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马嵬兵变:安史之乱中的一次权力更迭斗争,它

时间:2020-11-05 10:30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唐朝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是唐朝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使得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结束了玄宗的开元盛世,也是玄宗逐渐失去自己对


马嵬兵变:安史之乱中的一次权力更迭斗争,它的出现是偶然或必然

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唐朝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是唐朝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使得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结束了玄宗的开元盛世,也是玄宗逐渐失去自己对王朝控制权的一个重要契机。而马嵬兵变更是玄宗与肃宗权力与地位发生嬗变的第一步,也是他在与儿子李亨进行唐朝权力更迭之争失败的第一步。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9日长安天险门户潼关被破,长安岌岌可危。唐玄宗李隆基见大事不妙,只能携着一部分皇族和亲信仓皇的逃出长安。6月14日,随行的将士都饥饿疲惫并且心生愤懑,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和禁军们发动兵变,诛杀宰相杨国忠并强迫贵妃杨玉环自尽。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马嵬兵变。有人说这次兵变是突发的偶然事件,陈玄礼是为疏导众怒、转移矛盾而临时起意。这是唐朝权力更迭斗争中陈玄礼和李亨的一次合谋

一、直接指挥的陈玄礼:弃车保帅马嵬兵变:安史之乱中的一次权力更迭斗争,它的出现是偶然或必然


这次西逃十分仓皇,以至于携带的粮食都不够。在《资治通鉴》我们可以看到:“上犹未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于是民争献粝饭,杂以麦豆;皇孙辈争以手掬食之,须臾而尽,犹未能饱。”就连唐玄宗和皇族们都不能饱腹,何况随行的这些将士呢?“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此时将士们早就愤懑不已,就像差一点火种就着的柴火堆,随时有可能造反弑君。一直忠心耿耿的陈玄礼见此,必须要疏导众怒,于是他就祸水东引把矛盾转嫁到了杨国忠一行人身上,以此保全玄宗

其实作为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想要让玄宗安然无恙、平息军中骚乱有很多方式。但他选择弃车保帅还是因为他早就看不顺眼杨国忠,早就想除掉杨国忠。“及安禄山反,玄礼欲于城中诛杨国忠,事不果,竟于马嵬斩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陈玄礼要杀杨国忠可以说是早就有了心思甚至有所行动,发动兵变并非单纯为了平息这意外的骚乱。

要诛杀杨国忠的心思一直在,那陈玄礼这次是临时起意吗?并不是,“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在到马嵬驿的时候,陈玄礼就悄悄去和太子说想要诛杀杨国忠父子,那这次兵变很有可能图谋已久。借由军中的骚乱,他煽动将士说:“今天下崩离,万乘震荡,岂不由杨国忠割剥氓庶,朝野怨咨,以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然后带领将士发动了兵变。

作为这次兵变的直接指挥的陈玄礼,对于马嵬驿兵变肯定有脱不开的责任。借由我们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陈玄礼发动兵变一方面是因为忠心护主,要保护玄宗,转嫁了矛盾来疏导军中愤怒情绪。另一方面,是他早有图谋,想要趁着众怒诛杀乱政的杨家外戚。


二、幕后合谋的太子李亨:举棋若定

除了陈玄礼,还有人参与这件事吗?我们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其实刚到马嵬驿的时候陈玄礼就告诉太子李亨说想要杀杨国忠。哪怕像《资治通鉴》中提到的“太子未决”,但显而易见,太子也是知道这件事的,只是当时并没有同意却也没有阻拦。后来“陈玄礼等诛杨国忠,辅国豫谋”李辅国显然是参与预谋了这次马嵬驿事变的。李辅国是谁?他原来是高力士身旁的小太监,后来李亨去灵武他也跟随,甚至得到李亨的重用、成为其左膀右臂。那么很显然,马嵬驿兵变中李亨势力和陈玄礼肯定有合作或说是合谋。那太子李亨参与这次兵变的动机是什么呢?

马嵬兵变:安史之乱中的一次权力更迭斗争,它的出现是偶然或必然

1. 李亨与杨国忠积怨已久,借此报复


在安史之乱还未爆发前,杨国忠便处处针对太子李亨,甚至早在李林甫还是宰相时就帮着李林甫一起针对李亨。在杨国忠当了宰相以后,这种打击更是变本加厉。

国忠凡所奏劾,涉疑似于太子者,林甫虽不明言以指导之,皆林甫所使,国忠乘而为邪,得以肆意。


面对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一次次的打压和诛连,这近二十年的太子生活中,李亨的处境不可谓不艰险、真的是险象环生。这种长年积累下来的怨恨让李亨对杨国忠一门外戚都起了杀心。若不是李林甫早就已经死了,说不定连他都难以逃脱积怨已久的李亨的报复。


