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776年7月4日建国至今仅200多年,在这20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对外发动了200多场战争,平均每年发生一场战争。所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人们不禁要问: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战争,为什么没有拖垮美国,反而越打越富、越打越强?
我通过对美国历史上对外的战争进行了梳理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美国的对外战争大多是经营性战争。也就是说,美国像经营生意一样经营战争。
经营生意需要本钱,本钱越大利益越高。经营生意需要核算成本,需要计算投入产出。美国的对外战争是需要经济实力的,经济实力越强,战争的规模和力度越容易控制,获取的利益就越大。这一点美国对外战争和经营生意是一样的。美国的国家实力最初源自于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大陆大肆扩张,渐渐积累起来的。但美国真正崛起成为世界强国,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表面上采取了“中立”政策,没有立即参战。在“中立”的幌子下,美国同交战国双方做军火生意,出售枪支弹药,牟取巨额利润。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14年,美国商品出口总额是23亿美元,到战争第三年的1916年,商品出口总额达到43亿美元。极大地拉动了国内的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此消彼长,参战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实力越来越弱,而美国经济实力则越来越强。同时,美国并非真的“中立”,而是坐山观虎斗,积极备战,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阶段的1917年,美国完成了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就丢掉了“中立”的假面具,加入了协约国方面对德、奥作战。战争结束后,美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瓜分胜利成果。应该说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投机性、经营性非常明显,并且赚得盆满钵满。至此,美国成为世界强国。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让美国成为世界强国,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让美国发展成为了超级大国。美国依然采用惯用伎俩,通过租借法案,向英法等同盟国提供大量的军火,一方面配合了盟军对法西斯的正面军事进攻,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国内的工业生产,企业几乎处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运行状态,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对外贸易获得大幅提高。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才宣布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此时战争已经爆发2年多。战争期间,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黄金储备源源不断的流向了美国,到了战争后期,美国已经拥有资本主义世界一半以上的黄金储备。在欧洲经济实力削弱的情况下,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富有,更加强大。美国再次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营得淋漓尽致,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不仅如此,美国二战期间的另一个重要成果就是确立美元霸主地位,于1944年7月,包括美、英、法、中、苏在内的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村召开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体制。各国货币与黄金没有了直接联系,而是只能间接通过美元与黄金联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开始借助美元收割世界各国的财富,直到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之后美国凭借它的霸主地位,将美元与石油捆绑,依靠美元-石油霸权继续对世界各国财富巧取豪夺。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就是因为反对用美元作为结算石油的货币,被美国以伊拉克拥有生化武器为由,爆发海湾战争。美国对影响其霸主地位国家的打击,往往是不遗余力的。
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先后大大小小发动了数十次对外战争,这些战争无一例外的都是为了资源,为了市场,为了霸权,为了转移国内经济危机带来的矛盾等等,一句话,为了利益而发动战争。
纵观美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对外战争,都是隔空作战,远离本土,从而无需战后重建,这是美国对外战争的一个特点。美国对外战争还有第二个特点,就是寻求代理人战争,比如北约。美国自己不出兵或者少出兵,因为战争总要死人的。近年来,作为美国对外战争的补充,呈现出第三个特点,美国在一些国家中,大力培植亲美势力,利用宣传工具,搞“颜色革命”、“街头革命”,制造内乱,试图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三个特点一脉相承,本质依然是美国对外战争的经营性决定的,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战争受益。
美国经营战争也有失手的时候,也有不赚钱的买卖。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悍然出兵朝鲜,这是一桩大买卖,投入巨大。美国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东北亚的这点蝇头小利,而是牵涉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生政权在内的整个东亚的战略格局。但是,这一次美国找错了买卖对象,被拖入了战争的泥潭,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在1953年7月27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签署《朝鲜停战协定》,这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战场上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停战协定。
如今,美国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其实不是什么新内容,而是美国的一贯策略。只不过扯掉了一块“遮羞布”,放在明面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