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向来有小霸王之称。他本身为袁术麾下大将,在父亲孙坚死后,看透袁术为人,遂用计脱离其掌控来到江东。仅仅四余年时间,孙策便在周瑜的帮助下,平定了整个江东,从而为孙氏集团的霸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于小霸王这个绰号,世人在谈及孙策时,往往多将目光放在他的武勇之上。但实际上,孙策的手段与文治,也同样出色。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者,孙策不仅能充分利用有限的人脉资源,还能借助一些手段扭转自己的名声。
与其父孙坚相比,孙策的头脑显然更聪明。而一些看似无常的举动,也能体现出孙策高明的政治眼光。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这个古怪的人,竟然在寿春称帝。这样一个行为,自然引起了朝臣的强烈反对。就连曹操,也借助这个机会对袁术军事集团进行了有效打击。
可鲜为人知的,孙策其实是最早发现袁术动向的人。早在他称帝前夕,孙策便已经做出了及时应对:他命人向袁术送去了一封千余字的长信。那么孙策这样做,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关于这封信件的内容,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主要是告诉袁术:你这样做是自取灭亡,就连老天都不会容你。然后又指出袁术迷信谶纬思想,并告诫后者早日放下执念,如此云云。
孙策自然明白,这封信对袁术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加剧对方急于称帝的念头。事实上,孙策此举便是故意为之的。
其实,袁术敢称帝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孙策给的条件。
当时,孙策手中有传国玉玺,他没有贪恋这个东西,反而将它当做条件,换取了从袁术手下脱离。后者得到传国玉玺,自以为天命在身,遂对称帝的念头更进一步了。而此时的孙策,便已经准备好了一个大坑。
他借助这封信,成功将自己树立成了一个汉室忠臣的形象。原本,孙策脱离袁术这件事,其实有一些风险。袁术是公卿子弟,在士族中有不俗的影响力,他也完全可以借用这个由头指责孙策背弃旧主。
但孙策在第一时间内放出了这封长信,便如愿将自己洗白。自己脱离袁术,能表达对汉室的忠心,以及不愿与袁术同流合污的骨气。就这样,一个深明大义的孙策军事集团,以一种光明正大的形式,出现了世人眼前。
孙策初到江东时,名气不大。但因为这件事,他反而在大众面前狠狠刷了一波好感。袁术是什么人呢?出身大族,诛杀过宦官,也打过董卓,虽然人品不是特别好,但也是自带名人效应的一方诸侯。
孙策这招,相当于便是蹭热点了。而且他是最早蹭热点,手段快准狠,一下子说到了地方上,从而引起了世人的赞同。可别小看了大众的认同感,在孙策发出去这封信后不久,曹操以及大汉朝廷,便立即注意到了孙策。
一个最直观的好处是:孙策被正是册封为会稽太守,统领破虏将军。官方认证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否则的话,曹操也不会冒险挟天子。
之前的孙策,头上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他的地位。但朝廷真正的任命下来后,孙策就是真正的朝廷命官了,这么一来,不少人也愿意真心来投稿他。
与此同时,孙策还正式切断了与袁术集团的联系。换言之,这封长信发出后,孙策这头猛虎,才算是真正的挣脱了樊笼。
话说回来,当时的朝廷是在曹操统治下的。孙策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其实便说明曹操开始对他认可。这是因为,曹操的野心也在膨胀,他想通过拉拢孙策来打击袁术集团。
彼时的曹操,已经制定了出色的战略计划,但孙策的出现,却让他节省了一大批功夫。于是在袁术称帝后不久,曹操便派人送达了自己的诏书。
曹操先是追封了孙坚,肯定了他曾经的功绩,随后又拜孙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孙策也是个聪明人,在接受了曹操的好处后,他便配合吕布、刘备以及陈登等人,对袁术进行了夹击。
在不久之后,军事眼光高明的孙策又打了一个回马枪,将整个吴郡之地打了下来。从这时起,孙氏在江东的开拓,便完成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