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有一个著名的市场,称为奥什巴扎。在这里您可以购买一些中国特有的蔬菜,尽管蔬菜是由当地人出售的,但是买卖双方仍可以用汉语地方方言进行交流。因为卖菜的人基本都是“东干”族人,这与中国有什么渊源?他们为什么会说汉语方言。
中亚的种族组成也极为复杂。据不完全统计,中亚至少有130个大大小小的民族。在这些不同民族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他们是100多年前的中国人,于清末移居此地,并逐渐组成一个民族,他们就是东干人!东干人主要生活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3个中亚国家。
早在清朝同治年间,陕西和甘肃的穆斯林反对清政府的统治,打算在中国西北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并发动武装起义。后来,由于起义失败,他们从中国逃往中亚。其中,两次迁移规模最大。 1862年至1870年,白彦虎以“反清保回”的口号发动了陕甘回叛乱,被左宗棠击败。当时一支回军逃到了俄国的七河地区。 而在1880年,俄罗斯政府将占领的伊犁地区归还给中国,大批回族迁入俄罗斯,两次迁徙人数将近一万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这些回族的后代已成为许多中亚国家众多民族中的一员。东干人是原本是中国回民,他们最初居住在陕西,宁夏和甘肃东部。据悉,“东干”是外国民族(包括俄罗斯人和中亚各民族)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东部甘肃”或“东方来的人”。
而有些东干人居住在较为偏僻的地区,与世隔绝对外界的消息一无所知。百年后最初发现这些东干人居住的村子时,村民甚至问清朝现在怎么样的问题。随着后来这些村子逐渐被世人知晓,许多国人也来此旅游,因为这些村民本来就是中国陕甘地区回民的后裔,所以这些村子又被亲切地称为“陕西村”。
东干人使用“东干语”,中国陕西方言和甘肃方言混杂着波斯语词汇,语调中仍有纯朴浓重的陕西、甘肃方言和一些北方汉语成分。东干人仍然保留着古汉语语言说法,例如“衙门”、“大人”、“学堂”,他们称总统为“皇上”或“皇帝”,称商店为“铺子”,称银行为“钱庄子”,把“签名”叫“画押”,把结过婚的妇女叫“婆娘”等等。
一百多年来,东干人与周围的民族融洽相处,但同时,他们也保留了中国回族文化的语言和习俗。比如喜欢吃面食,仍然用筷子吃饭,并且食物也保留了其原名,例如黄瓜、凉粉、卤面、面片儿、馍馍、胡椒等。而结婚时,和中国人一样讲究嫁妆,彩礼和闹新房。
如今,东干人对中国仍然有特殊的感情。东干年轻人出国留学的首选仍然是中国。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这些年来中国的高速发展后,东干人对中国的热情越来越高。
这些年来,他们羡慕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希望与中国进行更多的交流,并学习中国的先进农业技术(东干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农业)。而如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使东干人兴奋不已,他们希望赶上中国这趟经济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