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向都有独特的理财观念,那就是存入银行。储蓄也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手段之一,即便是到了现在,许多人也不喜欢超前享受的观念,而是通过储蓄存钱来实现钱财合理规划。尽管一些年轻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只要每个月按时还款就行,不过老一辈们所坚持的这种理念,也使得很多人能够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继续安稳地生活,而不是在需要钱救急的情况下没有着落。
而银行存款的利息其实并不高,但这却是一种相对比较保险的方式,能够避免存放在家中的钱遭到损失。尽管利息很少,但有总比没有好,故而银行业务始终如火如荼,开办得十分火热。那么如果是一张几十年的存款单,这个利息又该怎么算呢?1958年,一位老农将77元存入银行,后来全部取出,那60年的本息能有多少?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其实银行在中国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而早在唐朝的唐宣宗时期,苏州就出现了“金银行”的机构,当然这是国家开办的用于黄金储蓄的地方。而后在北宋嘉佑二年,在《教民十六事》这本书中,就出现了银行这个词语,这也是有关银行最早的记载。起初的银行统统都是官办的,此后才在民间开始出现,这时它们被叫做钱庄,也带动了纸票的发展。历史中,中国第一家具有存款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出现在清朝道光三年,它正是日升昌票号。不过真正的银行一直到光绪二十三年才正式出现,即中国通商银行。它还发行了不同面值的银两票,此后银行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许多手中有闲钱的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把钱存进银行,这位老人也是如此。这位曾姓老人在1958年在银行里存入了77元钱,还存的是定期。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时间到了之后,他也没有把这笔钱给取出来,而这77块钱也就一直留在了银行里。不过老人为何没有将存钱取出的原因并无人知晓,他的家人便猜测,可能是当时发生了什么变故,导致老人后来忘记了银行里还存有钱的事情。
因为老人此后也没有把存款的事情告知家人,所以家里人也一直不知道原来他曾经还在银行里存过钱。直到60年之后,他们意外发现了一张单据,尽管它早已泛黄老旧,但还是能清晰地看清上面的字迹。这时曾家人才知道,原来老人当年还在银行里存入了77块钱。从当时的物价以及人民币的价值来看,这77块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几千块,在那个一分钱还在被使用的年代,一元钱就已经很有价值了。
曾家人看到存款单上的日期写的是1958年,距离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整整60年,那么这张存款单还能取出多少钱呢?好奇的曾家人找上了银行,打算把这笔钱取出来。结果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这笔存款在银行的电脑里并没有记录留存,最终还是工作人员从档案中查找到了这笔记录。当确定当年的老人确实没有将到期的存款取出后,银行的工作人员便核对计算完利息后,取出了831.3块钱交给曾家人。可这和曾家人所预想的数字不一样,他们心生质疑,怎么可能只有这一点?
对此,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说,最开始老人存款的方式是定期,结果到期后没有取出来,于是就自动转为了活期,而活期的利率本就不大。且当年的77元钱存入银行,所增加的利息并不是根据变化的物价来计算的,而是与银行内部的存款利率有关,根据利率所结算下来的本息确实是831.3块钱。曾家人随后也表示了理解,便带着这八百块离开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