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头戴草帽、面色黝黑,一手拿镰刀、一手举稻米的大叔不是普通的农民,他是一名科学家。

他就是那个曾在人民大会堂吆喝“卖”过土豆的云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在他60岁那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肃然起敬的决定——离开他熟悉的校园和实验室,加入“扶贫大军”。
在云南边疆一个深度贫困的山村,60岁的他换上迷彩服、扛起了锄头,跟老百姓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一干就是整整四年。
2011年,已经是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的朱有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时,朱有勇又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不再担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行政管理很重要,但我更愿意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到科研上!”

2015年,已经60岁的朱有勇,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到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扶贫。
当朱有勇到达这里时,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一进村子就是一股臭气,猪屎、牛粪、肥料、茅草到处都是;水杯、炊具上落满了苍蝇。人们住的还是四处漏风的篱笆房、茅草屋。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千元。

朱有勇心里五味杂陈,他对同行的博士生们说:“这里这么穷,怪我们这些人没有深入下来,没有真正的来为老百姓做些事情!老百姓享受不到你的研究成果,作为院士,这就是失职!”
朱有勇一次次走进田间地头,拄着棍子到深山密林开展实地调研。
朱有勇在村里租了一块地,带着团队一起种起了马铃薯。

转眼三个多月过去,土豆采挖的时候,农民从来没见过土豆能长出这么多,个头儿这么大。

朱有勇跟老百姓算了一笔账,这个季节的土豆价格最好,一公斤能卖三块多,一亩地就能纯赚5000块钱,种一亩就能脱贫,种两亩就能奔小康!
老百姓这下明白了,原来这“院士”就是“财神”啊!
2017年,朱有勇在蒿枝坝村开起了马铃薯种植培训班。
62岁的朱有勇,常常是俯下身、半蹲半跪在土地上,手把手地教大家种冬季马铃薯。

马正发是冬季马铃薯班的第一届学员。2018年,他种了十亩冬季马铃薯,10亩地的收成竟然卖了7万元。
富起来的马正发,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村里33户人家,有31户都跟着种了冬季马铃薯。

老百姓的马铃薯丰收了,朱有勇又身先士卒,只要有机会,就不遗余力地“吆喝”起来。
2018年3月,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朱有勇把老乡种出来的土豆,吆喝到了人民大会堂,向全国的媒体展示。

朱有勇举着一颗2公斤的土豆,兴奋地说:这是开春之后,全中国最先上市的新鲜土豆。这个季节北京吃到的土豆丝,5盘里有4盘是我们的土豆做的。
前几天,#院士收了1500个农民学生#的话题在网上引发关注。在网络刷屏的这位院士,就是朱有勇。

为保证村民脱贫不返贫,朱有勇决定开办技能培训班,由院士专家亲自给老百姓上课,手把手地现场演示,手把手地在农田里教学。
朱院士招生的门槛只要求一个条件:想不想致富?
他的培训班不仅不收费,还管吃管住免费发迷彩服和胶鞋。

▲朱有勇给学员们上课
除了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朱有勇和团队还开设了冬早蔬菜、茶叶种植、林业班、猪牛养殖班等,前后共计24个技能班,培训了1500多名乡土人才。
有人问,院士教农民是不是大材小用?
朱有勇摆摆手,笑着说:“这些老乡比大学生、研究生学得认真。我搞了一辈子农业,来扶贫就都用上了。看着自己科研成果长得漫山遍野,看着乡亲们富了、笑了,我这心里是真的高兴、真的满足!”

▲来自澜沧全县20个乡镇的60名学员正在参加农村电商班课程的学习。
最让朱有勇温暖的是,每天晨跑回来,他的门上总是挂着煮熟的鸡蛋、玉米、红薯等早点。

他说:“我受到这样的厚待,就必须有一颗感恩的心,把我们的技术好好教给他们。让他们富起来,日子好起来,回报他们的爱!”

朱有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还有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把汗水洒在了田野,把论文写在了大地!
今天,向朱有勇院士,和千千万万扎根农村,付出艰辛与汗水的科技工作者致敬!
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