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海军发布官方消息称:在代号为“太平洋格里芬”的海上演习期间,“独立级”濒海战斗舰“布里埃尔·吉福德”号成功试射了“海军打击导弹”(NSM),这意味着配备有该武器系统的濒海战斗舰在杀伤力方面已开启新的时代。
实际上,NSM导弹并非美国产物,而是来自北欧国家挪威。但由于NSM导弹的设计遵循了北约标准,因此它可适配多个西方国家的不同武器平台;比如空射型NSM导弹,不仅可装备F-35战斗机,同样也适用于JAS-39和ET-2000等机型。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挪威海军就根据自身复杂的海岸环境和防御作战需求研发出了多种不同型号的反舰导弹。不过随着舰载反导技术的突飞猛进,挪威海军也意识到尽快发展新一代反舰导弹的必要性;于是,他们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了研制“基于沿海作战、具备隐身能力的反舰导弹”的计划,而该计划的具体产物便是NSM导弹。
因为研发团队从一开始就对NSM导弹将来的作战定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可突防复杂地形、可对防御性较强的海上或岸上高价值目标实施打击,所以NSM导弹的综合性能相比同类型武器更加出色。
独特的气动造型,力求完美隐身正如前述所言,NSM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日益成熟的舰载反导技术,所以隐身性能就成了它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之一。而在实现这一性能的过程中,NSM导弹主要采用了三种方式:
第一,将弹体的气动构形设计为不规则的几何状,这样就能有效的降低雷达的反射面积。
第二,弹体表面使用复合材料,以达到吸收、衰减侦察电波的作用。
第三,利用预定打击目标所在地区的地形遮蔽;具体操作方法大致就是提前在导弹的导航系统中设置飞行途径点,而这些提前设置好的途径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能够最大化的为导弹提供掩护。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NSM导弹虽然具备隐身能力,但这并不代表着它就无法被敌方搜索和识别,只是难易程度的问题。
精确制导不可少,抗干扰同样高超对于任何一型导弹来说,精确制导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打击效果。综合来看,NSM导弹主要依托的是美国的GPS定位系统,并借助内置惯性系统和测高系统进行导航;而它的导引头则使用的是具备宽视场、高灵敏以及抗干扰能力的热成像双波段自导头。
这使得NSM导弹不仅能够发现那些进行过热效应降低的目标,而且还可以从众多敌方目标中找到需要打击的目标,比如对敌方舰队中的预定目标实施打击。
而NSM导弹出色的抗干扰性主要得益于在它内部设置的屏蔽防护层,这一设计可以最大化地避免导弹在任务过程中被敌方的电子或激光输出干扰。
关于机动、有效射程以及战场适应等动力方面,NSM导弹配备的是产自法国的Microturbo TRI-40涡喷发动机,该发动机具备燃烧效率高、引擎油耗低以及动力输出强等特点,这也恰恰是保证NSM导弹机动灵活的最主要原因。同时,因为TRI-40发动机的尺寸相对缩小、重量相对降低,所以让导弹内部释放出了一定的空间;这部分空间既可用于必要的改进,也可注加更多的燃料以达到增程效果。
NSM导弹的动力系统固然出色,但它的射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远:适度改造后最大射程也仅能达到250公里左右,通常情况下的有效射程只有185公里;当然,NSM导弹的射程之所以较短,主要还是由它的近海作战定位决定的,不然美海军也不会将其选作为濒海战斗舰的反舰武器。
速度方面,NSM导弹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高亚音速(高于亚音速且接近音速)飞行,而在末段飞行时则能够以0.95马赫(约1163公里/小时)的速度进行大过载机动,进而实现突防打击效果。
也正是因为在前面提到的气动设计、引导性能和机动性能的共同作用下,NSM导弹对于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包括完成掠海飞行和穿越狭窄海峡等动作。而且深处复杂环境也并不影响NSM对目标的搜索和辨识。
总而言之,美海军对于这款导弹可以说是信心满满,因此也将装备了该导弹的独立级“布里埃尔·吉福德”号濒海战斗舰归于重要的第七舰队麾下。如今,算上已于7月份部署至新加坡的“蒙哥马利”号,美海军目前在西太共保有两艘“独立级”濒海战斗舰;而且考虑到西太多分布群岛的地理特点,在那里部署NSM导弹也不无道理。
文/军武最前哨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先获得许可;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