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希特勒的专用摄像师海因里希·霍夫曼在1925年拍摄的一组镜头。
彼时的希特勒正在进行演讲练习,只见他时而高举拳头激昂不已,时而忧伤地望着天空似乎是在质问着某一个人,时而又镇定地举着手指娓娓述说,表情丰富且多样化。
看过希特勒演讲视频的都知道,希特勒演讲时有个很突出的特点:语言极富煽动性,配合着多样化的夸张手势能在短时间内将听众拉入歇斯底里的癫狂状态。
如何练就这一技巧?
希特勒有个办法,委托霍夫曼拍下他演讲时的每一个动作。之后,他会反复听自己的录音,同时翻开拍摄的手势照,然后再改进自己的不足。
同样是霍夫曼,他还是希特勒和时为照相馆员工的爱娃·布劳恩的“牵线红娘”。
可以说,早期的海因里希·霍夫曼是希特勒的坚定追随者之一。
因此,他才能享有希特勒所有照片的独家拍摄权,并见证了希特勒从崛起到衰亡的历史。
其实,他们之间很早就产生了交集。
下图是1914年希特勒参加慕尼黑音乐广场时的照片,它的拍摄者也是海因里希·霍夫曼。
彼时,穷困潦倒的希特勒刚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来到了德国慕尼黑。
怀揣着对美术的热爱,希特勒仍然从事着绘画工作。
闲暇之余,他最爱去的地方是图书馆和啤酒馆。
前者可让他搜罗到历史文献充实自己的理论,后者的辩论气氛能检验自己理论的不足。
二者相辅相成,为日后希特勒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不过这里的画家实在太多,多到希特勒难以维系自己的生活。
眼看他就要陷入之前在维也纳的流浪生活时,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亚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
紧接着,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正式宣战。
沙皇俄国和塞尔维亚是盟友,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存在竞争,它不愿看到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一家独大。
此时的沙皇俄国已经走出了1904年日俄战争的失败阴影,所以当奥匈帝国发兵进攻塞尔维亚后,俄国便发起了全国总动员。
有鉴于此,奥匈帝国的盟友德国向俄国发了一份最后通牒,要求俄国立即停止总动员。
8月1日,在未受到任何答复后,德皇威廉二世便于当天下午5时签署了对俄国的总动员令。
消息传来,热衷“大日耳曼主义”的希特勒连忙放下手中的画笔加入了街道上的游行队伍。
他们如潮水般涌向了慕尼黑的野战军将军大楼前。
彼时的希特勒就站在人群的前边。
他没有戴帽子,穿着整齐,留着小胡子。
霍夫曼作为摄像师,以拍照维持生计。
他怎能错过这个好机会,于是当快门按下后,这幕大游行便永远地留在了胶片里。
后来,当政坛新秀希特勒造访霍夫曼的工作室时,偶然谈到了他曾参加过大游行的事。
霍夫曼听闻惊讶异常,连忙翻出了这张准备扔掉的照片。
不多时,他便从人群中找到了希特勒。
1932年,希特勒控制的纳粹党已经成为了德国的第二大政党。
为了寻求更高层次的政治需求,希特勒开始竞选起了总统。
作为希特勒的对手,曾在一战中大放异彩的陆军实力派人物兴登堡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号召力。
为了抵消兴登堡的优势,希特勒和他的追随者想起了这张照片。
于是,在竞选总统的前一天,德国杂志不仅刊登了这张照片,还特意放大了人群中的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