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梦回明朝:我一个普通渔夫眼里的大明王朝

时间:2020-09-28 16:25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引言明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它废除了沿袭近千年的丞相制,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明朝也存在着许多世,比如洪武之治、永乐盛、仁宣之治、
引言

明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它废除了沿袭近千年的丞相制,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明朝也存在着许多世,比如洪武之治、永乐盛、仁宣之治、弘治中兴、嘉庆中兴、隆庆新政等等。明朝在整个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算是比较多的王朝。同时明朝的君王也以有气节而闻名,没有采用和亲和岁币的方式去进行外交,可以说明朝在这方面是值得赞扬的。

明朝虽有许多闪光点,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抛去宦官专政,君主昏庸,政治腐败这样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今天来看一下明朝的海关及与沿海地区的问题。明朝作为海禁政策的发扬光大者,到底是利是弊,对后世影响又是如何?明朝沿海地区的发展又是如何?让我们往下看。

梦回明朝:我一个普通渔夫眼里的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

隆庆开关

我是个在福建漳州府月港附近的打渔的普通渔夫,和周围的朋友一样,我们都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月港气候宜人,经济繁荣,我的鱼可以买到很好的价钱。月港整日里车水马龙,天南海北,洋人我也见了不少,也有些乔装的倭人混入其中。皇帝不许我们和倭人进行往来,但不少倭人还是为了我们的丝绸,瓷器,度过大海,乔装打扮。

海关的官兵不认得那些倭人,我是认得的,他们老爱给人鞠躬,最好认了。我并不关心那些露出马脚的倭人,只要我的鱼有人买,是不是倭人又怎样呢?现在是隆庆年间,我们已经可以光明正大的打渔,那些整日里抱着算盘的商人们也能光明正大的和外国人做买卖了。大家都很高兴,只要能让我安安心心打渔养活家里人,就是好皇帝。

这个好皇帝把我们月港当作治所设立了海澄县,他还设立了督饷馆,这个名字拗口的馆是负责管理我们私人海外贸易的,我的出海的商人朋友常去那里,当然它还负责收税。据我的商人朋友们说,这个督饷馆不仅要求他们出海贸易的船只不能带任何违禁物品,他们的船老大还要向督饷馆领取船引、交纳引税。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任何船只,无论是私人和是官方,都不能去开去日本。

梦回明朝:我一个普通渔夫眼里的大明王朝

隆庆开关

要是有那个不长眼的去了,那可以是会被扣上“通倭”的帽子。我不羡慕那些出海经商赚得盆满钵满的商人们,他们赚的再多也是看皇帝的脸色,皇帝要开关,他们可以赚钱,皇帝要闭关,他们也只能灰溜溜地回来,或者暗地里和外国人贸易。隆庆开关对于他们来说,是件好事情,我也打心里为他们高兴有这样的好政策。

海禁政策

我很感激能光明正大的出海打渔,我的商人朋友们也很高兴能光明正大做生意。我们弥补了先人的遗憾,当时明朝刚建立时,明太祖下了“寸板不许下海”这样的命令,就是这短短的六个字差点断了我太爷爷他们的生路。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是为了遏制中国人对外交往,加强中央集权,所以才实行了海禁政策。在洪武三年的时候,姓朱的老皇帝又下令“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就在大家以为他不会再进一步对海关进行管理的时候,洪武七年勤奋的皇帝又下令撤销了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这可让那些以对外贸易为生的人们欲哭无泪。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这三司可是从李家天下——唐朝的时候就存在的,结果他老朱皇帝一股脑全撤销了。据老一辈人所说,当时大家的处境真的很难。

梦回明朝:我一个普通渔夫眼里的大明王朝

市舶司

商人们胆小的往内地跑,胆大的也只能悄悄出海。唉,大明繁荣的对外贸易也就这样慢慢衰落下去了。到了洪武十四年,多事的皇帝又说“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我们打渔哪管是不是本国地界,我们卖鱼换东西也哪管是不是本国人,只要能卖出去东西,填饱肚子,过好日子,我们就很知足。偏偏那老朱皇帝不懂,让我那太爷爷那辈吃苦吃了一辈子。

