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一月两次发射失利,谁在干扰中国的卫星发射

时间:2020-09-07 16:59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引言:“ 火箭连续发射失利,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长期来看,干扰中国火箭发射事业的,可能不仅仅是外部因素,还有我们内部的革新和优化。”中国

引言:“ 火箭连续发射失利,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长期来看,干扰中国火箭发射事业的,可能不仅仅是外部因素,还有我们内部的革新和优化。”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虽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运载火箭和卫星发射水平曾是我们的骄傲。但是,近期的航天发射连续失利,却出乎意料。

3月16日,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长征七号甲火箭飞行出现异常没能按照预定轨迹飞行进入太空,发射宣告失利。

4月9日,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印尼“帕拉帕—N1”通信卫星,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三级工作却出现异常,三级火箭和卫星残骸坠落,卫星发射出现失利。

一个月内,连续两次火箭发射失利,这已经打破了中国卫星发射最差纪录。我国航天科技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火箭发射成功率一直很高,2018年的成功率为97.4%(38/39),2019年的成功率为94.1%(32/34)。而其中发射失败的统计数据,还包含我国民营火箭的两次失败。

航天事业出现至暗时刻,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火箭发射事业,突然在短期内连续出现失利?


01 国产芯片的软肋?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火箭的芯片出现了问题,导致发射失利。长征系列火箭,作为我国主要的航天运载工具,芯片使用无所不在!尤其是现在的火箭或航天飞船,负载的计算机和姿态控制系统,加了很多状态检测传感器,再加上抗震抗辐射的冗余设计,处理器和传感器芯片的用量激增。

而这背后,则是我国国产芯片行业一直存在的软肋;同时芯片又一直是美国的技术强项,世界上存在“没有美国芯片,全球火箭都飞不了”的说法。相对于一些消费级、工业级的芯片,航天器上的处理器对可靠性的要求远大于高性能,技术门槛更高。

过去,我国火箭发射所需的关键芯片,都要从美国进口,火箭发射的核心芯片可能依然要依赖美国芯片。而毛衣冲突发生以后,米国政府一直在强化管制芯片出口。特别是4月初米国出台新规中,收紧民用 FPGA 芯片出口。根据原来的规定,如果是用于非军事用途,可以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出口某些米国技术。但如果豁免规定被取消,原本可以民用的一些米国技术也无法向中国出口,FPGA一类的芯片产品可能会出口受阻。

因为米国认为,无法判断 FPGA 卖给中国后,会不会用于民用外的其他目的,比如军事、航天。而很有可能,在这些规定出台之前,用于火箭发射的关键芯片技术,已经被限制向中方提供,而我们的国产芯片存在软肋,尚不能完全满足火箭发射需要。这当然是一种猜测,火箭发射连续失利,与米国限制芯片出口有没有关系目前不得而知。

而另外一种说法则是,在火箭发射的芯片上,中国早就实现了技术突破和自给自足。目前火箭发射控制系统和传感系统的芯片,已经完全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同时在卫星技术上,也突破了对美国芯片的依赖,比如2017年11月首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已经实现了“没有一块进口芯片”。

特别希望这个说法是真的,因为这关乎到我们的航天国防事业,是不是真的可以突破技术封锁。即便目前没有做到,中国芯也必须要尽快走向自立自强,让民族的航天事业始终立于强国之列!


一月两次发射失利,谁在干扰中国的卫星发射

02 米国卫星干扰器捣乱?

