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别的时代,思想开化、经济繁荣,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也被不断地搬上了大荧幕,最近的爆款电视剧《清平乐》每天霸占热搜高居不下,其中长达一尺多的帽翅怒刷了一波存在感,关于它的形成众说纷纭,但根据史实,这些传说未免有失真之处。
根据史书记载,帽翅肯定不会是宋朝一家独有,它作为官帽的一部分,是古代森严等级制度的代表,是随着社会变迁一步一步慢慢形成的,而到底是如何形成还且看下文。
帽子的起源与官帽制度的成熟“冠”与是帽子的总称,古时候的人们把头部用作的服饰称作“头衣”“首服”“元服”等,作为一种服饰搭配,冠帽几乎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产生的。上古时期的先民们为保暖御寒,在头上包裹兽皮,形成了帽子的雏形。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等级秩序的划分,作为生理需求的诞生的帽子已经不再单纯的用于满足人们的保暖需求,还具有了另一种社会功能,即社会地位和审美的需求。
历史的车轮已经飞驰进入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可以基本看作是官帽制度的形成期,随着以“礼”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文化逐渐形成,这一时期的帽子被称作“冠”和“冕”,只有皇帝和官员可以戴帽子,是一种权力和身份的象征,而根据不同帽子的样式差异,区别地位高低,而平民百姓只能系“巾”,并以青色和绿色最为卑贱。并且《周礼》规定,即便是天子、诸侯和士大夫等在出席最重要的场合着最尊贵的礼服时佩戴冕冠,这也反映了冠帽制度的礼法渊源。
公元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为树立国威,也表改朝换代、一统四海之功,对周礼的服饰制度大加改革,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衣冠制度,其中秦始皇的常服便是头戴通天冠,通天冠作为天子常服,极为仅次于正式的朝廷服装——冕冠的冠帽,其形如山,正面直竖,以铁为冠梁。与此同时,还把曾经六国国君使用的高山冠、法冠赐予给秦朝朝臣使用,以表彰齐功,也为彰显其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而后,汉武帝推翻秦朝实现大一统,几乎全面继承秦制,沿用了秦朝的官服的制服,标志官帽体系的正式形成。
“翅帽”的形成与发展“翅帽”的形成因素众多,民间传言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官员之间交头接耳,维护朝廷的肃穆威严而发明,而这位大宋开国皇帝也几乎成了其代言人,但实际上,就史实而言,“翅帽”的形成是历史、社会发展的产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把持中原,为显示自己地位的尊贵性,基本承继了汉族的服饰。而这一时期最为明显的改变就是在头上,即幅巾,大部分由长度和门幅各三尺的丝帛做成。
汉朝时期以来男子以巾裹发,称为巾帻。当时老庄圣学、道教之流正大行其道,社会上盛行无为而治、放浪形骸和空谈之风,这种简约淡雅的头巾正符合其需要,于是纷纷弃华丽冠冕之服而改以幅巾束首。于是一时间幅巾流行于世,它简单实用,任何阶层皆可使用,仅以颜色区分贵贱,苏轼曾描写周瑜为:“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其中的纶巾就是幅巾的一种。
这种巾是由汉代发展而来,只是改为后高中平、体积缩小,所以又称“小冠”或者“平上帻”,这种式样从晋朝一直沿用到隋朝。而笼冠就是在其之上加笼,加笼的材质为黑漆细纱,所以又称为“漆纱笼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乌纱帽”。
随着帽式的发展,隋唐时期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样式繁复的幞头,一般而言,认为“翅帽”是从隋唐时期的幞头发展而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关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相隔久远的汉朝。但尤以隋唐时期为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幞头已经在幞头的带子上增加了较硬的铜丝、丝弦或者是铁丝衬着纸绢做成了可以翘起的硬脚,即翘脚幞头,让其看起来更有型。而幞头也成为固定的帽式。
根据《云麓漫钞》记载“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可以认为五代十国时期这种幞头依然盛行,不过形式上有所改变,即演变成展脚幞头。而展脚幞头作为长翅帽的早期形象在经过宋朝的改造并集历代之成,改造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长达一尺多的翅帽。
“翅帽”在不同朝代的形式变迁隋唐时朝:隋朝统治时间短暂,服饰上大多承继前朝,还未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且又隋文帝厉行节俭,用材朴素,淡化了对服装的等级尊卑观念,所以隋代的幞头形制比较简洁,佩戴范围比较广,只在幞头的里面用“巾子”或“巾”把发髻包裹成各种形状,巾子的形状也就形成了幞头不同的造型。
唐朝作为大一统的王朝,幅员辽阔,各民族融合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盛唐气象,所以唐朝的幞头多精致富丽,且融入较多的异域色彩,从初唐到晚唐,幞头的造型随着社会的流行趋势而不断地变化,如初唐时期的幞头较为平,中唐时期流行高冠峨髻,人们又在头巾内部垫称硬质物体,以便让中间凸起高耸。幞头在晚唐时期已经逐渐成为帽的固定样式。
宋朝:后来,还在直至宋朝,随着程朱理学的盛行,士大夫阶层或是一些名人雅士大多崇尚清新淡雅之风,唐朝繁复精致的幞头逐渐变的简朴,幞头不分阶层皆可使用,除了在隆重的场合,皇帝和百官需要冠冕朝服之外,日常生活都以幞头为主。
而其实除了在朝堂上所用的长翅帽之外,宋朝的翅帽的样式还是较为多样的,根据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本朝幞头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卷云状、凤翅幞头等。”后来,而这一时期,受到简朴之风的影响,还兴起了巾、帻,朴素简单且无阶层限制,南北朝的幞头在宋代演变成了冠帽,如京纱帽、翠纱帽、高檐帽、温公帽、笔帽等。
明朝:明朝时期国力强盛、政令严格、等级制度森严,幞头通常以庄严肃穆的风格为主,朱元璋作为汉人结束了少数民族占据中原的时代,下令要求恢复汉人文化,这也首先体现在了服饰上面,朱元璋着通天冠,根据《舆服志》中的记载:“冠匡如皮弁之制,冒以乌纱,分十有二瓣,各以金线压之,前饰五采玉云各一,后列四山,朱条为组缨,双玉簪。”即后人所说的“燕弁冠”。后来明世宗时期由首创了忠靖冠,作为官员的常服,以激励文武百官忠诚报国。
总体而言,每个时代的翅帽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东晋时期的翅帽,即幅巾,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主要崇尚清淡风雅;隋唐时期,虽朝代紧邻,但却有完全不一样的风格,隋朝借鉴之风盛行,翅帽也相对而言更为朴素,唐朝民族交融,翅帽精致富丽,并在其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固定的帽式,宋朝简朴为上,其中长翅帽可以作为其代表性的样式,明朝时期,汉文化复兴,翅帽风格走向肃穆庄严。
虽各个朝代具有自己的特色,但总体而言,翅帽实际上都体现了两点。
其一是翅帽从固定帽子的刚性需求逐步演变为以审美为主的软性需求;
其二翅帽样式以及冠帽制度的演变实际上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皇权逐步集中的变化,而这些材质、样式各不相同的冠帽实则代表了等级制度逐步走向森严的趋势;
其三,翅帽的不断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审美风格和程度的变化和提高,对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丰富的产物。
而实际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从古至今唯一没有断裂的文化,这样绵延不绝的文化实际上也影响了周边的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在现存的资料中显示,越南古代官员上朝的冠帽有各种各样的翅帽,与中国古代的官员的帽式无甚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