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饮食文化的国家,可以说是把能吃的东西,都换着做法吃了一遍。这不仅仅包括土生土长的食物,也包括一些外来物种。提到外来物种,就不得不提小龙虾和“清道夫”。小龙虾从刚开始被人们视为破坏生态环境的“杀手”被人们唾弃到变成如今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深受人们喜爱,可以说是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而“清道夫”却从刚开始深受大众喜爱变成如今的无人问津。可以说是比小龙虾还命苦。
“清道夫”,学名下口鲶。最早是被我国作为观赏类的鱼引进的,一是因为其适应能力非常厉害,而且有着品种多、观赏性强、容易养这三大特性,对于容易把鱼养死的人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二是其什么都吃,可以说是来者不拒,而且它还能把鱼缸里的残渣和脏东西也顺带清理掉,故获得了“清道夫”、“吸盘鱼”等称号。所以一度受到人们的青睐。
那这么多好处的“清道夫”为什么变成现在无人问津呢?
原来它好的特性也正是它的致命缺陷所在。它适应能力强,所以到哪都容易生存,且有着十分坚硬的外壳,又是外来物种,可以说基本没有天敌,所以可以随心所欲的繁殖。另外一点致命缺陷就出现在它啥都吃上,它不仅仅是能够清理污秽,它也能吃掉其他鱼类的鱼卵。所以其的泛滥一度给全国各大水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当然,人们肯定不能任由其破坏下去。所以有的吃货就开始研究“清道夫”鱼的做法,毕竟有小龙虾这个外来物种作为先例,“清道夫”如果能够作为美食出现在人们眼中,也应该很受欢迎,还顺带解决了生态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清道夫”全身上下都是坚硬的骨骼,可食用的部分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不仅如此,由于“清道夫”常年吃垃圾,所以其体内寄生虫数量多到令人发指,仅有的能吃的部分肉质口感粗糙且腥味难以掩盖。这让人们难以接受。毕竟谁愿意吃这又难吃还容易得病的东西呢?所以说连吃货们都开始放弃的时候,“清道夫”就开始变得无人问津了。
有的小伙伴肯定会很好奇,既然没有吃掉,那也没有解决“清道夫”泛滥成灾的问题呀,而且外来物种没有天敌,应该还是有很多才对,“清道夫”都去哪了呢?总不可能凭空消失了吧?
现在“清道夫”的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具有观赏价值的,就作为观赏鱼卖出去,混养也不会伤害其他鱼类,还能清理鱼缸,一举多得;二是将其打碎,经过发酵后变成饲料或肥料,喂给猪或者其他牲畜吃,可以说下场挺悲催的了。经过处理过后的“清道夫”,也不会残留那难闻的鱼腥味,且还富有蛋白质和钙,效果还挺好。
小编觉得,“清道夫”身为外来物种,如今沦落到被牲畜作为饲料,也是挺惨的了,比小龙虾命苦的多。只能说能够挡住吃货步伐的东西不多,“清道夫”算一个,当然也没好日子过。当然啦,喜欢养鱼的朋友建议买一只“清道夫”放到鱼缸里,清理效果会超过你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