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开宗明义》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孝道文化的遵循,已经达到了连头发都不能毁伤的程度。
虽然说,由于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天下人都受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影响,但也并不是说古人就一辈子不修剪头发。古人同样会修剪头发,只不过他们对待头发特别慎重,修剪之后的头发都会被收集起来不会乱扔,不会随意毁伤掉罢了。
事实上,古人不只是在修剪头发的时候表现的比较慎重,就连洗头发的时候,态度也特别端正。譬如说,后世人们经常在史料中见到的一些如“沐浴”、“斋戒”等词语,从这里看出,在一些重大场合上,古人还是很有仪式感的。
由此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令人极为好奇,那就是古人蓄发一辈子,尤其是清朝人梳成“辫子”之后,到底多久洗一次头发?那么,清朝人的“辫子”脏不脏呢?
英国传教士曾经在他的日记中记载了这一情形,说当清朝人鞭子解开之后,传教士闻之已经欲吐。
一、清朝人的“脏”辫子古人在日常生活之间的规章制度是比较明确的,比如说,“沐”、“浴”、“洗”、“澡”,所代表的含义就是洗头、洗身、洗足以及洗手。既然古人对沐浴方面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那么洗头频率方面也是如此。
清朝入关以后,施行“剃发梳辫”的规章制度。如此一来,古人沿袭下来的束发习惯陡然变成了梳辫,由此连带着洗头都变得“麻烦”了一些。因此,清朝人洗头的频率是要比以前的古人更长一些的。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就对当时百姓的洗头频率做了侧面描述。像贾府中的一些跟在贾宝玉身边的丫鬟是一个月洗一次头,洗头的时候会加入鸡蛋、皂角等物品,除此之外,还会用到篦子。
而这种条件还是贾府这种大户人家中生活的人才“洗”得起的。像底层的平民百姓,洗头的话,频率会更长。
一方面,对于贫苦百姓来说水资源很珍贵。
另一方面,烧水的木柴也是一笔不小的资源。
因此,通常来说,贫苦百姓洗头的话,少说也得间隔三个月以上,甚至能间隔长达一年之久。如此一来,经过夏天汗水的洗礼之后,加之不清洗的缘故,清朝人的辫子自然是极脏的。
另外,还有这么一则轶事是关于清朝人洗头的。说是晚清时期,英国传教士麦罗德游历中国之后,在日记中记载了河北、河南等地区的农村人基本上一年到头都不梳洗,只在夏季的时候会到河里清理自己的辫子。
而每当解开辫子的时候,都会落下厚厚的灰尘和头屑,其味道更是令人当场欲吐。
由此可见,清朝人的辫子,尤其是那些平民百姓的辫子有多脏了。
说到这里,便又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历朝历代中,古人洗头的频率是不是同样很长?古人的头发和清朝的辫子是不是一样很脏?
这一点,我们以从史料中的一些文字记载来探寻一二。
二、历代古人洗头频率自先秦时代以来,古人就对头发看的极为重要。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原因,他们对于剪头发是极为排斥的。
比如说,在汉朝以前的社会,就一种叫做髡刑的刑罚,意思就是把犯人的头发全部剃掉。
或许对于现在人来说什么都算不上,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耻辱。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头发的重视程度。另外,和清朝人梳辫子不一样,在以前的社会中,古人都是束发戴冠的。也就是说,在洗头方面,理论上清朝以前的人会稍微“方便”一点。
在《汉书》中对此方面有所记载:“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也就是说,在汉朝时期,官员们每隔五天就要休息一天。在这一天不仅是休息的时候,也是规定的洗头洗浴时间。
到了唐朝时期,这种官方制定的洗头制度有所改变,变成了“每至旬假,与百僚休沐”,从以前的五天一次变成了十天一次。宋元之后,休沐时间也大致如此。
不过,这些史料中记载的制度针对的是朝廷官员,并没有针对平民百姓。因此,便可以推测一下,清朝以前平民百姓洗头的频率怕是少说也得一月一次,甚至和清朝百姓一样,三月一次、一年一次洗头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现在人来说,三个月洗一次头,甚至是一年洗一次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古代,这种事情就比较常见了。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一年一次洗头就是间隔时间最久的记录了吗?
事实上,对于古人来说,在某些特殊的时期是不能洗头的。也就是说,古人洗头的频率有时候并非一年一次这么简单。
三、古人丧期不沐常言说道,“死者为重”,这一点在古代封建社会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西周时期,礼制建设就受到了重视,尤其是在丧葬习俗方面,礼制更是严苛。比如说,在守孝期间,不能洗沐的时间都有所规定。
《礼记·丧服四制》中就明确的记载了这方面的制度,制度规定在守丧期间,不能洗沐的规定期限是三个月。然而这只是关于守丧期不能洗沐的规定,并非是守丧期限的规定。
因此,大多数人为了遵循礼制,为了表明自己的“孝心”,硬是坚持了三年不洗沐。比如说,《新唐书·柳公绰传》记载:“居丧毁慕,三年不澡沐。”
由此可见,古人在特殊时期是不洗头的。要知道,一年不洗头的话,就已经脏到常人难以忍受的程度了,三年不洗的话,结果如何真的是难以想象。当然了,若是给古人不洗头的时间间隔列一个记录,那么三年也不是最长的那一个。
在《新唐书·纪王慎传》中记载,纪王慎之女“始八岁,闻慎有疾……免丧,绝膏沐者二十年。”若是记录真实不虚的话,那么二十年不洗沐的事情,确实太过匪夷所思了一些。当然了,这也体现了丧期对于古人来说有多重要。
不过,抛开以上“至孝”之人为了遵循礼法而数年不洗沐的事情不说,历史上还有一些名人本身就是懒得去洗头的。比如说,历史上因毁掉《广陵散》而大名鼎鼎的嵇康。
他就是因为“性复疏懒”而经常头面一个半月不洗。宋代李流谦也将嵇康当作榜样,说自己“性懒如嵇康,不沐已三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古人十天半月不洗沐的传统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尚且如此,那么生活更加贫困艰难的百姓要多久洗沐一次,便可想而知了。
因此,和清朝人的“脏”辫子相比,以前的古人的头发在平时估计也干净不到哪去。这一点,我觉得应该是封建社会制度下,百姓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导致的。
结语:1895年,晚清内部悄然开始出现一股“剪辫”之风。1903年之后,一些去往海外留洋的“剪辫”学生归来行于市上时,众人已经见怪不怪。到了1904年的时候,这一股“剪辫”之风已经吹到了官兵身上。
到了1910年之后,京城禁卫军开始剪辫,此后,这一股风气迅速蔓延全国,上至内阁总理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彻底剪掉了满清的留辫习俗。
参考资料:《新唐书》《礼记》《汉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