海禁政策让和明朝有良好外交关系的东南亚各国也没有办法到中国进行贸易以及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了。现在的我倒是见了不少各种各样的外国人,见识不不少奇奇怪怪的玩意,太爷爷他们估计也只能默默耕地,想想也是无趣。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明太祖又一次发布了“禁外藩交通令”。过了几年,在洪武二十七年的时候,明太祖为了让海外贸易被彻底断绝,明令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

早在洪武十九年,坚持执行海禁政策的朝廷就废了昌国县,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把舟山岛城区和镇外鼓吹两里以外的著名还有其余46个小岛的住民徙到了内陆。自负的朱元璋以为自己拼尽全力进行海禁政策,一定会全面加强海防。但是他错了,大错特错。他没有把重心放在海上的叛军,反而用全力压榨我太爷爷他们那一辈的海边居民。

梦回明朝:我一个普通渔夫眼里的大明王朝

海禁

朱元璋将居住在沿海地区的民众的矛盾激化。沿海地区的居民本来就是自小生长在这里,吃饭也是依靠大海,他爷爷他们打渔更是离不了大海。一些商人们也是依靠海去贸易。明太祖朱元璋这样“严交通外藩之禁”的政策,真正是断了海边居民们的活路。现在想想,我也为太爷爷他们那一辈叹息。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这件事情,举国皆知。虽然我不是亲身经历者,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在前人的嘴里。口口相传,我想不知道也很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有人说他是为了去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从建文元年开始,一直到建文四年,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叔叔抢了侄子的天下。在最后朱棣拿下了应天,而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一把大火烧了皇宫,从此下落不明。

后来有个有名的文人顾起元说自己听别人说,建文帝在海外流亡。所以一传十,十传百,就有人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去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如果是真的,我倒希望建文帝不要被找到。血脉相残,不忍直视。还有些人同我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原因是史料有是这样记载的,下西洋的目的是“通好他国,怀柔远人”,也就相当于宣扬国威。

梦回明朝:我一个普通渔夫眼里的大明王朝

郑和下西洋

也有一些人说郑和下西洋分明就是因为明成祖此人爱张扬,他认为明朝是天朝上国,郑和下西洋还能让那些周边国家畏威怀德、输诚纳贡。我并不纠结郑和下西洋的原因。郑和下西洋确实给沿海地区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从明朝开国以来,极为严苛的禁海政策,它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郑和下西洋的形式,不仅有朝贡贸易,官方贸易。民间贸易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郑和下西洋进行朝贡贸易,主要是以奢侈品为主,所以朝贡贸易对于我们这种人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影响。再说郑和下西洋进行的官方贸易,顾名思义,是以官方为主导。官方贸易本着相互尊重、等价交换这样基本的商业原则,进行贸易。据商人朋友们说,当时官方贸易采取的“击掌定价法”广受赞誉。

再来说说对我们的商人朋友影响最大的民间贸易。据说当时在郑和船队的官兵,都可以带商品进行贸易。可见民间贸易管理相对之前真的变宽泛了。想想前人经历的各种政策上的刁难与谋生的不易,现在在月港能安心打渔的我真的很知足。

梦回明朝:我一个普通渔夫眼里的大明王朝

船队

​结语

明朝作为一个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做到空前强化的国家。在海防问题上,也是以防护为主,经济发展并不是重要前提。海禁政策沉重的打击了私人贸易,使原本繁荣的中外贸易没有了正常的发展渠道。明廷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控制,为实现朝廷对海外贸易的控制,形成了以官方为主导的朝贡贸易体制。朝贡贸易体制讲求的是,让市舶司进行所有的收购使,从而垄断海外贸易。

隆庆开关,在明朝民间贸易被禁多年后,又为民间贸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明朝民间贸易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当然也因为隆庆开关,隆庆年间成为明朝海盗发展的黄金时期。郑和下西洋,即宣扬了国威,又促进了朝贡贸易、官方贸易、民间贸易的发展。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有铺张浪费、挥霍国库的弊端。但郑和下西洋对于加强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81年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92年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2009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