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爷叔
摘要:上海的老字号,是这座城市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汇聚成老上海风味的一个个精彩和传奇。老派爷叔就开始介绍上海的那些久负盛名的老字号。
【头条号首发】
上海的老字号,是这座城市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汇聚成老上海风味的一个个精彩和传奇。老派爷叔就开始介绍上海的那些久负盛名的老字号。
前两天看到好几篇文章,都是讲上海的老字号,但有的对这些老字号的来历、故事或者特色,语焉不详;有的连老字号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楚,连只开了十多年的店家都称为老字号,实在令人啼笑皆非。所以老派爷叔就来写写上海的老字号。
今天就先来说说老字号的本帮菜馆。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老字号,本帮菜馆,必须要同时兼备这两个标签,才是这篇文章的所要介绍的。
例如,大富贵酒楼创建于光绪七年(1881年),绝对算是老字号了,但这是家徽菜馆而不是本帮。同样的还有老半斋、梅龙镇酒家是淮扬菜,杏花楼、新雅是粤菜,所以都不是今天所要介绍的,以后会有专门文章介绍。
而所谓老字号,不说百年老店吧,最起码也要有五十年历史才能算“老”,那些才开了二三十年的,自然算不算老。所以像我家餐厅、保罗酒楼、老吉士、瑞福园这样的店家,虽然是本帮菜馆,但就不能算是老字号了。
还有像沈大成、光明邨这样,虽然是老字号,菜式也是本帮风味,不过沈大成主要是糕团和面点,光明邨主要是小吃和熟菜,都不是主打本帮菜,所以也不在今天介绍的范围,会在以后介绍糕团店、小吃店时再介绍。
那么,今天介绍的老字号本帮菜馆,按照创建时间早晚,一家家说过来。
第一家,王宝和酒家,前身是创建于乾隆九年(1744年)的王宝和绍酒栈。距今已有二百七十六年。王宝和酒栈最早是在绍兴的酿酒作坊,兼做水上运输生意,来往于青岛、上海等地,得此便利运酒到上海,在小东门开设酒栈专门出售自家酿制的黄酒。由于王宝和的花雕、太雕、陈加饭、金波等优质黄酒香气浓郁,酒味醇厚,很快就享誉沪上。随后王宝和也借着好酒开始经营饭店,尤其是以烹制大闸蟹为原料的蟹筵著称,招牌菜有“芙蓉蟹粉”、“翡翠虾蟹”、“流黄蟹斗”、“阳澄蟹卷”等。所以,王宝和在上海就有“蟹大王酒祖宗”之誉。
1936年王宝和迁至福州路603号现址,当年底楼销售自酿的黄酒,楼上设有火车座、小包间,供应菜肴。秋季,还会出租部分店面堂口,供摊贩出售清水大闸蟹,由酒店代客蒸煮,现卖现煮现吃。
解放初期,因经营困难,曾一度停止供应菜肴,只卖黄酒。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为主营本帮菜馆,经营逐步好转。文革时改名“上海酒店”,二楼停止营业,底层供应一般堂吃。1982年恢复王宝和酒家旧名,并一直到今天。
第二家,老人和饭店,创建于嘉庆五年(1800年),距今已有二百二十年。最早是在南市老城厢的馆驿街方浜中路(现在的城隍庙斜对面)。抗战前后迁到八仙桥金陵路龙门路口。90年代因为原址拆迁,迁到淮海中路558号(近成都路)现址。老人和是最早的本帮菜馆,最大的特色就是糟味菜品。走到店堂就可以闻到一股浓郁的糟香。到了夏秋季,糟货清淡又不失鲜香,是极受上海人欢迎的。招牌菜有糟鸡、糟门腔、糟带鱼、糟毛豆、糟凤爪等糟货菜品。
第三家,老正兴,创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八年。最早是祝正平、蔡任兴合伙开办的菜馆,就在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为“正兴馆”,因为后来生意兴隆,冒名者很多,就改名为“老正兴”,并冠以开办的年代“同治”二字。最早开设在九江路350弄大陆商场(旧称佛陀店,人们称它为饭店弄堂)内,解放后迁至山东路(近延安路)。80年代又迁到福州路556号现址。
老正兴主要以太湖地区出产的活河鲜为原料,源于太湖船菜,逐渐改良为本帮特色的河鲜菜品。所谓春有春笋塘鲤鱼,夏有银鱼炒蛋油爆虾,秋有大闸蟹,冬有红烧划水,所以在沪上有“活鲜大王”之称。老正兴的本帮菜被誉为是本帮菜的发源地之一,连续四年获得米其林推荐,这也是魔都本帮菜馆仅有的殊荣。
而老正兴最负盛名的看家菜是油爆虾,色泽金红,壳脆肉嫩,咸甜鲜兼具。。曾菜获国家金牌奖,以“天下第一虾”享誉中外。
第四家,上海老饭店,创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距今已经一百四十五年了。是浦东川沙人张焕英在旧校场路开的一家夫妻老婆店,最早叫“荣顺馆”,后来因为历史悠久,也有不少冒名的,就改称“老荣顺”。因张焕英厨艺高超,卖的虽然只是肉丝黄豆汤、酱肉豆腐等本帮家常菜,但味道好、价格,很受欢迎。1930年代“荣顺馆”已经发展到两层楼面,由张焕英的儿子子继父业,创建出一批新的看家菜。“荣顺馆”渐渐成为老客人口中的“老饭店”。所以到1965年迁至老城隍庙西侧福佑路242号现址,就干脆更名为“上海老饭店”了。
老饭店本帮特色在魔都餐饮业中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也成为上海本帮菜的发源地之一。老饭店对食材选用强调鲜活,非鲜不取,非活不用。烹饪上也在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特点上,加以改良,更加精细。招牌菜有八宝鸭、扣三丝、八宝辣酱、椒盐排骨、松鼠黄鱼、竹笋鳝糊等。其中的八宝鸭更是老饭店首创。
第五家,德兴馆,创建于光绪四年(1878年),距今已有一百四十二年。最早是叫“德兴面馆”,主要是供应面点小吃,是开在十六铺洋行街(今阳朔路)的一家两开间门面,专营咸肉豆腐汤、红烧肉、血汤等大众菜,顾客主要是十六铺附近的码头工人。后来面馆盘给了万云生,万云生在原址翻建三层楼面的饭店,正式更名为“德兴馆”。后来德兴馆几经波折几易其主,特别是在吴全贵手里,他将德兴馆的定位确定在了本帮特色上,将本帮特色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了味浓而不油腻,清鲜而不淡薄,酥烂脱骨而不失原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的特色。如今德兴馆总店在广东路471号,全市有多家分店。
德兴馆的招牌菜有虾子大乌参、红烧鮰鱼、糟钵头等,尤其是虾子大乌参是德兴馆首创,乌参油光发亮,酥而不碎,软润香糯,鲜美醇厚,有着“天下第一参”的美誉。
德兴馆也始终没有忘记最早是面馆的本源,一直保持经营面点,面条是自制的,软韧爽滑,久煮不糊。浇头则是苏锡帮特色,尤其是以焖肉、焖蹄、爆鱼、爆鳝四大系列而闻名。点心里的鲜肉月饼、德兴拉糕、萝卜丝酥饼、香菇菜包、小笼汤包等也是享有盛名。
真正担得起老字号本帮菜馆的,以老派爷叔来看,也就这五家了。
以后,再介绍其他的老字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