另外一种说法则是,火箭连续发射失利,是因为米国使用了卫星干扰器破坏我们的航天发射技术。

有专业人士分析,米国研发的一种针对卫星发射的干扰器已经正式服役。近日,美军向外界高调展示了一款新的武器,这是一种专门用来阻止敌方卫星信号传输的新型干扰器,被美军私下称为“北斗克星”。

美国太空军在3月13日公布消息,这种干扰器目前经过近一年的试运行,性能非常稳定,已于3月12日移交给位于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的太空军第4太空控制中队,随时可以投入使用。这是美国太空军获得的第一款地面攻击性武器,标志着太空军已经正式具备战斗力。美军甚至公开警告:“2020年,其他国家的火箭、卫星要小心了。”

而米国的空天攻击技术一直在秘密筹备,2019年10月27日,米国X-37B空天飞机在轨飞行780天、完成第5次超长时间的秘密任务后神秘返回。一方面,X-37B空天飞机正式列装加快;同时37B空天飞机在轨飞行时很可能完成了实战化技术验证,测试过美军地面新型干扰器的攻击效果。

而就在5月17日,米国发射宇宙神-5运载火箭,把神秘的X-37B空天飞机送入太空执行秘密任务。这是这种飞机第六次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火箭整流罩上写着“美国强大”的字样,纪念新冠疫情前线工作者和瘟疫感染者。

这则一消息一出,就难免让人们联想到了之前中国卫星发射失败的事情。X-37B空天飞机今后到底执行何种任务,如果是在太空对他国卫星发射进行干扰攻击,那就意味着新的一轮太空竞赛即将开始,人类的航天事业将敲响霸权主义的警钟。

米国真要这么做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也只能被迫应对!


一月两次发射失利,谁在干扰中国的卫星发射

03 体制和人才的瓶颈?

近期卫星发射连续失利之后,也有人指出中国的航天事业,需要重新审视体制环境和人才机制。

在这里必须要聊一下米国的马斯克了。十多年前他成立了一家纯私营公司SpaceX,2008年首次发射成功,到现在已经成功掌握了火箭多次回收的技术,把卫星单次发射的成本降低了70%以上,以至于米国国立宇航机构NASA,现在彻底放弃了自主发射火箭的业务,把大部分业务承包给了SpaceX。本月27号SpaceX将首次发射载人火箭,并送至国际空间站,如果成功的话,以后NASA所有的活都可以交给马斯克了。

国内航天产业发展的问题,体制和人才的挑战也日渐明显。人才断档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同样是北航的毕业生,优秀的工程师去腾讯阿里可以轻松拿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而去航天企业,报酬没有大的竞争力,工作地点如果在北上广,收入可能买不起一套好的居屋;工作地点如果在荒凉的边陲,付出回报可能更不成比例。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当然必不可少,必须坚持弘扬;但是人才的价值实现和工作回报,也是一个不可回避和忽视的问题。否则就容易产生优秀人才的溢出效应,顶尖级的人才要么不学习航天专业,要么学了不愿意投身国有体制,要么不能够持之以恒的在岗位上坚持奋斗。

我们可以把航天事业作为一个国家战略,也可以看成一种产业和商业活动。这种国家战略和商业活动的结合,并不排除民营企业的参与和推动。SpaceX的发展经历说明,至少在米国,即使是这种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的航空航天产业,相比国立的宇航机构,私企的能力和效率都具备较大的优势。

这两年,国内民营航天事业发展也很快。其实,很多民营航天企业的核心人员,都是来自国有企业;但是实现了身份的转换以后,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转化的效率都在明显提高,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体制和人才活力的重要性。

那么,允许更多的民营机构参与到航天事业,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体制束缚的短板效应,用国有和民营优势互补来巩固我们航天事业的领先地位。

一月两次发射失利,谁在干扰中国的卫星发射

04 后记

火箭连续发射失利,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航天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一时的失利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对失败进行反思与总结,将其变为成功的成本。

长期来看,干扰中国火箭发射事业的,可能不仅仅是外部因素,还有我们内部的体制革新和人才优化。

不管是米国的芯片卡脖子,还是米国干扰器捣乱,这都需要我们自立自强,用更强大的技术能力去应对封锁和挑衅。而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核心还是要靠人才,更要靠机制去释放人的持续创造力。

注重人才的同时,市场开放同样重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体制的意 见》指出: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

这些新的思想和方针,如果能在航天领域贯彻落实,或许将会为航天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增加新的抗干扰的定力!

一月两次发射失利,谁在干扰中国的卫星发射

喜欢的别犹豫了,赶紧关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