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君 三剑客
文/ 剑客秦
不耍滑头,不绕弯子。
胃,你准备好了吗?
一般地区一类灶32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西部某五线城市,物价水平处于全国的中等。
某机关单位后门专供机关职工吃饭的小馆子有自助餐。
七八个菜,荤素搭配,有米饭,有汤,自己打。
想吃多少打多少。
荤菜中分量最重的是粉蒸肉。
还有小炒。
多少钱?
每餐15元!
在这里吃饭的人,打菜时有两个特点:
一是,肥肉不太受欢迎,即便是吃,也是象征性的打两片。
二是,油太重的不太受欢迎。打菜时会故意把油沥掉!
那就是,地方的饭馆要付房租,要付工人工资,还有赚钱。
相比如而言,部队32元的伙食费,不低了!
生于80年代,30多年以来,最为深刻的记忆就是关于吃。
小时候,能吃饱肚子,但没有肉吃。
当兵之前,能美美的吃一顿肉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印象中,在我们的伙伴里,很少有挑食的。
如果有的话,都是不愿意吃土豆、红薯或玉米等粗粮。
我不喜欢喝粥就是因为小时候喝得太多。
与那些为了吃饭肚子而参加革命的前辈相比。
我参军以后,吃依然是一个问题。
每天7.8元的伙食费,能够保证中午和晚上有肉,但却不能保证管够。
而且,晚上经常是包子、花卷或面条之内,没有硬菜。
实际上,有肉菜的时候,只有中午一顿。
那些年,最盼望的是每周六晚上的加餐。
记得,周六加餐的招牌硬菜是:两斤左右的糖醋鲤鱼一条,3斤左右的烧鸡一只,葱爆羊肉一盘,有时候有猪蹄,有时候没有,还有什么菜,不太能记得了。
再加上三瓶啤酒,一个桌6个人,人均半瓶。
不知道为什么,老兵们似乎都不太爱喝酒。
几乎都是象征性的喝一点,然后都给了新兵。
经常会剩下一些,被倒掉。
这样的伙食大概持续了一年左右,后来酒没有了,菜的质量也大幅下滑。
说到这里,一定要吐槽一下新兵连的伙食。
整个新兵连,几乎吃的都是白菜炖粉条、胡萝卜,有时候是大肉,有时候是鸡。
一个班10个新兵,打一盆子,由小值日分到每个人的搪瓷碗里。
上桌第一件事就是扒一下碗里有无肉?
如果没有肉,就是有骨头也很开心……
那个时候,我能一口气吃掉一只3斤重的烧鸡。
哦,对了。
记得那时,各级提得最多的就是两个“DAN”!
一个是关于训练。
每个士兵,每年要投一颗手榴弹。
一个是关于伙食。
一个士兵,每天早上要保证一个鸡蛋。
据说,当时还是一位时任军委领导专门要求的。
事实上,这个在当时提了很多年,都没有落实好。
那时实行连办伙,有的连队落实了,有的连队没落实,还有的连队玩花样,一桌整盘炒鸡蛋。
机关如果下来检查,就说战士们不爱吃煮鸡蛋……
回过头来想一想,那些年,大家都吐槽,除了管理上的问题外,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经费。
由于历史的局限,基层经费有限,而花钱的地方又多,大多数的时候,营连只能把手伸向那点伙食费。
在不算特别漫长的军旅中,有一次被旅首长骂的经历至今仍然忘不了。
那年部队外出参加演习。
到达驻地后,我们把帐篷搭在了一处河滩上。
由于河滩太平,一下雨,帐篷里面就进水。
旅里就安排人买来了红砖,让我们铺在帐篷里。
那天,我正在铺砖的时候,一不小心把一块砖弄断了。
正好被旅领导看到。
“小伙子,你长眼睛没有,这一块砖两毛多,都是从你们嘴巴里抠出来的……”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基层的伙食费,不是专门拿来吃的。
当然,后来一些连队动不动就结余几十万的家底费,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么多年以来,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伙食真正一步一步的好起来,应该是在十八大以后。
在此,还要提一句,在那些年,各级还特别流行“首长吃碰饭”。
现在去翻以前军媒的稿子,很多类似的新闻。
那时,既希望首长到连队吃碰饭,因为来吃的那一顿,伙食肯定会很好。
但也不希望来,因为吃了一顿好的后,接下来几天,油水就会比平时少一些……
十八大以后,不知道从哪一天起,伙食突然一下子就好起来了。
记得有一天,炊事员突然端上来一大盆白水煮虾。
还经常有牛肉、羊肉,餐后还有时鲜的水果,早上也能吃到面包、喝到牛奶了,主食也有得选了,等等。
更突出的一个细节是,早上餐盆里经常会发现没有人吃的煮鸡蛋……
就连以前,最爱煮鸡蛋,一口气能吃5个的战友,也对煮鸡蛋失去了兴趣。
而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部队也开始了体重管理。
有了胖子集训队和与体型体重有关的一系列要求。
搞得一些体型超标的战友很头疼!
以前,听说某外军的餐厅里,每一个菜都标明了热量,提醒官兵要保持营养的均衡……
我军也真正从吃饱吃好到吃出战斗力的巨大转变!
写到这里,也想给各位战友提个醒:
伙食费涨了,是一件好事情,但千万要悠着一点,别让自己超了重,要知道减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另外,也要明白一个常识,搞好伙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涉及到炊事人才的培养,等等方方面面,很考手艺。
希望各级能够把军委对官兵们的关心落到实处,把这件好事情真正办好!
让大家多一点满意,少一点吐槽。
让这次伙食费涨到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