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别人来给自己带路,对那些向自己伸出援手的人,我们一定要怀揣着感恩之心,对于那些在我们背后捅刀子的人,我们也需要以德抱怨,学会宽容,这样会提高自我格局。在人生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想要成为一个强大的人终究靠的是自己个人的领悟,不断的去完善自己,才能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领悟能力非常优秀的开国上将,此人半夜上厕所发现远处一道亮光,立马下令撤退,也是在他的英明举动之下,全员获救。
在国民党逃亡的将领当中,有一位将领特别的滑稽,因为自己一次上茅厕用了草纸,而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从这也告诉我们行军打仗一定要谨而慎之,我们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在下一步到底会遭遇什么,战场上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在众多的开国上将当中,有一位将领因为自己一次夜间上厕所,机智地发现了敌情,救下了全军的成员,此人就是周士第上将。
周士第满怀爱国热忱,报考黄埔军校周士第小时候家境并不好,他的家人希望周士第能有一个好的前程,所以咬紧了牙存钱让他去私塾里面读书,为的就是能够让他有更好的发展。周士第7岁的时候就上了私塾,虽然那时候年纪不大,可是他比同龄的孩子都要聪明,学习能力也非常的强,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也靠着自己的努力,周士第考上了著名的学校,后来还被选为了五四运动的干事。
逐渐长大的同时,周士弟体内的爱国热忱也变得愈加深厚,在平时工作的开展当中,他接触到了革命,而他也深深地为革命触动。周士第在革命工作中加强了自己的爱国意识,成长的经历让他明白了,想要救国就必须要靠武力。
为了能够振兴国家,他在1924年的时候怀着满腔的热忱考上了黄埔军校,那时候周士第的心里有一个从军梦,也是这个梦想支撑着他在黄埔军校不断的前行,他在军校里面的成绩非常的优异,到了国民时期他成了国民党主要将领之一。
本是国民党一员,后来加入共产党后来南昌起义爆发了,他义无反顾地跟随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在南昌起义结束之后,周士第意识到国民党不可能真正救国,如果想要带领人民走向一个真正和平美好的新国度,必须要倚仗共产党。也正是怀抱着建设一个美好国度的初心,他毅然决然的加入了共产党。
在加入了共产党之后,他发现军队里各种条件都比不上国民党,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抱怨过,也在短时间之内适应了这样的转变。那时候红军战士的生活条件真的非常的艰辛,对于他而言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要适应在露天的情况下解决自己的生理问题,之前在国民党,周士第真正露营外宿的机会并不多,而在加入共产党之后,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加入到共产党队伍之后,基本上白天都是在不断的赶路,到了晚上才有时间休息一会儿,而在休息的时候也都是藏在丛林当中隐蔽自己的身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如果想上厕所的话,也必须要在露天的情况下进行,对于这些情况周士第全都一一克服了,毕竟自己也是贫苦条件出身的人,所以他很快便适应了这样恶劣的条件。
凭借自己的警惕,发现亮光带领部队撤离,救了全员性命周士弟的应变能力和警惕性非常的高,无论是在国民党还是在共产党当中,在警惕性方面他是数一数二的。有一次周士第在上厕所的时候,发现自己不远处出现了一道非常可疑的亮光,当下他就警惕起来了。看着这道亮光,周士第感觉到了危险,亮光在不断的靠近,于是他当下就命令自己所带领的军队赶紧撤离原地。
后来经过特工拦截的情报,大家才知道,原来周士第当晚所看到的亮光是敌军派来的潜伏军队。因为当时周士第所带领的部队人数并不多,所以一旦被敌人发现的话,整个军队就会被一网打尽,即便是想要突围,都是没有机会的,周士第的这一次机警拯救了整个军队,也正是因为这样周士帝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他在红军历程当中为中国共产党所付出的不仅仅只是这一件事情而已,他靠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带领部队成员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血水。尽管共产党的条件很艰苦,可是他从来都没有抱怨过,因为他知道他在为建立一个崭新的政权,在不断的努力,依靠这个政权可以让大家过上真正美好的生活。
国民党和共产党身上所留的都是华夏后裔的血,但是国民党为了权力,罔顾了同胞的生死。他们只是想要获得绝对的领导权,而对于华夏儿女的生活条件从来都没有顾及过。只有共产党是真真正正在为人民谋福祉,共产党的产生,以及后期不断的争斗,为的都是能够带我们真正进入一个文明美好的社会之中,也正是怀抱着这样的初心,共产党才获得了华夏儿女的支持,才能在华夏大地上落地生根发芽,延续至今,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永远的强盛下去。当然如今的生活所依仗的,都是英雄烈士们不断的努力,我们也要同他们一样,为了国家的振兴,不断奋起。
总结: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就是有了这么多像周士第这样的英雄,我们才能够拥有现在的幸福生活,虽然周士帝曾经是国民党的一员,但是他及时悔悟加入到了共产党,对我们而言,他就是我们国家的英雄,是我们华夏儿女应该铭记一生的恩人,对于他,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讨论,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变革,我将与你同在!
参考文献:
《和国民党那些事儿》