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1日,我所在的31师攻下者阴山第二天,我奉命带二连、三连及82无坐炮连三排攻打越军江利公安屯(注:江利公安屯又称105公安屯,作者时任31师92团一营副教导员)。
炮火急袭停下来,我带通信员紧随二连之后,超过团长规定的指挥位置继续推进200多米,进攻分队的动作更清晰了。本想再前出一段,岂料下面突然扫来一排子弹,身边土坎被打得噗噗乱响,王顺候急忙拉我卧倒在土坎后,王家华指挥三个班架炮,向开枪的方向连续发射。看不清命中几发,我也不指望这几炮能打掉所有火力点,无非是压制一下对方的气焰而已。
不能再往前了,团长的眼睛肯定紧盯着。这地方也有两块黑石头,距离进攻分队仅百米,不用望远镜就能把步兵动作尽收眼底,比老胡指定的位置一点不差。
公安屯的守敌不含糊,我军炮火刚停,碉堡和围墙射击孔的机枪一齐朝二连的展开方向扫去。我知道,用不着发令,张文浩的两门无坐炮该上场了。
果然,三个携带无坐炮的战士冲上去,我举起望远镜,三个炮手被炮架遮挡看不清是谁,娴熟的战术动作说明肯定不是新兵。三个人接近火力点迅速架炮,连续向两座碉堡发射四五颗破甲弹。我相信无坐炮连的老兵,几十米距离架炮射击,肯定百发百中。
“王家华,机动到前面的冲沟用炮,火力支援右翼!”
我话音刚落,王家华迫不及待地带弟兄们向右下方冲去,在距我三四十米处的冲沟沿架炮发射,我和通信员王顺侯紧随其后。
火力点刚被打掉,十几个战士已冲进院里。很明显,二连用的是“小群多路、向心攻击”战术。
所谓“小群多路、向心攻击”,是指以班组为战斗单位,从不同角度向敌人一个“点”实施多路攻击。“小群多路”战法并非新发明,早在抗美援朝时就有人提出来,我们只是针对1979年的作战情况进行了总结,感到“小群多路”的确适应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对付游击战法见长的敌手效果更佳。1980年,军事科学院的《军事学术》杂志还专题论述过自卫还击战中的“小群多路”。不过在实战中,这“小群多路”何时展开却大有讲究,过早会分散力量,晚了又可能失掉战机。
二连展开“小群多路”的时机恰到好处。院墙被破甲弹炸开几处豁口,连队主力进院后迅速分散搜剿,所有火力集中指向中心洞口。
我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二连的动作,见冲在前边的战士没敢贸然接近,眼瞅着大股敌人钻进山洞。
好在刘明远早有准备,下山之前就吩咐带足炸药。钻洞的越军被几个炸药包闷在里面,即使另有出口,后挤进去的也跑不多远。
洞里的敌人究竟炸死多少?不得而知!谁也没有闲工夫统计,我们上报的战果只说“公安屯表面阵地留下19具尸体,其中一个大尉军官”。我暗自揣摩:这家伙不是营长也是营副!有一点可以肯定,连级单位的公安屯不可能有大尉军官,这家伙无疑是从者阴山哪个高地溜下来的,亦或是877团新上来的援军指挥官。
正如参谋长所言,公安屯的围墙足有半米厚。不过,再坚固的工事岂能抗住无坐炮的破甲弹?半小时前还嚣张一时的帽盔兵,没几分钟就到了另一个世界。在乱七八糟的尸体中,还有个整场战斗中唯一见到的女兵。
耿德谦边数洞口附近的尸体边嚷嚷:“这群鸟兵,知道女士优先不?往洞里挤的时候怎么也不谦让一下?这叫什么事儿啊?乱成一锅粥了嘛!真该好好上一课,重点给你们讲讲军人礼仪。”
我扭回头,见团长一伙还站在18号高地的垭口,赶紧招呼王顺候:“通知二连,迅速撤离!”
这一仗打得顺,从发起冲击到炸塌洞口,加上打扫战场才用一个半小时。三连长胡长宽平常嗓门就高,这会儿叫得更响了:“什么鸟公安屯,还敢说一个兵对付我几十个?没轮到老子上呢,咋就完事儿了?”
我回到团长身边,电台听筒传来明语呼叫:“二连打扫战场完毕,正在组织回撤,抓了个活的,是伤兵。”
“抓到俘虏了?抬上来!”没等我汇报,两三米外的团长已经听清,“老许,你亲自带人下去,把伤口给他包好,千万别死了。”
抓俘虏是衡量战果的重要标志,93团打10号和23号高地时抓了好几个俘虏,而我们团拿下的阵地尸体不少,却没一个活的。昨天在团指挥所的山洞里,我听见政委与二营教导员邢艳荣通话:“告诉各连,清剿残敌时一定要注意,能抓活的尽量抓活的!”
我理解老胡的心情,肯定正为没抓到俘虏而烦心,但愿二连抓到的俘虏能解首长之忧。
“俘虏在哪?”我一边往下走一边询问。
战士们肩扛手提各种战利品嘻嘻哈哈往上走,没人认真回答我的提问,耿德谦满不在乎地甩出一句:“死啦!”
我眼睛一瞪:“怎么死的?谁打死的?”
见我满脸严肃,连长刘明远一本正经地报告:“那小子不知好歹还敢顽抗,被就地击毙了。”
嗨!负隅顽抗被就地击毙?谁知真假,俘虏还是没逮着。
第三天接到师司令部通报:“步兵第92团在江利公安屯进攻战斗中,毙敌大尉以下19名,缴获……”,那个被“就地击毙”的不知是否计算在内,没有人核实求证。战后部队总结时,说江利公安屯进攻战斗毙敌四十多名,我想大概是估算的。钻到洞里多少?洞里炸死多少?谁也没进去统计,或许比估算的还要多,不过我却实实在在只见到19具尸体,如果加上“负隅顽抗被击毙”那个,应该恰好凑个整数,这可是盯着尸体一具具数出来的,眼见为实,绝对假不了。
打下公安屯,二连轻伤两人重伤一人,三连无伤亡。毫无疑问,绝对符合“伤亡最小、战果最大”的要求。
当夜回到营部,王顺候坐在地上摆弄战前配发的收音机,我抓紧时间汇报攻打公安屯的情况:
“下午六点结束战斗,打死他们二十来个,缴获冲锋枪十多支,一大堆炮弹没细数,估计至少上千发,还有两部电台、两部电话单机。二连那群兵,有用没用的东西扛上来一大堆。我们这边轻伤两个,重伤一个。不过,营部救护所开设得太远,担架一直下到半山腰才找到救护所,那个重伤员够呛,恐怕坚持不到卫生队。”
教导员樊君朝问:“两个轻伤员怎么样?”
我正要回答,却被旁边传出的广播声吸引过去。王顺侯摆弄的收音机正在播放越南的华语广播:
“河内之声广播电台,现在对中国云南边防部队广播,我105公安屯顽强抵抗中国军队两天两夜冲击,消灭中国军人三百余名,目前战斗仍在继续进行中……”
哇!我被消灭了三百余名?吹死牛不上税!营长教导员我们一群人禁不住同时哈哈大笑。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许向斌,河北唐山人,1970年参军,历任指导员、副教导员。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连队立集体一等功;1984年参加“两山”作战,所率营的二连获“者阴山钢刀连”荣誉称号。1986年转业。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