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9日,江苏如皋市长江镇船舶海工配套产业园区的一家企业内,高职实习生正在岗位上忙碌。 (视觉中国/图)
“今明两年,高职院校计划扩招200万人,促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2020年5月2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这是“高职扩招计划”连续第二年被写入报告,被视为“稳就业”的关键一招。
2019年3月,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中美贸易战升级,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高职院校将扩招100万人”,“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
教育部2020年5月19日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高职共扩招116万人,多地“超额”完成任务,而此前多年,高职招生规模一直保持稳定。
扩招生源主要来自两类,一类是中职应届毕业生,另一类则是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后者被称为“四类群体”,属于“非传统生源”,但在2019年扩招中达52万人,占扩招总数的近一半。
“四类群体”主要是通过2019年秋天的二轮补招入学,以广东省为例,该省8.12万人招生目标中的九成是在2019年9月启动的第二轮扩招中实现,并放宽了考核标准,以职业技能测试替代文化考试。
彼时,有声音对扩招后的高职教育质量提出过担忧。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曾对此撰文回应,高职教育的教育资源配置与发展速度模式,需要站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仅从教育角度很难完全理解到位。
他对高职质量表示乐观,认为扩招将推动高职注册制进一步扩大。真到了注册制时代,反而会给优秀高职院校一次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机会,而不是靠政府部门批准的文凭。
一位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领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做强示范校,提高办学质量是过去多年高职教育的总体思路。需要注意的是,从目前扩招的实际结果来看,还是办学水平相对较低的民办院校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扩招任务,体量迅速做大。“今明两年继续扩招也能装得下,但仍然会主要流向民办院校。”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是较早提出“高职扩招”建议的代表。在她看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实施高职扩招,是要求高职教育承载更多提升劳动力素质、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传承技术技能的经济社会发展重任。”听到200万人的扩招目标后,郑亚莉认为未来高职师资缺口将更大,如何打造双师队伍、促进校企合作成为关键。
高职院校大幅扩招之下,出口待遇也备受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对高职学生遭遇的就业不公正待遇感触颇深,她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尽快立法推动就业机会均等化,在各类公务员招考、国有企业招聘中破除有关本科学历以上的条款,允许具有相当学历水平的职业教育毕业生进入选拔范围。”
南方周末记者 李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