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开讲啦!听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谈

时间:2020-07-22 17:35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全国产经信息不错过】编者按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向国际社会派出了多支医疗队,很多人开始关注援外医疗队。中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全国产经信息不错过】

开讲啦!听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谈中国公共卫生外交的发展历程

编者按

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向国际社会派出了多支医疗队,很多人开始关注援外医疗队。中国政府第一次向国际社会派遣援外医疗队是什么时候?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公共卫生外交有哪些鲜明特征?

今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官网官微推出《党校观察》栏目第二期,特邀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关系与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赵磊,为大家解读“中国公共卫生外交的发展历程”。

Part—1

在全球合力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向许多国家派遣了医疗队和专家,请谈一谈中国公共卫生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开讲啦!听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谈中国公共卫生外交的发展历程

赵磊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教授

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是中国外交的主线,也是灵魂。早在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采访谈到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时特别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所以,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国际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公共卫生外交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国政府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具体体现。中国公共卫生外交从历史来看,有4个节点。

01

1963年援外医疗队是中国公共卫生外交事业的起点

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过程中,中国应国际社会的要求,向国际社会派出了多支医疗队,很多人开始关注援外医疗队,认为好像是今天才发生的事情,但事实不是这样。早在1963年,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中国政府从北京、上海等地优秀医生中抽调24名医疗队员,向急需医疗救助的阿尔及利亚派遣了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揭开了中国公共卫生外交的序幕。从1963年至今我们的派遣工作一直在坚持,截至2019年11月,从第一批的24人累计到2.6万人次的医疗队员,累计诊治患者约2.8亿人次,有51人牺牲在异国他乡。这是第一个节点,也是我们公共卫生外交的起点。

02

2003年抗击非典促进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改革与加强国际合作

2003年的非典疫情暴露了一些问题,我们开始注重国际合作,开始共享信息,接受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那次疫情也使我们提升了意识,开始补短板,同时特别注重国际合作。比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先后出台。2006年11月9日,香港卫生署前署长陈冯富珍成功当选为世卫组织总干事,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联合国机构中担任最高负责人职位。这是第二个节点。

03

2014年援非抗埃是我国卫生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援外行动

早在1976年埃博拉病毒就已经被发现,这个病毒爆发主要是在非洲,但均呈现地域局限、规模小、时间短等特点。2014年这次疫情之所以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2014年3月在几内亚发现并确认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逐渐从非洲蔓延到欧洲、美洲,所以欧美国家也开始援助。这一次,中国政府及时向西非疫情国家伸出援手,成建制地派出临床和公共卫生专家1200多人次援非,在我国公共卫生援外史上是派出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工作覆盖最广的一次,这是第三个节点。

04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国公共卫生外交进入全球健康治理新阶段

与前面疫情蔓延不一样,阿尔及利亚是一个国家一个点,埃博拉疫情主要集中在几内亚等西非国家,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幸免于难,国际社会需要全力去应对。中国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与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专家视频会议,向多个国家派遣医疗专家组。这是第四个阶段,中国参与了全球的卫生健康治理,从一个区域开始到全球层面承担国际责任。

Part—2

中国公共卫生外交与西方欧美国家相比,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公共卫生外交虽然起步较晚,但具有鲜明的特征。

01

中国公共卫生外交服务于国家利益,也服务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1851年第一届国际卫生大会在巴黎召开,讨论在建立防疫区方面的合作,揭开了现代意义上公共卫生外交与国际合作的序幕。但那次国际会议主要是欧洲国家为解决自身遭遇的霍乱等疫情召开的。从1851年到1990年,当时在欧洲,12个国家召开了公共卫生外交的10次会议,基本上都是讨论欧洲的流行病问题,美洲的问题不予讨论。这跟中国的公共卫生外交是不一样的,我们从起点的时候就是服务于中国利益,也服务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只要你有需求,我有能力,我愿意提供援助。这是第一个特点。

02

中国公共卫生外交符合国际法准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

1964年2月18日,周恩来访问亚非14国期间提出了对外援助八原则。其中一条特别具体,强调中国所派出的专家,同受援国自己的专家享受同样的物质待遇,不容许有任何特殊要求和享受。西方国家往往在援助中附加政治条件,而中国始终坚持主权平等、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

03

中国公共卫生外交既注重实效也注重创新

2008年 “和平方舟”入列,这是我国首艘万吨级大型专业医院船,是我国公共卫生外交的创新实践。每到一国,“和平方舟” 医院船除了利用主平台为当地民众诊疗,还派出多支医疗分队前往当地医院、学校、社区、军营、海岛等,为更多民众巡诊送药。截至2019年底,“和平方舟” 9次走出国门,累计航行24万余海里,到访43个国家和地区;为23万多人次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实施手术1400余例,让5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被称为和平之舟、生命之舟、友谊之舟。

再比如说,中国从1989年首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是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当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在后勤保障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战火频仍的联合国任务区经常可以看到中国医疗队员忙碌的身影。这也是注重实效又注重创新。

04

中国公共卫生外交始终有先进的理念做指导

六十年代初期是中国公共卫生外交的起点,那时我们的理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入新时代,今天的理念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因为人类社会需要守望相助,整个国际社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05

中国公共卫生外交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

有什么样的文化底蕴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外交风格。中国是一个文化厚重的国家,有人把综合国力看作是冰山模式,冰山下面是厚重隐性深刻的文化脉络。中华民族是崇尚道义的民族,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讲情重义、先义后利。除文化理念外,中华民族有很多文化资源,比如青蒿素等中医药。非洲疟疾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看作是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公共性传染病,但我们的青蒿素成功地帮助了非洲国家的灭疟。2008年起,中国为非洲国家设立了30个疟疾防治中心,并提供价值1.9亿元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品。再比如,在全球抗击新冠病毒过程中,中医药也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向意大利援助了10万盒连花清瘟胶囊,这就是中医药的力量。

中国的公共卫生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面旗帜,它展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中国会力所能及的向国际社会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产经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