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自秦始皇以后,虽然中国古代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大一统的趋向从来没有变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统治集团内部的腐化堕落,促使大一统王朝不断更迭,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独有的,不断重复改朝换代,却最终又会归于统一的封建社会特色。
而同与中国处于封建时期的欧洲国家,虽然也是君主作为统治者,但和中国不同的是,欧洲历史上虽然也有过短暂的统一,但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诸国林立,互不统属的。就算拥有名义上大一统的国家,其君主的地位也多是“统而不治”。那么,为什么同样处在封建时代,欧洲历史上却没有形成重复更迭的大一统王朝呢?
一、东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是西方古代无法形成大一统帝国的客观限制1、 欧洲割裂
欧洲的地形地貌是非常复杂的。纵横交错的山脉与河流,将欧洲分成了很多的岛屿和半岛,这么分散的地形是非常不利于民族融合的。分散的河流让每个民族都分而治之,从而形成了很多不同文化的民族,信仰和管理制度都不相同的这些民族就更是不能进行民族的大融合了。再加上,当时战乱较多,这些原本就不在一起的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又不融洽,所以这就对“大一统”形成了天然的阻碍。
在欧洲地区,除了西面临海的地区相对于安全之外,另外三个方面的区域可以说是“一眼就能望到头”。缺少了天然的防护给了其他国家侵略欧洲人的机会。南边的地中海紧邻非洲,风平浪静的海上环境也曾让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有机可乘。乌克兰以东更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让很多国家都可以直接通过包围的方式打压欧洲国家。
更重要的是,阿尔卑斯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将欧洲的一些国家彻底隔绝,连交通都很不方便就更别提文化交流了。虽然欧洲的国土面积和中国有一拼,但由于天然形成的特殊的地形地貌,让欧洲根本就无法形成大一统的王朝更迭制度。
2、东方相对闭塞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地形是相对封闭的,是个天然的保护屏障。地处于欧亚大陆的最东边,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和沙漠,东南部有丛林和太平洋,只有北部地区是平原地区,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也是北部地区。曾经也有很多北方的游牧民族从北部入侵中国,但自从修建了万里长城之后,北方游牧民族的行为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建立历史上真正意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也是依靠了有利的地形。当时的秦国,首先占据了位于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的两大农业区域,在当时“重农”的社会中就已经有了先天优势,农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经济发展自然也会壮大。有利的地形环境再加上强大的经济基础,让秦国“易守难攻”,最终完成了大一统的历史大业。
这种封闭的地理环境也让当时的中国有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土壤种类的丰富也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让当时的中国人有了身处于“世外桃源”的感觉。地理环境的优越,让国家成了“以农业立国”为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文化。在这样的状态中生活,“家国一体”的思想就更加根深蒂固了,极大的推进了统一管理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二、城邦制和郡县制的差异,是西方古代无法形成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因素1、欧洲城邦制相对独立
自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就开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封建制度延续了罗马时期欧洲分裂的思想。因为在奴隶制社会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民族,没有形成文化中强大的包容属性,导致后来建立城邦制国家的那些领主们,对于想要占领和统治他们领域的人,领主们势必会反抗到底。这种制度发展并延续下去,就是中世纪欧洲的城邦制度形式的国家建立。
诸国林立,彼此战争不断,每个国家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中央政府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统治。这种制度下的欧洲中世纪,只能在思想上达成一致,也就是统一的宗教信仰。但在世俗政权上,却无法达成统一,
反过来,城邦制基础之上催生的统一的宗教,其发展壮大后又不愿意看到世俗政权压制神权的现象出现,所以自觉不自觉的成为欧洲世俗政权统一的障碍。
2、东方护皇帝,中央集权制
与之相反,中国封建时代信奉的理念是:
“普天之下莫非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秦始皇将“书同文、车同轨”灌输进了当时每一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大家都认为,秦国是世界的最核心,也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的人来领导国家的发展,对于一切谋反的人都会有“必诛之”的心理。若是出现了两个国家进行权利的斗争,也必定会有一方灭掉另一方的最终结果。
这种制度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某些不必要的纷争,同时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上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不仅有利于治理黄河和修建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所以,这种制度才会得以延续,大一统事业才能够有不断重复朝代更迭的现象发生。
三、一切制度的不同,归根到底是文化的不同,西方独特的文化历史,是中世纪欧洲无法形成大一统王朝的根本原因1、欧洲文化:城邦文明,独立民主
欧洲文明的源头就是“希伯来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希伯来人信仰的是《圣经》代表的犹太教、基督教。“古希腊文明”则是受到两河文明与古埃及文明而产生的城邦文明。“城邦”是一个有主权由城市控制的区域。主要就是“长期分立、各自为政”,在制度的管理方面,各城邦都相对独立。
每一个城邦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各自都有对独立和自由的追求。除了斯巴达的国王之外,其他的城邦都会定期的进行选举,实行的是民主政治,人民的权利比统治者的权利要大。而且在军事上,他们也没有固定的军队,采取的是公民兵制。
在每一个有着“城邦文化”的城市或国家,他们没有贵族统治以及官僚制度,高度自由是他们的追求。亚里士多德也说:
“建立一个以法律为基础的国家——城邦,就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唯一途径”。
城邦是社会团体的最高追求,是大家心驰神往的理想国度。
2、东方文化:推汉重儒,抵御外侵
在秦汉时期,第一次完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事业。国家的统一,让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强大。秦朝“车同轨、书同文”,汉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思想文化。汉朝初期,因为农民“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所以董仲舒为了平衡这种关系,所以让儒学文化成了主流文化,重“仁义”的思想深入身心,稳定了社会治安,巩固了统治。
除此之外,民族文化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当时的中国也曾经遭到过外部民族的侵略,尤其是在“五胡时期”,当时的国家北部地区甚至出现了十六个不同民族统治的国家。但由于中国以汉族的人为主,汉族的人口的数量是远远多于那些“夷戎狄蛮”的,最终也会不出所料的再次被汉族的人统一,这也就是所谓的“民族凝聚力”[微软用户2] 。
汉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与周边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汉民族的人和其他民族的沟通与交流。“随君上之所意”也影响着周边游牧民族人民的思想。汉武帝时期,长期生活在边境的匈奴、羌族等人民,都逐渐受到“汉文化”给他们带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的也融入了汉民族的人之中。
四、结语:在封建时代,能够受到统一管理与治理的国家还是很有优势的。毕竟战火连天,如果可以通过“大一统”而保护一方土地,何乐而不为呢?想要完成这个伟大事业,对于皇权的要求就必须是至高无上的。但欧洲当时的政治制度与地形割裂,让各个民族的实力都势均力敌,再加上文化的不同,所以也很难融合为一个单一的民族了。
随着朝代的更迭,再想要加强君主统治时就已经晚了,欧洲已然形成了多个有着不同管理制度和文化的多个小民族了。虽然有很多次,比如罗马帝国时期、希特勒时期,欧洲都有机会去完成“大一统”事业,但是欧洲的局势早在封建时期就已经从根部定型了,很难做出什么改变了。欧洲人虽然也曾经为了“大一统”事业而努力过,但最终均是以失败告终。
参考文献:
《全球通史》
《欧洲史》
《国史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