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北宋灭亡后,李师师的故事为何广为流传?所谓

时间:2020-11-05 10:42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可以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专注于自己的才华,并在琴棋书画等领去的不小的成就。同时,她们又是自由恋爱的践行者,既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可以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专注于自己的才华,并在琴棋书画等领去的不小的成就。

北宋灭亡后,李师师的故事为何广为流传?所谓的文人风骨丑陋不堪

同时,她们又是自由恋爱的践行者,既可以视权贵王孙的金钱如粪土,又可以为了穷书生而奋不顾身。诗人骚客们因她们的存在而留下不朽的诗篇,说书先生们也将她们动人的故事流传至今,她们是谁,想必大家已经猜到。

虽落红尘樊楼,却化俗世名妓,今天船夫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其中颇具影响力的一位,北宋汴梁李师师。

北宋灭亡后,李师师的故事为何广为流传?所谓的文人风骨丑陋不堪

乱世红颜薄命人

北宋末年,正是国家内忧外患之际,但在北宋国内,尤其是东江汴梁,却依旧是一片歌舞升平,上到天子,下到黎民百姓,每个人都试图将自己沉醉于这纸碎金迷的日子里。但金人南下引发的靖康之难(1126年—1127年),将这梦幻是醉梦狠狠击碎。

北宋灭亡后,李师师的故事为何广为流传?所谓的文人风骨丑陋不堪

不幸的人沦为刀下亡魂,亦或是沦为卑贱的奴隶,幸运的经过一番周折南逃到了江南,然后才猛一下子惊醒,发现曾经安逸的生活一去不返。无法鼓起北上夺回家园的勇气,这些北宋遗民们便开始怀念前朝的日子,并将造成这一改变的原因,归咎于北宋末年皇帝的昏庸无能,以及大臣们的腐败。

关于李师师的故事正是这这一背景下被记录下来,比如在《大宋宣和遗事》、《贵耳集》中都有这位汴梁名妓的身影,由此可见李师师的故事在南宋时期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也是为何后来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会特意在书中塑造了李师师这样一个人物。

北宋灭亡后,李师师的故事为何广为流传?所谓的文人风骨丑陋不堪

关于李师师的名字,还与北宋年间逐渐流行的佛教信仰有关,当时李师师的父母将其寄名佛寺,虽然时间很短,人们仍然在她的名字称为“师”,李师师这个名字便由此得来。但这种说法已经无法考证,更可能的是“师师”在北宋年间已经是一个路人皆知的符号化名字,就如同现在的很多艺人取得艺名,尤其是不少名字还相同,只是姓不一样而已,这点自古以来似乎都没变。

北宋灭亡后,李师师的故事为何广为流传?所谓的文人风骨丑陋不堪

才子权贵间的风流韵事

历朝历代,关于名妓的故事都少不了文人的身影,正所谓才子配佳人,似乎只有这样的配搭才符合世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而问人笔下的诗词就如同现如今的单曲专辑或影视作品,是成名的必不可少的助力,李师师也不例外。

北宋灭亡后,李师师的故事为何广为流传?所谓的文人风骨丑陋不堪

在《贵耳记》和《李师师外传》中,不仅记录了李师师与文人周邦彦的往事,还穿插了与北宋末年的道君皇帝宋徽宗的风流韵事,三人似乎还有些醋意往事。在交往中,周邦彦据说还为李师师作了一首《少年游》词: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吹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的前半段照常是借物来衬托凸显女子的美丽容颜,后面的就破有些暧昧了,与现如今的爱情歌曲有得一拼,只不过古人的词句显得更为精炼些罢了。

北宋灭亡后,李师师的故事为何广为流传?所谓的文人风骨丑陋不堪

不过有专门好事的专家经过一番考证,发现周邦彦生于1056年死于1121年,如果这位文人真的在汴京李师师家里见到宋徽宗(1109年),那当时的李师师应该已经是40多岁了,道君皇帝却只有27岁,很难想象如此之大的年龄差,总是想要风流也迫于些难度呢。

那么为何后来的文人对这明显的时间逻辑错误选择了忽视,而是一门心思的大家传颂呢?

北宋灭亡后,李师师的故事为何广为流传?所谓的文人风骨丑陋不堪

文人的风骨,丑陋不堪

关于李师师的最终命运,一种说法是她在金兵入侵后出了家,经历了半世繁华后,在青灯古佛前了却残生。另一种说法就较为悲壮了,说是李师师在汴梁城破后被人抓到金军大营,因宁死不愿受辱,在痛骂投降金人的官员后,拔下金簪自刺咽喉,一代名妓自此香消玉殒。

北宋灭亡后,李师师的故事为何广为流传?所谓的文人风骨丑陋不堪

李师师的故事做所以能够流传下来,一方面是因为可以通过其与宋徽宗的风流韵事,暗讽北宋灭亡的原因:正是皇帝的荒淫无道,以及少数奸臣祸乱朝纲导致的。对于这一点,老百姓原因相信,那些执笔文人也巴不得如此,但这就是真相么?

那些在朝堂上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在老家安置田产美宅无数的文官们,又岂能没有一点责任?当冲锋陷阵的士兵想到,自己老家的田宅早已经被士绅们“劫掠一空”,文人老爷们整日骄奢淫逸,守卫国家的动力从何而来?

等到王朝覆灭的命运无法挽回之际,文人老爷们便大笔一挥,塑造出一位红颜祸水且悲壮的女性形象,让帝王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荒废政务,然后在敌人面前壮烈的自杀。这种手法春秋战国时的儒生用过,商朝的灭亡原因从汉奸出卖变为了宠幸妲己,北宋灭亡的原因也从文官尾大不掉变为了君王私通名妓。

如此神奇的春秋笔法,不但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素材,不知道是悲哀呢还是幸运。所以在李师师的故事广为流传的背后,船夫看到的是北宋末年,文人风骨的丑陋不堪。

商女并非忘国恨,只因权贵是罪魁。

参考资料:

《李师师外传》

北宋灭亡后,李师师的故事为何广为流传?所谓的文人风骨丑陋不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