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正在开火的俄军炮兵
众所周知,车臣位于北高加索地区,是高加索山脉以北的欧亚交界区域。向西,则是向来被俄罗斯视作内海的黑海,向东,则是号称为海实则为咸水湖的里海。地理位置尽管一般,但其自苏联建立以来车臣便被并入了苏联之中。自上世纪末以来,车臣地区的局势迅速恶化,最终爆发了两场车臣战争。在两场战争过后,车臣地区反倒是安分了下来,并未再次出现大规模局部战争。
图为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在格罗兹尼外围被俘的俄军米-8直升机
事实上,面对车臣地区错中复杂的局势,很多人可能都有着这样一个问题:现如今国力早已不如苏联的俄罗斯仍然在饱受经济低迷的影响,但面对如此虚弱的俄罗斯,为何车臣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而是更为老实的接受俄罗斯的管理。这与彪悍和桀骜不驯的车臣民风截然不同。
图为二战高加索战役中入侵高加索的德军山地兵
问题的答案还需要从最初谈起。历史上,车臣人多次反抗过俄罗斯的统治。从19世纪的反抗沙皇到20世纪的反抗斯大林统治,再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车臣战争,无一不是车臣和俄罗斯纷争的表现。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二战期间的车臣地区曾经勾结了当时入侵高加索地区的德国军队,所以在战争后期得到的清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是咎由自取。
图为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俄军
直到20世纪末,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与俄罗斯实力的大幅度削弱,仇视俄罗斯的车臣领导人杜达耶夫开始了他脱离俄罗斯的计划。在夺得了车臣总统这一职务后,杜达耶夫宣布车臣独立。尽管俄罗斯与车臣进行了多次谈判,并有着鞑靼斯坦事件的和平解决的前提,但车臣仍然拒绝了俄罗斯的和平谈判。杜达耶夫随后要求俄罗斯撤出驻车臣所有的军队等重要机构。但尽管如此,车臣在俄军进驻之前便已经陷入了自身的内战。
图为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被摧毁的俄军BMP-2步兵战车
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车臣地区经历了两场局部战争。尽管俄罗斯在第一次局部战争中遭受惨败,但在普京上台后,俄罗斯于1999年进行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歼灭了大量的车臣武装分子。而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后车臣武装的大量如绑架、劫掠等暴行也使得其逐渐失去了当地民众的支持,使得当地亲俄民兵甚至与俄军一起共同对抗武装分子。到2000年,俄罗斯总统普京任命了艾哈迈德·卡德洛夫作为首任车臣共和国总统,此人在2003年被俄罗斯授予了“俄罗斯联邦英雄”的称号。
图为车臣现任总统拉姆赞·卡德洛夫
不仅如此,在俄军攻占了格罗兹尼后,这座城市在俄军的保护下逐渐获得了重建。俄军在格罗兹尼攻城战中的人道表现更使得车臣当地人对俄军的评价水涨船高。现任的车臣总统拉姆赞·卡德洛夫更是一个亲俄派,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拨款数亿卢布来推行其对车臣人的怀柔政策。在这样的影响下,车臣与俄罗斯本体的关系也变得蒸蒸日上。
作者:黄沙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