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华尔街日报》消息:特朗普政府正在讨论“停止向我国供应通用电气和法国赛峰集团生产的飞机发动机”的问题。至于他们为何会突然讨论这个问题,不具名消息人士解释称:白宫给出的理由是担心我国会对LAP-1C发动机进行逆向研发。
LAP-1C发动机是由通用公司和赛峰集团合资成立的CFM国际(CFM)联合研发的,它是该公司非常重要的一款下一代高涵道比发动机。也许很多人对于这款发动机并不是很熟悉,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发动机恰好就是我国C-919客机选定的发动机。
按照预定流程,装备了LAP-1C发动机的C-919已经开始试飞,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将在明年正式投入使用。可如今美国就这一问题突然发难,势必会打乱我们的脚步。而且通过这个事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两个问题:1.美国正在不断加码损人利己的贸易保护;2.诸如航空引擎这样的命脉产业,绝不应该掌握在别人手中。
众所周知,航空发动机一直以来都是限制与影响我国在民用和军用领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适用于大飞机的航空引擎:我们目前虽然已经有了相应的研制计划,但是还没有一款成型或者是成熟的产品;而这也恰好为掌握这一技术却不怀好意的国家提供了掣肘我们的“良机”。
回望我们几十年来的航空发动机发展之路,总结起来基本上就是一句话:摸着石头过河。建国之初,由于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多重限制,我们不得不选择一种看上去最容易的发展模式:先引进,再修理,继而仿制;比如曾装备在歼-5战斗机上面的首台涡喷-5发动机便仿制自苏联的WK-1F。
当时,我们虽然还不具备完全自主研发的实力,但空军所装备的仿制发动机性能实际与一些外国产品的性能相差无几,大概也就是五年左右的差距。例如我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生产出来的红旗-2发动机,其综合性能就与当时苏联的R-11、法国的阿塔-9发动机不相上下。而且就航空引擎发展起步时间来看,我们也并不是太晚。但为什么越到后面差距就越拉越大呢?
首先无法回避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特殊时期的工业停滞:在那个横跨六十和七十年代的动荡时期,包括航空发动机在内的诸多工业生产均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而这一历史插曲对于当时已经颇有起色的发动机产业来说无异于是自废武功。
其次就是发展思维的偏差。参考国外航空引擎强国的成功经验来看,他们一直都是把航空发动机研发置于一个单独的重要地位。这就使得他们对该领域的研发工作能够集中投入、集中精力进行,轻易不会受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但反观我们的航空发动机研制思维,长期以来都是将其作为飞机研发的附属产物来对待。也就是说,只有在某一机型立项后才会进行配套的发动机研发,如果该机型最终下马,那么与其相关的发动机项目也会就此终止。
所以,在吸取这一经验教训得出的总结就是:航空发动机产业必须要拥有其独立且重要的工业产业地位。
客观而言,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或许在国有化和计划经济之下我们可以快速解决有和无的问题,但却很难保证质量好与坏的问题。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航空发动的发展也必须要经历时间的检验和技术积累才能硕果累累。
文/军武最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