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中国最喜欢烧钱的皇帝之一,在战争方面也是顶级的白银玩家,愣是靠烧钱给自己烧出了“十全武功”。喜欢烧钱打仗的“皇阿玛”发出了壕气十足的战争宣言:“此时部库所积达八千余万两,朕每以积存太多为嫌”,看到没,“皇阿玛”都嫌自家银子太多了,要在大小金川烧掉一部分,“但能扫荡擒奸为一劳永逸之计,即使再多费一千万两,朕亦不靳”。
“皇阿玛”真的没吹牛,在乾隆三十六年户部的存款确实跟他说的相差无几,当年“户部银库存银七千八百九十四万零一两”,是这一次金川之战时户部存款的一倍。乾隆以往的战争也确实少不了那么多钱,用乾隆自己的话说就是“平伊犁,定回部,拓疆2万余里,然所费訾不及3000万两”。更何况清军“平伊犁,定回部”的战争持续了近五年时间(“平伊犁”的战争从1755年二月开始,五月清军占领伊犁,结束是在1757年;“定回部”从1757年下半年开始到1759年结束),平均每年的花费不到1000万两,所以乾隆才认为自己在“地不逾五百里,人不满三万众”的大小金川一年砸上1000万两已经很够用了,这也和第一次金川之战的投入相当(第一次金川之战打了两年是花掉了2000余万两)。
但金川的土司们却很不给乾隆面子,在当年就让乾隆烧掉了2900多万两银子,占到了户部存款总数的29%。让乾隆都觉得很吃不消。在此后的战争中清军更是常年累月地烧钱却没有太多成功,气得乾隆动辄拿统帅出气。
乾隆很生气,因为他觉得距第一次金川之战不过20余年,清军中有很多老马识途的战士,大小金川还有不少土司原因带路(在第二次次金川之役开打前,清军主要依靠9个当地土司进攻大小金川),因此他主观上认为清军在地利上没有问题。实际上第一次金川之战后,大小金川的土司们闲着没事就修碉堡,让碉堡等工事的数量数倍于前,人为地改变了当地的军事地理环境。乾隆所谓的“带路党”也不可靠,大小金川附近的土司也信奉苯教,他们对乾隆动辄毁掉,苯教庙宇的政策非常不满,在战斗中出工不出力;他们还认为苯教僧侣能呼风唤雨,诅咒自己,带路也不积极。大小金川的土司士兵因为保卫苯教的原因,和自家头人结成了坚固同盟。这种结盟方式极具苯教色彩,就是双方把头发和指甲都交给苯教僧侣,然后互相发誓。指甲和头发在原始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本人肉体的象征,土司战士们迷信不假,但还愣是靠迷信凝聚了士气,就连参战的大学士阿桂也觉得当地土司士兵“凶悍坚忍实为自来所罕见”。
战争到底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乾隆集结了“一十二万九千五百余员名”战士,靠着“十万九千余斛”火药和“五百二十八万余颗”枪子,烧掉了七千多万银子,终于艰难搞定了大小金川。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