜;赵老太看出马举林的不安,说:“我走南闯北几十年,和小日本打过交道,和国军打过交道?和共产党也打过交道,对不?比较起来,还是国民党好,像你马乡长这号人,属于封建剥削阶级,先给你糖吃着,过不久,就……”说着,赵老太做了个开枪姿势,马举林被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只说一切听从赵老太的吩咐。就这样,她在三河乡潜伏下来,

1950年2月9日,四川什邱三河乡的三圣宫,赵老太腰缠牛皮带,腰别两把驳壳枪,腿打绑腿,尖细的声音喊着:“大伙别怕,咱老太婆70岁的人了,拼了这把老骨头,照样能打出过去的威风,趁共产党立足不稳加紧干,迎蒋总统回成都,给大家封官晋爵!”说着,她拔出双枪,手起枪落,打落了远处树枝上的两只斑鸠,广场上一时群魔乱舞,一些匪首纷纷投其门下;赵老太洋洋得意,让儿子女婿捧着蒋介石的委任状,叼着旱烟袋,对各路鼠窜而至的地霸惯匪封官许愿,发号施令,居然纠集了4000多乌合之众,围攻袭击解放军征粮队员、武工队员和零星执勤分队。

正式扯出黑幡的第二天,赵老太就将三河乡20多名农会干部和工作人员杀害,黄瓜店张保民不愿做匪徒也惨遭屠杀,其女儿被匪徒奸污后乱刀砍死,尤其令人发指的是,赵老太亲自指挥匪徒活埋10多名征粮队员,据统计,赵老太为匪作乱的10多天里,杀害武工队员和群众200多人,烧毁房屋300多间,抢走耕牛200多头,老百姓的粮食被洗劫一空。当她得知解放军五三七团已赴金堂剿匪时,即带着儿子、女婿纠合数万匪徒包围什邡县城,城内我军只有一个营和两个县中队的兵力,就地坚守,用轻重机枪织出一道火力网,打得土匪鬼哭狼嚎,赵老太在后“压阵”,几次命令强攻,除陈尸遍野外,一无所获。随后,她借用抗战期间地道战的经验,妄图用当年打击日本的方法来对付今天的解放军。这时,川西军区火速派五五四团来增援,赵老太只得不甘心地撤退。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夜半,赵老太刚回到三河乡红庙志,还未来得及跳下滑竿,突然,轰!轰!两发炮弹落入匪队。“不好啦!共军追上来了!”赵老太和2000余匪徒像无头苍蝇,落荒而逃,到第二天下午,饥肠辘漉的赵老太来到绵竹县大石坝一带山区。4月初,解放军五三七团一营回师剿匪。当地群众纷纷给解放军带路追击残匪;4月15日拂晓,解放军兵分两路,李佐营长黄昏时分追击到红庙场,群众报告说:“匪司令部就住在红庙场村南头的一座大庙里。”李营长“老虎掏心”,直接攻击匪司令部。

当夜12点,部队直捣匪巢,十几分钟便解决了战斗,歼匪1130多人。“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妆扮成农妇,乘混乱之际,潜藏在附近一农家,这家户主叫余富华,老实巴脚,吓得直哆嗦,他刚过门的新媳妇王翠兰却从容镇定,假装诚惶诚恐,稳定她,却秘密地派人报告给解放军。一连长何建基带五名战士迅速赶到,在阁楼上一个竹夹壁中发现了盖着被子的老太婆,何建基走过去,大喝一声:“赵洪文国,你敢装蒜?把她抓起来!”赵老太见已败露,叹道:“我服输!民国气数已尽啦!”俯首就擒。

1950年7月16日,川西军区军法处判处赵洪文国死刑。

周恩来曾为之说情,免其死罪,但西南军区军法处仍判处其死刑,赵洪文国时年已70岁。抗日战争幸存的四子赵连中亦被处决,时年仅25岁,他的妻子和孩子由毛泽东亲笔批示才予以释放。

一代风云人物,巾帼英雄,最终成了蒋介石的牺牲品,人民的罪人。赵老太太从“游击队之母”到“匪首”,书写了一个村妇的悲剧人生。

(参考资料《抗战英雄故事》、《双枪老太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