2. 李亨太子之位并不稳固,借此夺权


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之所以那么嚣张地打压太子,其实背后是有唐玄宗的默许。唐玄宗在位时忌惮皇族干政甚至篡位夺权,于是通过限制皇族做官、加强对皇族的监督和惩戒、降低皇族的待遇等方式来打压皇族,来巩固自己的君权。对于储君太子,唐玄宗害怕其会威胁自己的皇位更是对李亨猜忌怀疑。唐玄宗默许甚至放任李林甫和杨国忠对太子的打击,就是为了防止太子势力过大而威胁自己。

一直受到唐玄宗猜忌的李亨太子位置并不稳固。这次出逃唐玄宗一行要躲到蜀地去,杨国忠更是管辖蜀地的剑南节度使。进了老冤家的地盘对李亨而言可不就是羊入虎口,不仅太子位置可能保不住,说不定连性命都难保。那么对李亨来说,要赶在入蜀以前和杨国忠做个了断。通过参加这次兵变来除掉自己的心腹大患对李亨有利无害。这次兵变也使得李亨在与玄宗的父子二人无声较量中终于略胜一筹,玄宗落于下风。

马嵬兵变:安史之乱中的一次权力更迭斗争,它的出现是偶然或必然

有此东风,李亨自然不会错过。兵变后,玄宗打算继续入蜀。但刚要上路时,百姓们便挡住道路请求让太子留下来收复长安,其实李亨也有留下收复战乱、而不是跟随玄宗进入蜀地的想法。但在玄宗面前他只能表现出忠孝的一面,对玄宗表示自己其实更想随侍在玄宗左右。

玄宗在马嵬驿兵变的交锋中早就落了下风,也知道大势已去,只能留下太子一行人,自己和其他人继续入蜀。而李亨北上灵武不久,便自立为帝。唐玄宗在剑南听到这个消息后,被迫承认李亨为皇帝,自己退居二线,称太上皇。玄宗大势已去,在这次权力更迭的斗争中落败。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李亨早就知道陈玄礼要发动兵变的事情甚至有李辅国为兵变出谋划策,或许连李亨也直接参与其中。从目的上看,李亨和杨国忠早就积怨已久要就此报复,自己作为太子却一直被玄宗忌惮打压要就此夺取权力。

从结果看来,无论是从仇敌杨国忠被杀、杨门外戚都被诛连来看,还是从李亨就此脱离玄宗并北上灵武即位来看,李亨都是这次兵变的最大获利者。李亨于幕后和陈玄礼合谋发动这次兵变,其实并不让人意外。

三、被迫接受的唐玄宗:就坡下驴


这次马嵬驿兵变的爆发,对于唐玄宗来说肯定是始料未及的,也打乱了他自己的安排和打算。玄宗入蜀,很大程度上因为杨国忠是剑南节度使。而现在杨国忠被杀,自己的爱妃杨玉环也被强迫自尽,这对于唐玄宗的威望和权力带来了十分大的打击。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唐玄宗被迫下令让杨玉环自缢,让他十分痛心,但他很清楚没有别的选择。一方面,他清楚陈玄礼兵谏是为了保全自己,如果自己不同意的话,群情激奋的将士们很可能弑君。另一方面,这次安史之乱的爆发,玄宗有很大的责任,但此时将杨国忠和杨玉环等杨家外戚推出去可以平息骚动、转移自己的责任。为了让君王不被人说是昏聩,杨贵妃只能牺牲做红颜祸水了。始料不及的唐玄宗,因此只能就坡下驴,但也让自己在父子的权力斗争中落下风


马嵬兵变:安史之乱中的一次权力更迭斗争,它的出现是偶然或必然

结语

可以说这次马嵬驿兵变并不是简单地士卒愤懑带来的意外,而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和太子李亨出于一致目标不同目的、考虑进行的一次合作。陈玄礼对唐玄宗忠心耿耿想要保护玄宗,而李亨则希望以此攫取权力,他们因为诛杀杨国忠的一致目标发动了这次兵变。

陈玄礼作为直接指使者因此转嫁了矛盾、平息了众怒,诛杀杨国忠的目的也达到了。李亨除了让自己的仇敌杨国忠死去外,还在与玄宗的父子斗争中占据上风、攫取权力。此次兵变并非偶然,而是陈玄礼和太子李亨合谋下、权力更迭的斗争下必然的产物

马嵬驿兵变,使得李亨在与玄宗争夺皇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唐朝进入了肃宗的时代。马嵬驿兵变使得李亨有了不随玄宗入蜀的底气,他北上灵武,招兵平叛,在一定程度避免了唐朝陷入更大的战火和动乱之中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