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风帆时代,东方的植物是如何漂洋过海,​运到

时间:2020-06-29 16:48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风帆时代,东方的植物是如何漂洋过海,​运到英国植物园的? 人类信息交流的最大障碍,是如何跨越辽阔的地域。为此,人们驯养了马匹,发明了车轮,研

风帆时代,

东方的植物是如何漂洋过海

​运到英国植物园的?


人类信息交流的最大障碍,是如何跨越辽阔的地域。为此,人们驯养了马匹,发明了车轮,研究了船帆,模仿鸟试图飞上天空……直到如今,天上有飞机,海里有轮船,交流有网络,才不为交流所困惑。

那么在风帆时代,东方的植物是如何被运到欧洲的?


风帆时代,东方的植物是如何漂洋过海,​运到英国植物园的?

人类使用风力帆船的时代极其漫长,无数人在漫长的航线上付出生命。从中国广州到英国伦敦的航线,人们乘坐帆船,要经历漫长的海上航行,面临难以数计的考验,乃至挑战。有人死在漫长的旅行中,有人成功抵达。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植物了。

1819年,一个博物学家估算,从中国广州运送一株植物到英国伦敦,其成本是非常的惊人?

从成活率来说,大概是千分之一的成活率。也就是说,一千株植物中只有一株能幸运地活着被运送到英国。在广州的成本价只有六七先令的植物,被成功运到英国后,其成本加起来达300英镑之巨。

当时,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广州到伦敦的航线,要跨越不同纬度,从北半球到南半球,再从南半球到北半球,经历高温到低温间的巨大温差。那时,帆船上的条件也极其有限,淡水不足,没有恒温设施,没有专人看护。


风帆时代,东方的植物是如何漂洋过海,​运到英国植物园的?


当时,博物学家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遇到一个喜爱植物的船长。这个船长,能够对他们托运的植物,给予关照。可是,有的时候,遇到的船长虽然喜欢植物,但却不懂如何看护。

风帆时代,船尾是最好的地方,那里阳光充足,风也小,浪也小。可是,这样的地方,经常被船上的大人物们所占据,植物只能被推到一边。这还是,不是最严重的,有时候船只遭遇大风浪,植物自然是最先被推下海的。许多博物学家,数月甚至数年,精心搜集来的植物,被船员在几秒钟之内,推到海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想了许多办法,后来一个船长将园丁,引入到船上。但是,园丁并不能解决一切,比如动物啃食,老鼠的破坏,温差的巨大变化等等。尤其是,淡水问题,让看护者头痛,因为船上的淡水,是按照人数分配的,浇花的水,就只能节省再节省,遇到大雨天,就把花拿到甲板上,让雨淋个透,可是暴雨难免把植物打的七零八落。


风帆时代,东方的植物是如何漂洋过海,​运到英国植物园的?

1833年,第一株中国的重瓣牡丹,被漂洋过海,运送到了英国。这株英国园学会曾愿意出250英镑,后来,却被人100英镑购买了,结果一片哗然。

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发明了华德箱,才逐渐了摆脱了植物运输的难题。华德箱,就是一种小型玻璃温室,这种温室装在木头方框内,就可以解决不少运输中间的难题。至今,不少懒人种植植物,还喜欢用这种方式来栽培。

近日,夜读一本好书《知识帝国——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这本书很有新意,从一个全新角度,展现了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博物学是19世纪在华欧洲人最广泛的科学活动。这本书是从文化遭遇的观点去检视博物学史,从博物学的视角剖析近代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与膨胀,特别关注文化遭遇下的知识传统与文化霸权问题,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为读者揭示了近代中国在知识领域所经历的顿挫与转折,为学界开辟了研究中国近代知识转型的新路径。


风帆时代,东方的植物是如何漂洋过海,​运到英国植物园的?


其作者范发迪(Fa-ti Fan),1999年获得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学位,现为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副教授,从事科学史、环境史和东亚研究。译者袁剑为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参考资料

《知识帝国——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风帆时代,东方的植物是如何漂洋过海,​运到英国植物园的?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