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可以动的现代火炮中,舰炮是最为大型的,在军事领域中有非常好的运用。在每一次舰炮的使用过程中,其威力都是无法忽略的,因此后来各国军事发展时,低成本、高威力是舰炮发展的主要方向。但由金属构成的弹壳成本一定不低,且所配备的弹壳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给提升速度且将空间高利用化,就只能将用尽的弹壳遗留在外。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这样的速度及质量继续保持下去,甲板一定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如果你身边有喜欢军事历史的朋友,那他应该也知道,二战期间的战列舰是一种高吨位的艇舰,但是哪怕和别的同吨位舰船比起来,战列舰也要大上一整圈,从体积来看,它的弹壳自然也是重量级的,分量十足。讲到这里就有人想问了,弹壳的重量这么大,会把甲板砸坏吗?
战列舰上装备的几座炮台都是大口径的,而大口径给它带来的好处就是能发射的枪弹重量也很大,最远能够攻击到六十里以外的目标。我们常讲,战场讲究的是效率,为了能让操作简化一点,各国实战时干脆就抛弃弹壳,重新包装弹药,通过发射时的高温烧毁弹药外层的药包,于是就不会有掉落的弹壳,甲板也免掉了被砸的风险。
在过去,手动装弹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还要谨防出现错误,于是为了提高火炮射速,现代战舰一般都安装了自动装填机,这种机器规定了弹壳退膛后是由抛壳机进行下一步处理,再被抛壳机推出炮塔,在这时,新的炮弹又被自动填充,能够随时发射,弹壳遗留的问题也就基本被解决了。二战以后的战舰,也就是现代战舰,会根据自身的需求选用不同口径的主炮,在正下方的位置往往就会设计一个抛壳窗口。
而且现代战舰的防护措施比起以往要好上很多,不仅会铺垫防火棉,甲板本身对高温也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弹壳通过抛壳机通道落在甲板上的这个过程还是比较快,弹药发射时那惊人的高温仍然留在弹壳上,加一层耐高温设计的甲板比起普通甲板更能起到保护作用。现代战舰那些让人疑惑和担忧的地方,现在也渐渐明朗清晰,弹壳遗留也得到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
勤俭节约向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那么,海军是否会对军舰炮台射击后留下的众多铜制弹壳会进行回收呢?经多方了解得知,军舰上的铜制弹壳 能得到回收利用的只有一小部分。比如主炮按照设计通常被修建在了甲板,前甲板不存在空间狭小的缺点,弹壳堆积也就没什么问题,这使得之后对弹壳的回收利用工作就要容易很多。
而对于常常设置在军舰两侧的近防炮来说,关于这种近防炮所产生的弹壳回收工作,与“方便”二字没有任何关系,1130近防炮早就被中国海军军舰投入使用,虽然它在炮弹发射上速度极快,最高射速甚至能达到一分钟发射10000发炮弹,但由于这种近防炮安装位置空间狭小,比如凭借数量优势成为中国新一代舰队的骨干054A护卫舰,安装的就是这种每分可发射10000发的近防炮,但因为周围空间较为狭小,在近1000发弹壳快速产生的同时,由于战时人手、时间都很宝贵,弹壳多数都掉进了大海,所以这十分不利于后续弹壳回收工作,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对于二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许多人应该都有了解过,但对于一些没多少热度的事情就没有那么关注了,就拿弹壳回收来说,这其中的故事应该很少有人知晓吧!几乎所有的国家在战后都会对其回收利用,因为那个时候的炮弹都是使用的比较昂贵的色金属制作而成,为了降低整体的开销,大家在旧弹壳的回收上都达成了一致的决定。
不仅在那个时期,就算在如今,重金属的冶炼工业也还不能达到让我们可以直接丢弃掉仅使用过一次的金属资源的地步,就拿中国来说,虽然一直在发展重工业,但由于铜资源的紧缺,所以只能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这样的行为既考虑到了经济发展,也考虑到了社会民生,在政府眼中,战争或者演练都不能成为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和人民正常生活的绊脚石。
但是每次的回收品都是经过挑选的,许多弹壳经过加工也没有利用价值,像这一类就会被丢弃。尤其是钢制弹壳和覆铜弹壳。排在首位的是钢制弹壳,因为钢是一种合金,价格便宜,生产起来也简便,大部分都会被丢弃在战场上,没有加工的必要。第二就是覆铜弹壳,早期的中国海军对此很有发言权。最开始的打算是,结合铜和钢的优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铜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现实给我们上了沉重的一课。这样设计出来的覆铜弹壳不仅没有带来好的效果,反而由于高温的作用,它们二者开始分离,所以融化的金属就会留在枪膛中,加大了摩擦力,舰炮的攻击力就会下降,同样是铜金属,却失去了回收的价值,反而增加了制造的成本。
钢制炮弹的应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钢制弹壳能被各国接受,主要有三个优势:首先在我国科研人员长期的钻研下,在钢中加入一些别的元素,用来提升它的承压能力和耐温能力;其次钢极易获得价值也比黄铜低很多,单位时间内上膛的弹壳数也和黄铜相近;第三减少了弹壳的回收次数,尤其是在人力资源,财力和物力上。
所以自从有了全钢制材,从弹壳开始,军备上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中国海军就舍弃了之前的弹壳使用这种全钢弹壳,在不断的完善后,全钢炮弹已经成为了这行的龙头,取代了铜制炮弹,全钢炮弹依旧在海上发挥超强作用。但是并不代表钢的各方面已经是顶尖水平了,钢的硬度强于黄铜,所以每次发射炮弹后弹落的弹壳很容易损伤甲板。
如若炮弹想要时刻保持其威慑力的存在,就必须跟随时代步伐,对自身功能特性进行更新、改正,处于世界和平的现在,海战次数的减少使得弹壳回收的难度也相应降低,与此同时,各国也在积极研制更低成本但更高实力的炮弹制作材料,随着工业发展的快速进步,可再生材料已是炮弹材料制作的第一选择,现在世界上已生产出无壳弹和可燃药筒,甚至还研制出了纸壳枪弹,用可再生材料制作炮弹具有一个很好的优势,其在性能与成本上都是优于金属材料的,就算将它们丢弃也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减少铜等珍贵金属的使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可再生材料剔除了炮弹发展的阻碍。
虽然各国的科技实力都在不断提高,导弹的攻击力比舰炮更高,但是导弹的劣势也很明显,造价高,并且弹药数量很少,平时使用的舰艇中,很少有超过装载10枚导弹的,上述两点都是导弹没有完全取代舰炮的关键因素,如果能够完善导弹的这几个系统,或许导弹称霸的时代就到了,导弹真的可以一家独大。
同样即使是全钢炮弹已经在全世界军舰中普及,但是铜制弹壳也还有一丝的存在空间,仍然服役于经济实力超群的国家,比如美军现在使用的依旧是铜制炮弹,而且回收利用从来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